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鵬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音樂教師要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選擇恰當?shù)姆椒?,更好地實現(xiàn)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F(xiàn)就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與策略做以下分析和探究。
一、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互動形式單調(diào)。
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大多進行形式單一的知識講解,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與學生互動的形式單調(diào),忽視了學習氛圍,使得音樂課堂氛圍相對沉悶,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音樂難以深入感受,師生互動不能有效地開展。
2.對課堂主體認識不足,缺乏情感共鳴。
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體會音樂中的情感,通過積極的引導來幫助學生感悟情感,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但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不足,沒有發(fā)揮音樂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缺少考慮。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不為學生解讀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學生學習音樂是為了唱而唱,對作品的體會停留在最基本的層面,師生互動時存在距離感。
二、小學音樂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策略
1.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開展有效的師生互動。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生主體作用,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開展有效的師生互動。例如,統(tǒng)編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在動物園里”的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互動活動。在課堂開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播放小貓和小狗的叫聲,讓學生說一說是誰在迎接我們,并且模仿一下它們的叫聲。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貓和小狗的叫聲是一樣的嗎?它們的差異在哪里?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小貓、小狗,體會聲音的長短。之后,教師向學生播放小鳥的叫聲,讓學生體會聲音的長和短。最后,教師讓學生學習歌曲《在動物園里》。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充分體現(xiàn)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同時教師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2.注重課堂互動形式的多樣化。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當采取多樣化的互動形式。教師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思考互動的方式,如游戲、繪畫、合唱等,通過豐富的互動方式讓學生體會音樂中的美。例如,統(tǒng)編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木鼓歌”的教學中,在讓學生掌握歌詞和歌唱技巧之后,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合作演唱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教師彈琴,女生唱歌,男生伴奏,在獨唱時,大家一起伴奏。男生在伴奏時,可以采取拍手或者拍桌子的方式。課堂互動的形式有很多,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互動形式,提高互動教學的有效性。
3.進行科學的深入預設,促成師生有效互動。
兒童的天性活潑、好動、天真、好玩,他們注意力的不穩(wěn)定、不持久和興趣有密切聯(lián)系。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感知清晰,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就會積極參與,課堂氣氛也就活躍了。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去思維的?!痹谝魳沸蕾p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使美妙的旋律、生動的形象、感人的情景、絢麗的畫面融為一體,自然地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就能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自然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展開想象的空間。
4.利用課下時間,強化師生互動。
為了保證音樂教師能夠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互動與溝通,教師可以適當?shù)乩靡魳氛n的課下時間,強化師生互動。在課下時間,音樂教師可以留在班級內(nèi),與學生進行一下心靈上的溝通。音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本節(jié)課堂中對哪些音樂知識還存在疑惑,或是問問學生身邊最近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這樣,就能讓學生能夠將音樂教師作為自己的朋友,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
總而言之,為了保證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音樂教師就要通過各種方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蓖ㄟ^師生的有效互動,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一起“動”起來,讓每一堂音樂課都煥發(fā)活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