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
【摘要】作為橋梁與路基“剛”“柔”相接區(qū)域,路橋過渡段的填筑施工極為關鍵,事關道路的修建質量,影響其通行舒適性與使用壽命。本文結合筆者既往路橋過渡段施工實踐經驗,就高等級公路路橋過渡段的諸多施工要點予以了全面探討,以期為眾施工管理同仁在開展高等級公路路橋過渡段的施工實踐時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等級公路;路橋過渡段;施工要點
1、路橋過渡段施工前期準備
1.1圖紙審查
路橋過渡段施工前,應首先組織施工技術及管理人員對施工圖紙予以細致審核與解讀,以便能夠透徹了解項目特點、施工難點以及質量控制重點等。同時,還要對施工圖紙中路橋過渡段的具體位置、技術標準等予以仔細核對,并理清過渡段與橋梁、隧道等其他結構物間的關系,確保所有工序能夠有序銜接,對于圖紙審核出現(xiàn)問題的應及時指出并予以優(yōu)化調整。
1.2材料準備
嚴把材料質量審核關,對項目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材料應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對于檢查質量不達標的,嚴禁投入施工使用。
1.3位置預留
在預留過渡段的位置時,應首先確定其起始位置,并根據(jù)設計圖紙對實際的預留位置予以詳細計算。如若需要先施工路基部分,則應按要求做好缺口以及過渡段的施工措施。
1.4地表清理
過渡段填筑施工前,應首先將表面的雜草、灌木叢、腐殖土徹底進行清理去除,以免因易腐蝕雜質殘留而致使后期路基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除此之外,還要對過渡段路基的土質予以嚴格處理,在清理完表層雜物后應將表面的原土挖除、換填,若過渡段的坡度較大還需要增設臺階,根據(jù)土質不同挖除的土厚度也有所差異,一般不超過30㎝,換填完成后進行壓實。
2、路橋過渡段施工技術要點
2.1軟弱地基處治
首先,合理選定軟基處治方式,使用較多的有換填法、排水固結法、拋石擠淤法、強夯法、水泥粉噴樁復合地基法等。同時,為有效確保軟基處治的效果與質量,多采取兩種或兩種以上加固處理手段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軟基處治。在選擇具體的軟基處治施工方法時,須根據(jù)不同的工程要求、土質情況、路基填筑高度等實際情況予以全面分析并選擇最恰當?shù)氖┕し绞剑燥@著改善軟弱地基的不良地質情況,使地基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減少軟基底下沉的現(xiàn)象,從而大大降低橋臺連接路基位置處的沉降差。另外,若施工區(qū)域的軟基比較厚,在此基礎上筑堤時,極易因填筑料過重的荷載而使得軟基下沉、基樁不穩(wěn)、橋臺移動,最后引起橋梁的毀壞并出現(xiàn)危險事故。因此,可使用輕質填料回填,采取樁板法固定,或者支撐連續(xù)板等方式,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能力,以減少路基下沉等不良情況的出現(xiàn)。
2.2填筑材料選取
在進行路橋過渡段路基的填筑時,一般要選擇強度高和透水性比較好的材料對其進行填筑。例如,較為常見的填筑材料有級配碎石、砂礫和水泥穩(wěn)定土,或是A、B組土填料,須注意嚴禁使用淤泥、強度不高或含有樹葉、草皮的填料作為回填材料對其進行填筑。其中,臺背回填用級配碎石主要為不同粒徑的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和均勻,填筑所用集料應為質量優(yōu)、強度好的優(yōu)質材料,且片石和針狀石所占比例應不高于20%,同時黏土和有機質所占比例應不高于2%,強度低易碎料所占比例應不高于10%,拌制完成后應嚴格依照壓實要求開展配比試驗,并在實際施工時依照配比試驗的確定值以及含水量要求予以嚴格拌制。此外,回填用水泥穩(wěn)定土是指將水泥、砂石、水、土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攪拌均勻,A、B組土填料主要為A組優(yōu)質填料(細粒土<15%)以及B組良好填料(15%<細料土<30%)混合而成。
