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
摘 要: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作為思維活動的一種,是指個體在心理上對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事件的結果加以否定,并且想象出一種或者多種可能性結果的思維活動。反事實思維是對已知的實際結果和想象的假設結果進行比較,所以在比較的基礎上會產(chǎn)生相應的情緒體驗。反事實思維的這種將實際結果和想象結果進行比較的過程,會對人們改善之后的行為起到促進作用。本研究采用實驗法探討反事實思維對大學生學習行為意向有無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上行反事實思維與積極的行為意向有關。
關鍵詞:反事實思維,大學生,學習,行為意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反事實思維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每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結果與想象的可能結果之間進行比較,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經(jīng)歷過的事件尋找因果關系的解釋,尤其是經(jīng)歷了不好的事件時,個體通常會傾向于將不好的實際結果與好的可能結果比較,或者是采取一種與既定事實相反的因果推理,如“要是我考試的時候更細心一點,就能考到更高的分數(shù)了”,反事實思維的這種對可能結果的想象,并希望以此來替代現(xiàn)實的結果,對人類的情感和后繼行為具有很重要的影響。這種想象的假設結果比實際的結果更好被稱作上行反事實思維。
自1982年Kahneman和Tversky提出反事實思維的概念以來,到今天快40年了。期間國內外有關反事實思維研究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隨著心理學研究者們逐漸重視對反事實思維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增多。已有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反事實思維對個體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這不僅表現(xiàn)在個體對所經(jīng)歷的事件結果的情緒上,還表現(xiàn)在個體對隨后的行為活動的意向上。
反事實思維將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結果與想象的可能結果之間進行比較,或者對經(jīng)歷過的事件尋找因果關系的解釋,這兩種方式都會促使個體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將可能的更好結果變?yōu)楝F(xiàn)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反事實思維承載著個體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希冀,這種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希冀會對個體的后繼行為產(chǎn)生積極影響。在進行某種行為之前,實施行為的個體通常會依據(jù)預期的目標進行規(guī)劃或者初步設想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而意向則是個體在采取某種實際行為之前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
一、方法
(一)研究目的
驗證上行反事實思維是否與被試的積極行為意向相關。
(二)研究假設
上行反事實思維與積極的行為意向有關,產(chǎn)生上行反事實思維的被試,絕大部分都會有相應的行為意向。
(三)研究材料
結合本研究的設計和內容,對Pighin等人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材料進行參考并做出了一些調整。設置情境誘發(fā)被試(讀者、行動者)的上行反事實思維,再讓被試進行行為意向選擇。
(四)被試
被試為安徽中醫(yī)藥大學106名大一學生和77名大三學生。大一的被試讀者60人,行動者46人;大三的被試讀者51人,行動者26人。
二、結果與分析
(一)結果
被試運氣選擇條件下,任務失敗的被試在行為意向上的差異。結果見表1:
對讀者和行動者被試之間的行為意向進行統(tǒng)計分析,卡方檢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讀者和行動者被試之間的行為意向沒有顯著差異,χ2=1.241,p=0.265。進一步進行卡方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讀者條件下,被試的行為意向有顯著差異,χ2=38.40,p<0.001;行動者條件下,被試的行為意向也有顯著差異,χ2=19.57,p<0.001。
從表1的數(shù)據(jù)結果可以看出,讀者被試和行動者被試之間的行為意向沒有顯著差異。不管是讀者被試還是行動者被試,產(chǎn)生的上行反事實思維對其相應的行為意向都有促進作用。
把沒有行為意向的被試剔除,留下有行為意向的被試,進一步對有行為意向的被試的反事實思維類型(調整策略)進行分析,結果見表2:
將不同角色的反事實思維類型(調整策略)進行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讀者被試和行動者被試之間存在顯著差異,χ2=33.74,p<0.001;有行為意向的讀者被試傾向選擇調整,χ2=25.33,p<0.001;有行為意向的行動者被試傾向主體調整,χ2=27.53,p<0.001。
從表2的數(shù)據(jù)結果可以看出,產(chǎn)生行為意向的被試中,不管是讀者還是行動者,既有情境調整,也有主體調整,還有選擇調整。這說明,不管被試傾向哪一種調整策略,都會對個體隨后的行為意向產(chǎn)生影響。
被試主動選擇情況下,任務失敗的被試在行為意向上的差異。結果見表3:
