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梅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課程的不斷發(fā)展變化,教育部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通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了課文朗讀的方法,才會把其中包含的知識轉換為自己的知識,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感也會得到提高。對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朗讀指導作簡要分析,并給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指導教學策略
為了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對新課程的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教師需要注意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文章,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含義,進而提高自身對句子間含義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很多教師在尋求新式的教學技巧來啟發(fā)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學習。在講解語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前引導學生就如何朗讀作介紹,指導學生如何正確的發(fā)音,需要注意的語調,如何注入自己的情感,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在課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自己體會文字的魅力,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利用朗讀教學指導學生正確地把握語文學習的技巧。
一、巧設朗讀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目前,教師對于語文朗讀教學不怎么重視,在完成一個文章的教學內容后,直接開始新的課程內容,因此,很多學生不懂新的文章的具體意思,無法理解其中的句子,也無法正確的掌握其中的字詞,自然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下降。在全國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中,教師需要注意朗讀教學的指導,采用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傳授朗讀的技巧,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朗讀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需要注意傳授給學生適當的朗讀技巧,讓學生對朗讀的方式方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而找到朗讀的技巧。教師可以根據某一個經典的文章指導學生學習朗讀的技巧,在朗讀過程中,不單單是技巧的講解,而且還得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生正確地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含義。
例如,在講到“生命生命”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在語文朗讀教學課堂開始前,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說出具體的原因。學生小米回答:“我認為‘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從這句話中,我學習到種子頑強的生命力,在生活中,它能夠給我?guī)矸e極向上的情感,引導我樂觀向上的面對一切困難?!比缓?,老師:“你讀的很好,完美的表達出其中種子頑強的生命力,你的朗讀水平進步很明顯,把其中的重點詞語讀出了正確的含義?!敝螅處熤笇W生對文章進行朗讀,完成后,教師進行總結,剛剛同學們都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的朗讀,對文章的含義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句子中的含義,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對文章中每一個文字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朗讀訓練,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
很多教師習慣在講解新的文章前使用多媒體給學生介紹新課的內容,讓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還是對朗讀的方法并不是很熟練,在朗讀的過程中還存在對字詞的發(fā)音不準確,斷句錯誤的問題。因此,在朗讀指導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訓練,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
例如,在“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視頻播放關于桂林山水美景的視頻,在觀看視頻后,教師可以叫學生自己通讀文章,并且需要在朗讀的過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情感色彩,能夠正確的理解其中的句子和含義,然后教師問學生:“同學們,大家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嗎?誰可以說一下漓江水的特點?”學生小花回答:“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老師問“這句是運用了什么的寫作手法?”,學生回答:“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漓江水綠的特點”,“你知道水綠得特點是什么?說說翡翠的意思?”通過多媒體技術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對“桂林山水”描述的特點,學生能夠掌握朗讀的技巧,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朗讀指導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對朗讀技巧的學習狀況,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具體含義。在對新課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朗讀教學的訓練,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把課本中的內容形象生動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對新課內容會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便于教師朗讀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孫玲芝.小學語文“三性”彰顯生本位課堂文化——《媽媽的愛》教學案例實踐分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12)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