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杰
思維導圖是一種通過圖形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幫助,從而強化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教學方法。近些年來,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革,在各階段的教育教學中都經(jīng)常用到這種方式。本文將分析思維導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并以其優(yōu)勢為基礎,對其應用策略進行研究。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優(yōu)勢
1.有助于增強記憶,深刻記住道德與法治的概念。
對于小學生來說,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所需背誦的內(nèi)容較多,但實際上,學生并不需要將一整段話全部背誦下來,只需要對其中幾個關鍵詞進行背誦即可。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開教學。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以樹干到樹枝的模式為依據(jù),然后可以以各分支點為依據(jù),引導學生對整個框架結構進行記憶。如此就既能讓學生對關鍵詞知識點進行記憶,又能促進學生知識框架的形成,從而在鞏固所學道德與法治內(nèi)容時,實現(xiàn)記憶能力的增強。
2.激發(fā)聯(lián)想思維,容易理解道德與法治的內(nèi)容。
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不再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死記硬背,而是可以對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進行引導。在思維導圖中,可以從一開始的主要分支,逐步地對層層分支進行展開,而由各分支中的關鍵詞,又可以產(chǎn)生聯(lián)想,如此就能夠在利用許多思考方式,毫無障礙地表現(xiàn)出哲學層面知識時,對相關知識進行可視化、系統(tǒng)化和層次化,進而在加深思考的自由性、連續(xù)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哲學思考水平和哲學方法論運用水平的提升。
3.提高學習興趣,喜歡實施道德與法治規(guī)范。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用框架來對其知識內(nèi)容進行表現(xiàn)的。而作為圖和文字的結合,思維導圖中各支線的延伸分化都是多維度的。這種多維度的分化,不僅能夠刺激到學生的視覺,還能夠與學生大腦的工作模式相結合。因而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在對學生大腦思路進行順應的情況下,理清學生的思維,從而在加強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從而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課堂上檢查學習成效,鞏固知識。
比如在“成長的節(jié)拍”一課中,就可以將相關的主題提供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分層次地描述和書寫相關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指導,以單元的內(nèi)容為依據(jù),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又能夠強化學習效率,從而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提高。
2.關聯(lián)知識點形成體系,強化學習。
例如,教師在對“小明在公交車站的經(jīng)歷”進行講解時,就可以以小明生活中的經(jīng)歷為出發(fā)點,講述小明在公交車站獲得陌生人幫助的故事。教師在講述過程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道德和感悟的知識點聯(lián)系到小明的事件中。如此就能夠在將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發(fā)出來的基礎上,促進他們對關愛理解教學的展開,從而在加強小學生對關愛傳遞所帶來的美好情感作用的認識下,促進學生相關知識和情感體系的形成。
3.老師指導方法的掌握,查漏補缺。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許多需要學生背誦記憶的知識。在面對這樣的知識時,多數(shù)學生都會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的記憶方式,不僅浪費時間,還無法深化記憶和了解,更會導致學生學習效果的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讓他們能夠對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掌握,以此來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譬如,教師在對“富強與創(chuàng)新”知識進行教授時,由于此章節(jié)知識存在較強的分散性、復雜性,因而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等方式,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開放所促進的發(fā)展”進行展示,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整理。
綜合分析,在學生興趣的提高和記憶的增強方面,思維導圖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在強化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