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
摘 ? 要:優(yōu)質的苗木是樹木生長的關鍵。對如何培育優(yōu)質楊樹苗木進行了探討,論述了采穗園建立和管理模式,并對育苗技術中提高成活率和苗木合格率的方法進行比對試驗,為阜新地區(qū)的育苗技術提供參考。
關鍵詞:楊樹;壯苗培育;技術分析
阜新地區(qū)現(xiàn)有楊樹資源超過6.7萬hm2,其中一部分中生楊樹亟待更新,存在林相差、林分質量低下,不能完全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等諸多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在不能保證苗木質量的情況下,進行了大面積栽植。一般地區(qū)的楊樹多采用扦插方法進行繁殖,該法操作簡單、成本較低,但是多代以后會導致楊樹的遺傳性退化,嚴重影響其生長能力和抵御外界逆境的能力。當前阜新地區(qū)需要大量楊樹優(yōu)質壯苗,通過集約經(jīng)營來培育楊樹速生豐產(chǎn)用材林和大徑材林。本文通過5種試驗,提出培育楊樹優(yōu)質壯苗的實用技術,為提高楊樹林分質量、推進楊樹產(chǎn)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1 ? 采穗圃建立
1.1 ? 母樹選擇
在當?shù)爻墒斓臈顦淞种羞x擇健康無病、長勢優(yōu)良、品種純正的樹木作為母樹,在秋冬季節(jié)樹木休眠期內(nèi)進行采伐,以達到促進采伐枝條萌生和生根的目的。
1.2 ? 定植
將采伐后的萌生條在地窖中蓋沙貯藏,翌年春季4月初取出萌生條,選取粗1.0~2.0 cm的中段,剪成12~15 cm的插穗,浸入水中備用。將每個插穗上第2~3節(jié)間、帶有2個芽以上的部位進行切口處理,在第1個芽處作為下切口斜切,距離上切口2 cm左右,以便芽部產(chǎn)生的生根物質運送到基部,有利于插穗末端的愈合和生根。
1.3 ? 插穗
選擇立地條件優(yōu)良的地塊作為圃地,按育苗技術規(guī)程進行整地和澆水,將插穗浸泡在水中3~5 d后取出,插入苗圃地中踏實,株間距為25 cm×60 cm,當插穗新芽露出地面時即可進行覆膜,將插穗在膜上插漏,露出新芽。
1.4 ? 培育與采條
為了提高采穗樹的產(chǎn)量和種條的質量,可將楊樹修剪成灌叢式樹形,并且采用定條和摘芽等措施來培育。
頭年對新生的采穗樹留下1根萌生枝條,及時抹除葉腋處萌芽,當年晚秋或翌年早春進行平茬采條,平茬后要保持在根樁以上留有3~5個休眠芽為宜;次年,當根樁上的萌條長到10 cm以上時要進行定條,保留2~4個長勢好的萌條,于晚秋或翌年早春進行平茬,平茬后保持根樁以上留有3~5個休眠芽為宜,并挖出間隔插穗;第3年對采穗樹進行定條和抹芽除萌,使每個根樁保留3根種條,同時隔行挖除1行,平茬后要保持在根樁以上留有3~5個休眠芽為宜;第4年采用上年措施,但是不挖除隔株或隔行;第5年仍然采用上年技術措施,但是此時的采穗樹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害,出現(xiàn)衰老現(xiàn)象,生產(chǎn)水平無法進一步提高,此時可對采穗樹進行更新,將老樹連根挖除,重新選取優(yōu)良健壯的樹種采集枝條,進行新的循環(huán)。
2 ? 采穗圃管理
2.1 ? 灌水和松土
對采穗樹的灌水量要根據(jù)當?shù)亟邓屯寥罈l件具體確定,如出現(xiàn)灌水量過多,則會引起楊樹銹病等病蟲害的發(fā)生。同時,在苗期還會出現(xiàn)漫灌或降雨過多引起的土地板結,導致土壤的通透性不良、植物根部發(fā)育困難等情況發(fā)生。此時可進行松土,打破土層板結,提高土壤透氣性,加快肥料的分解,樹木根部因土層氣體交換通暢,可加快根系生長,促進地上部分重量的增加。
2.2 ? 除草和摘芽