2.3填筑碾壓施工
臺背填筑的壓實質量不過關極易導致臺背路基的不均勻沉降和橋頭跳車問題,因此,務須要嚴格依照臺背填筑的作業(yè)要求進行壓實施工。首先,回填料運輸至臺背相應位置,然后由作業(yè)人員根據(jù)壓路機的振壓作用確定填筑厚度,并嚴格依照填筑厚度予以分層填筑、碾壓,然后按照要求分層予以壓實度檢測。其次,在實施碾壓作業(yè)時,應按照穩(wěn)壓、振壓、靜壓等順序依次實施碾壓,直到沒有明顯的車輪碾壓痕跡為止,碾壓作業(yè)時應確保最佳含水量不超過2%,壓實度應大于96%。
在進行碾壓施工時,除了要保證壓實度滿足標準,還要防止施工中振壓機振動而損壞臺墻,對此,須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對松鋪厚度、平整度以及含水量等參數(shù)進行檢測并達標后方可實施碾壓;其次,碾壓施工應嚴格根據(jù)試驗段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填筑與碾壓,嚴禁隨意更改相關數(shù)據(jù)參數(shù);最后,碾壓施工時為防止振動力過大而損壞臺墻,在橋臺附近進行碾壓施工時可采取靜壓不振動的方式實施碾壓至壓實度滿足要求即可。
2.4橋頭搭板施工
為防止橋頭跳車現(xiàn)象,可通過設置橋頭塔板將坡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降低橋臺和路基面的縱向落差。塔板近臺端采用錨筋與橋臺連接,遠臺端與路基連接,同時為避免塔板因路基沉降而發(fā)生滑移,可于塔臺與臺頂之間加上錨栓。此外,搭板長度需要根據(jù)之前預估的路基沉降系數(shù)計算后確定,一般情況下塔板長為3~15米,如若搭板長>8米,可分成三段或者兩段進行搭設。最后,預留一定的反向坡度,在連接搭板和搭臺時應使其高度保持一致,但在與路面連接時應略高于設計值,產生一定的反向坡,具體的坡度值應根據(jù)沉降差予以確定。
2.5降、排水處理
過渡段降、排水處理不達標,往往會造成橋臺與路基之間的連接處出現(xiàn)滲水,從而導致路基失穩(wěn)而加劇不均勻沉降的發(fā)生。對此,應結合當?shù)亟涤昵闆r以及臺背填筑材料的滲水性能等,綜合考量確定降、排水方式。通常,須在進行臺背回填前預埋泄水管和盲溝,具體作業(yè)流程為先進行基底處理,然后按照3%~4%的橫向坡度填筑土拱,并于土拱上開挖雙向坡地溝(寬40~60cm×深30~50cm),之后于臺背后鋪設一層油氈或尼龍薄膜的隔水材料,并在地溝周圍埋設φ10cm以上的塑料排水管,排水管上布置由梅花狀小孔,埋設管口的位置應延伸至橋頭錐坡或路基的外部。塑料排水管埋設完成后,應按要求先填筑具有較好透水性的大粒徑砂石,然后對臺背進行分層回填。
結語:
總而言之,為竭力減少路橋過渡段凹陷、沉降、斷裂、龜裂、拱起等病害的發(fā)生幾率,避免“橋頭跳車”,確保過渡段的施建質量優(yōu)質達標,相應項目管理者務須全面抓好過渡段施工全程的作業(yè)管控,重細節(jié)、嚴把關,立創(chuàng)優(yōu)質項目造福民眾。
參考文獻:
[1]譚虎維.公路工程路橋過渡段施工質量控制要點探討[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8(07):128+130.
[2]葉斯波拉提·葉買.路橋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中國公路,2017,(15):100-101.
[3]李金城.淺談高速公路路橋過渡段工程施工技術[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