戴偉霞
(五華縣中醫(yī)醫(yī)院 廣東 梅州 514400)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是臨床中常見的感染性炎性病癥,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嚴重的威脅。臨床上的常用藥物主要是阿奇霉素、紅霉素,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在長期的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抗生素藥物會對患兒的胃腸道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在改善肺炎癥狀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須探索和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用藥治療方案,本文將我院兒科2017 年8 月—2018 年8 月接診的122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組給予自擬湯劑治療和傳統(tǒng)治療,旨在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臨床治療提供建設(shè)性的意見。
122 例獲得性肺炎患兒均是我院兒科2017 年8 月—2018 年8 月接診的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兒中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32、29)例,年齡3 ~12 歲,平均(7.13±1.33)歲,病程3 ~15d,平均(6.4±1.0)d;對照組患兒中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31、30)例,年齡3 ~11 歲,平均(7.00±1.77)歲,病程3 ~13d,平均(5.8±2.0)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對癥治療,根據(jù)痰液細菌培養(yǎng)選用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103069)、頭孢他啶(國藥準字H10950179)等抗生素治療,同時給予患兒退熱、鎮(zhèn)咳等治療,治療周期為1 周。研究組接受自擬中藥湯劑治療,處方中包括金銀花、石膏各30g、蜜枇杷葉、苦杏仁、知母、浙貝母以及蜜麻黃各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服用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治療周期為1 周。
臨床治療療效評定:顯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均已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肺部陰影完全吸收;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體溫恢復正常,經(jīng)過肺部X 片檢查發(fā)現(xiàn)肺部陰影縮小≥50%;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無改善,有加重趨勢,肺部陰影縮?。?0[1]。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血清C R P(C 反應蛋白)、P C T(降鈣素原)檢測:取患兒空腹外周靜脈血2m l,采用分離機3000r/m i n 分離10min,保存于- 20℃保溫箱中待檢。采用的檢測方式為酶聯(lián)免疫檢測法[2]。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研究組的退熱時間、肺部癥狀消失時間均早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退熱時間、肺部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表2 退熱時間、肺部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shù) 退熱時間 肺部癥狀消失時間研究組 61 2.41±1.14 4.25±1.32對照組 61 4.64±1.20 6.59±2.11 t 10.523 7.343 P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血清CRP、PCT 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血清C R P、P C T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RP、PCT 水平比較(±s,mg/L)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RP、PCT 水平比較(±s,mg/L)
*:與治療前比。P <0.05。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CRP PCT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1 20.66±2.47 6.55±1.65* 0.48±0.06 0.08±0.02*對照組 61 20.95±2.31 10.33±1.54* 0.49±0.10 0.15±0.02*t 0.670 13.080 0.670 19.329 P 0.504 0.000 0.505 0.000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多發(fā)于老年人、小兒人群,發(fā)病率高,患兒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發(fā)熱、咳嗽以及肺部啰音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炎性因子,患有此疾病的患兒血清炎性分子會明顯的上升,所以針對這一特性,臨床多選用阿奇霉素、紅霉素等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西醫(yī)治療方式在獲得性肺炎的臨床治療中效果欠佳,有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肺部癥狀消失時間和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分析原因:中醫(yī)將肺炎納入“風濕”、“肺熱咳嗽”等范疇,認為在臨床治療中應該采取清、宣、透、熱等法[3]。自擬中藥處方中包括多種中草藥,其中的麻黃可以起到發(fā)汗解表以及宣肺平喘的功效;杏仁、甘草以及枇杷葉可以發(fā)揮化痰止咳的效果[4];知母和石膏具有清泄肺熱的功效;金銀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甘草可以調(diào)和諸藥。
獲得性肺炎發(fā)病后患兒的機體會釋放大量的炎性因子,最終導致血清C R P 上升,P C T 是監(jiān)測感染程度的另一重要指標,機體非感染情況下患兒的P C T 濃度極低,會對患兒的甲狀腺外相關(guān)降鈣素基因產(chǎn)生抑制作用,所以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應患兒的病情程度。比較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兒的治療后的血清C R P 為(6.55±1.65)m g/L,低于對照組的(10.33±1.54)mg/L,研究組治療后的PCT 為(0.08±0.02)mg/L,低于對照組的(0.15±0.02)mg/L。杜俊華[5]等人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CRP(6.51±1.03)mg/L 低于對照組的(10.38±1.69)mg/L,PCT(0.09±0.02)mg/L 也低于對照組(0.15±0.01)mg/L,與本次研究成果一致。表明自擬中藥處方可以有效的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控制病情。
綜上所述,自擬湯劑在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治療中療效顯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兒的血清CRP、PCT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