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波
【摘要】目的 針對兒童齲齒患者加強口腔綜合保健防預,更好地為兒童牙齒健康提供策略。方法 本次實驗選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就診兒童齲齒病患兒為對象,共計220例患兒進行分組調查。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口腔保健措施,觀察組則為口腔綜合保健防預措施,分析治療半年后的新增齲齒率。結果 從護理質量上看,觀察組患兒的口腔新增齲齒率為1.8%(4/110),對照組為6.4%(7/1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口腔綜合保健知識有利于提升家屬對兒童齲齒病的重視度,更好地了解兒童牙科疾病,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預防齲齒發(fā)生。
【關鍵詞】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兒童齲齒
【中圖分類號】R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5..02
齲齒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兒童患上齲齒的幾率也越來越大,齲齒又稱為蛀牙、蟲牙,是發(fā)病率較高的口腔疾病,甚至會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兒童由于口腔免疫能力弱,口腔保護不到位,現(xiàn)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齲齒的發(fā)病率也持續(xù)居高不下患兒臨床上多有牙痛問題,影響正常咀嚼,如果情形嚴重還會引起營養(yǎng)缺失等。為了促使齲齒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護理人員需要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本次實驗選取本院就診兒童齲齒病患兒為對象,共計220例患兒進行分組調查,并實施口腔綜合保健的預防措施,現(xiàn)將相關信息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就診兒童齲齒病患兒為對象,共計220例患兒進行分組調查。其中,男108例,女112例,患兒年齡2~10歲,平均(5.3±1.4)歲。依據(jù)患兒口腔保健的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10例。對照組當中男52例,女58例;年齡2~9歲,平均(5.8±1.3)歲。觀察組當中男56例,女54例;年齡3~9歲,平均(5.2±1.5)歲。所有患兒在治療期間登記一般資料,組間對比上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口腔保健措施,如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對刷牙方式進行教育指導,并控制使用糖量。告知家長應充分關注患兒的飲食狀況,及時糾正以往錯誤的飲食習慣,比如入睡之前禁食糖類食物;觀察組則為口腔綜合保健防預措施,首先開展家屬和兒童的牙齒保健宣講,指導患兒與家屬口腔護理的相關知識。這主要是因為患兒本身認知有限,不了解口腔的構造與口腔健康的重要意義,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提前將患兒組織起來,為所有患兒與家屬同時講解人體口腔的基本結構以及牙齒的基本功能。最重要的是讓患兒通過口頭教育了解齲齒額形成過程,這樣一來患兒就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哪些壞習慣引發(fā)了齲齒,進而保障治療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針對兒童可以采用動畫片、圖冊的方式,目的是為了讓患兒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畫和食品深入理解刷牙的重要性。而對家長更多是如何保持牙齒健康、口腔疾病類型、癥狀的介紹,以及治療方式、預防策略的告知。醫(yī)院可以在內部開展口腔衛(wèi)生保健的專題講座,邀請家長參與,促使家長充分了解口腔保健的必要性,同時對兒童齲齒的危害有更深一步的認識。當然如果患兒也能跟隨家長的腳步一同出席,教育效果更好。與此同時,要做好兒童口腔檢查。此外,要注重對兒童的心理輔導,如牙痛、出血等,以及控制不良飲食習慣。通常情況下齲齒的形成與患兒的不良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比如有些患兒會在晚上睡覺之前食用大量的糖類,之后還沒有及時刷牙,最終導致齲齒越來越嚴重。針對此類問題護理人員應叮囑患兒家屬密切關注患兒的飲食習慣,一方面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盡可能少吃淀粉等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另一方面讓患兒養(yǎng)成飯后漱口、睡前刷牙的生活習慣,讓口腔衛(wèi)生問題逐漸得到改善。如果兒童繼續(xù)吃甜食、不堅持刷牙而產生的哭鬧,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屬具有耐心,逐步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隨后則是飲食方案的調整,如使用高纖維、高蛋白食物,并在飲食后檢查是否有食物殘留。再次,為兒童當面示范正確的刷牙方式。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有些患兒的牙齒狀態(tài),還必須進行飯后漱口。最后,我們應該認識到口腔細菌的感染途徑,口腔環(huán)境的防預,而夜間則是細菌繁殖的最佳時機,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睡前刷牙,如何正確刷牙、注意兒童的換牙、長牙情況。