雜草的存在對幼苗的生長十分不利,雜草會與幼苗搶奪土壤中的養(yǎng)分和水分,同時還增加了病蟲害擴散的風險,所以為保障幼苗的健康發(fā)育,要在整個幼苗生長過程中清除多余的雜草。一般來說,根據(jù)“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每年可進行4~6次除草,為苗木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條件,促進其生長。同時,要做到及時摘芽,摘芽時間一般在每年的7月中上旬進行,摘芽次數(shù)以每年2~3次為宜。
2.3 ? 輪作
楊樹是一種生長速度快的樹種,對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吸收能力極強,如果在育苗地上連續(xù)種植楊,樹將會導致土壤養(yǎng)分殆盡,增加病蟲害發(fā)生的風險。因此楊樹育苗地要采用輪作方式,以恢復土壤肥力。輪作種類可以是其他樹種或者農(nóng)作物,其中農(nóng)作物以豆科類作物為主。輪作可以改善土壤中的容重、孔隙度等,還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抑制雜草的生長。
2.4 ? 防治病蟲害
對于病蟲害的防治,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采用切合實際的方法。對于楊樹幼苗蟲害,一般以象鼻蟲和金龜子為主,防治金龜子可采用噴灑甲拌磷的方式,育苗地平均噴灑4~5 kg/667 m2為宜;防治象鼻蟲可用樂果稀釋500~800倍,在4—5月間噴灑3~4次,同時還可以補噴速滅殺丁,也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3 ? 育苗技術
將品種優(yōu)良的采穗圃培育種條采回,按照育苗地制作規(guī)程操作,對采回的穗條按部位、粗度、浸泡時間、密度及施肥開展對比試驗,找出適宜的壯苗技術。
3.1 ? 不同部位插穗對成活率的影響
從種條不同部位取插穗進行扦插試驗,即對種條基部、中下部、中上部、梢部取得的插穗進行試驗,調(diào)查插穗成活率。由表1可知,插穗中下、中上部的成活率最好,可達到97%;插穗梢部成活率最低,可能是由于梢部木質化程度較低,導致成活率不高;插穗基部成活率為80%,這是由于基部雖然木質化程度較好,但是露出的芽部較小、發(fā)育不完全,導致成活率下降。
3.2 ?不同粗度插穗對成活率的影響
采取不同粗度的插穗進行扦插試驗,測定插穗成活率及生長狀況。由表2可知,在選取的插穗中,粗度在0.8~2.0 cm區(qū)間的插穗的成活率及幼苗生長情況較好,其中1.0~1.5 cm插穗的效果最佳、成活率最高,其他生長指標也較好。
3.3 ? 不同浸泡時間對插穗成活率的影響
將插穗浸泡在水中,進行成活率對比試驗。由表3可知,插穗浸泡3~5 d成活率最高,可達98.5%;6~8 d的成活率最低,為89.5%。可知插穗在浸泡3~5 d時,可充分軟化插穗表皮及內(nèi)部皮層,促進傷口愈合及不定根的形成。沒有浸泡的插穗成活率最低。
3.4 ? 不同扦插密度對生長的影響
對插穗進行密度比對試驗,觀察扦插密度對苗木生長的影響。由表4可知,苗木合格率隨著扦插密度的減少而增加,苗木的質量也隨之增加。扦插密度在16萬~18萬株/hm2時,苗木生長指標能夠達到最高,苗木合格率也達到了96.5%。
3.5 ? 不同施肥量與種類對苗木生長的影響
土壤是植物的載體,土壤肥力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重要因素。對采用不同施肥量及施肥種類對苗木生長的影響進行了對比試驗。由表5可知,苗木的地徑、苗高、側根數(shù)及苗木合格率都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時,將有機肥與化肥結合,可顯著促進苗木的生長,使苗木的合格率達到了98.8%總之,為了提高楊樹苗木的質量,要加強對苗木采穗樹的培育,培育品種純正和健壯的枝條是提升苗木質量的前提。由育苗技術對比試驗可知,要提高楊樹苗木的成活率,種條選擇中部部位為宜,枝條粗在1.0~1.5 cm之間,浸泡時間以3~5 d為宜,扦插密度控制在16萬~18萬株/hm2,施肥方面要將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