對讀者和行動者被試之間的行為意向進行統(tǒng)計分析,卡方檢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讀者和行動者被試之間的行為意向沒有顯著差異,χ2=1.052,p=0.305。進一步進行卡方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讀者條件下,被試的行為意向有顯著差異,χ2=36.26,p<0.001;行動者條件下,被試的行為意向也有顯著差異,χ2=12.46,p<0.001。
從表3的數(shù)據(jù)結果可以看出,被試在評估風險和報酬后的主動選擇情況下,讀者和行動者之間的行為意向也沒有顯著差異,反事實思維的角色對行為意向沒有影響。不管是讀者被試還是行動者被試,上行反事實思維對其相應的行為意向都有促進作用。
把沒有行為意向的被試剔除,留下有行為意向的被試,進一步對有行為意向的被試的反事實思維類型(調整策略)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4:
將不同角色的反事實思維類型(調整策略)進行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讀者和行動者的反事實思維傾向有顯著差異,χ2=28.73,p<0.001;有行為意向的讀者被試的反事實思維傾向選擇調整,χ2=28.83,p<0.001;有行為意向的行動者被試反事實思維傾向情境調整,χ2=12.55,p=0.006。
從表4的數(shù)據(jù)結果可以看出,產(chǎn)生行為意向的被試中,不管是讀者還是行動者,既有情境調整,也有主體調整,還有選擇調整。這說明,不管被試傾向哪一種調整策略,都會對個體隨后的行為意向產(chǎn)生影響。
(二)分析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表明,產(chǎn)生上行反事實的被試,絕大部分會產(chǎn)生有相應的行為意向,上行反事實思維與積極的行為意向有關。上行反事實思維的被試設想可能改變的因素,從而想象一個更好的結果出現(xiàn),這種對未來好的結果的預想會增加個體相應的行為。本研究的結果還表明,讀者條件下的被試與行動者條件下的被試之間的行為意向沒有顯著差異。不管被試作為行動者還是讀者,上行反事實思維都能促進其相應的行為意向。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觀察學習觀點認為,個體不一定非要通過實際的操作反應體驗到的結果才能進行學習,經(jīng)由對其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性的結果的觀察也能進行學習。在本研究中,行動者被試實際參與任務并親自體驗到行為的結果,其反事實思維能促進相應的行為意向;讀者被試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任務,但是通過觀察故事主角的行為和結果,依然能產(chǎn)生促進行為意向的反事實思維。
三、結語
本研究考查了不同角色之間反事實思維的差異,和不同角色的反事實思維在行為意向上的差異,得出了以下結論:
上行反事實思維與積極的行為意向相關。不同角色的反事實思維類型(調整策略)在行為意向表現(xiàn)上沒有差異,無論讀者還是行動者,被試的上行反事實思維與其積極的行為意向均相關。
四、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驗證了上行反事實思維與積極的行為意向相關,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這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行更加深入和細致地探討。
(1)本研究選取大學生被試進行對反事實思維的研究,以后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擴大被試群體,對中學生等發(fā)展中的個體的反事實思維進行研究。反事實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是智力的一個重要補充部分,擴充反事實思維的研究內容和年齡階段,將其與認知過程聯(lián)系,可以為青少年認知發(fā)展的特點提供補充。
(2)本研究基于以往研究上行反事實思維比下行反事實思維更能促進行為意向的研究結論,驗證了上行反事實思維確實與積極的行為意向相關。后面的研究可以將上行反事實思維與下行反事實思維進行對比研究,為以往的結論提供更多的證據(jù)。
(3)在未來的應用方向,反事實思維為人們提供了從過去學習的機會,為未來的行為提供了一定的準備。但是反事實思維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功能,伴隨反事實思維產(chǎn)生的情緒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不能一直沉迷于過去的情緒,也不能一直幻想未來而不付諸行動,發(fā)揮反事實思維的積極功能才是以后的研究中需要研究者們關注的。
參考文獻
[1] Ajzen,I.,F(xiàn)ishbein,M.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77,84(5):888-918.
[2] Byrne,R. M. Precis of the rational imagination: how people create alternatives to reality.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7,30,439-480.
[3] 龍艷.反事實思維與行為意向的關系[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 歷娜.不同類型事件中反事實思維對行為意向的影響[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5] 羅靈娜.小學教師反事實思維及其與行為意向的關系[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基金項目:青年科研基金項目(YQ1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