1.3 評價標準
對所有患兒進行為期10個月時間的隨訪本次實驗針對兒童口腔新增齲齒率的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兒童齲齒病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以SPSS 19.0專業(yè)計算軟件為基礎,在口腔新增齲齒率上則為計數(shù)統(tǒng)計,以百分數(shù)的形式表示,以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從護理質量上看,觀察組患兒的口腔新增齲齒率為1.8%(4/110),對照組為6.4%(7/1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現(xiàn)階段齲齒患兒的病例越來越多,而齲齒已經是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病,與腫瘤、心血管并列[1],兒童齲齒病必須得到重視。該疾病具有高發(fā)生率、分布廣,不受年齡限制等特點。而口腔健康與患者的飲食習慣、口腔衛(wèi)生習慣、年齡等因素相關,隨著我國對齲齒病的研究力度增加,在牙齒的結構、位置、口腔唾液量、營養(yǎng)狀況以及內分泌、免疫狀態(tài)等方面均進行了探究。而齲齒的發(fā)病原因可分為三個方面,第一遺傳因素;第二營養(yǎng)因素;第三細菌因素。有研究表明[2],嬰幼兒的齲齒并則以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桿菌為主,是母親傳染給嬰兒的。而母嬰的營養(yǎng)狀況不佳,缺乏蛋白質、鈣物質的補充,也會導致胎兒牙齒鈣化不足,從而誘發(fā)齲齒。
齲齒的發(fā)生以細菌為必要調節(jié),兒童缺乏飲食自制力,多喜愛甜食,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從而為細菌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變形鏈球菌可以分解糖醇類,產生乳酸,牙齒由于脫鈣而造成損傷,最后引發(fā)齲齒。而齲齒發(fā)生一方面引起了口腔疾病,另一方面較多時則會影響口腔美觀,對此應加強兒童口腔保健管理質量。這一疾病的控制必須由家屬介入,讓患兒與家屬深入了解齲齒的形成原因,促使家長對兒童進行監(jiān)督和改善,同時讓其能對自身的口腔衛(wèi)生提起足夠重視,一旦發(fā)現(xiàn)有出現(xiàn)齲齒的可能性,積極配合治療過程,降低繼發(fā)性齲齒的發(fā)生率。如控制兒童零食量、做到睡前不吃零食和刷牙,以及幫助兒童認識到口腔衛(wèi)生的重要性。此外,有學者調查[3],在城鄉(xiāng)間,兒童齲齒發(fā)生率以城市兒童更高,這也是兒童多以細糧為主,通過糖果、巧克力、酸奶、糕點的食用為細菌繁殖創(chuàng)造了條件。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城市是防治口腔疾病的重要區(qū)域,要改善不良飲食習慣。通過對家屬的教育,提升家庭口腔綜合保健知識,有利于更好地為兒童口腔衛(wèi)生的養(yǎng)成提供大環(huán)境。家屬的重視能夠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刷牙能力,并在飲食上進行干預。
綜上所述,采用口腔綜合保健知識有利于提升家屬對兒童齲齒病的重視度,更好地了解兒童牙科疾病,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預防齲齒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王向陽,夏加義.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兒童齲齒的效果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8,27(16):65-66.
[2] 黃啟旺.探究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兒童齲齒的應用效果[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6(04):49-50.
[3] 季春雷.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兒童齲齒的應用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6(32):39-40.
[4] 劉淑芬.口腔綜合保健預防兒童齲齒的效果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2017,30(0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