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亮 田仁榮 鄭永唐
摘要:艾滋?。ˋ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病。目前還沒有徹底治愈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也沒有疫苗研制成功。雖然高效抗轉錄病毒療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艾滋病的治療過程中發(fā)揮了良好的療效,但其也存在相關耐藥性以及機體不良反應等問題。近年來,中藥在艾滋病治療中逐漸引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其在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緩疾病進程以及藥物毒副作用小等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而且中藥價格較低廉,可辨別病癥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未來隨著中藥單獨治療、中西藥結合治療的研究體系、治療方案、療效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會使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受益,同時有機會將艾滋病控制為慢性疾病。綜述了近年來中藥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的應用進展狀況。
關鍵詞:中藥;艾滋病;治療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0)10-0074-06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稱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導致機體免疫系統被逐漸破壞,抵抗力下降,并導致機會性感染及腫瘤風險增加,最終導致死亡的嚴重傳染性疾病[1-3]。2019年底我國部分省市艾滋病疫情匯總顯示,現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為92.5萬例,其中廣東、廣西、云南、重慶、貴州分別為6.6、8.6、11.17、4.8和4.3萬例,其它省市均呈低流行態(tài)勢,傳播方式多為性傳播,其中男男性行為為主要傳播方式[4]。艾滋病已成為危害公共衛(wèi)生及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問題,目前我國艾滋病的傳播與流行逐漸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5],所以艾滋病的預防診斷與治療形勢依然嚴峻,迫切需要尋找能徹底治愈及控制疾病的方法。我國傳統中藥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中草藥種類豐富。長期臨床實踐表明,運用中藥在AIDS治療中可與西藥互補,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質量,減輕藥物毒副作用,豐富治療手段[6]。
1 中醫(yī)治療AIDS理論依據
中醫(yī)古籍中也沒有對艾滋病的相關記載。中醫(yī)專家圍繞艾滋病的致病因素,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結合中醫(yī)理論對艾滋病進行施治。其中中醫(yī)理論包括:(1)《黃帝內經》—“虛邪入客于骨而不發(fā)于外……經氣結代者矣”;(2)《傷寒論》—“中而即病者,名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膚,至春變?yōu)闇夭?,至夏變?yōu)槭畈 盵7];(3)《靈樞·本臟》—“脾堅則臟安難傷”[8];(4)《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9]??傮w概括為艾滋病病毒侵襲機體造成正氣虛弱、元氣損耗,致使免疫系統受損,逐漸發(fā)展為艾滋病。
2 AIDS中醫(yī)治療基礎研究
2.1 中藥抗病毒作用 中藥中含有生物堿、酚類、多糖、黃酮類、木脂素類、酯類等活性成分,可靶向抑制HIV-1病毒逆轉錄酶、整合酶、蛋白酶,從而在HIV-1病毒復制的多個階段發(fā)揮作用。由于中藥較少產生耐藥,抗病毒譜廣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近年來開發(fā)抗病毒活性藥物的研究熱點[10]。見表1。
2.1.1 中藥提取物 體外研究中藥抗HIV-1活性提取物能夠明確藥物有效活性成分、作用機制以及細胞毒性,為中藥快速運用于臨床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基礎。崔雪青等[19]研究發(fā)現,思茅松松塔提取物SMS-E和SMS-F具有很好的抗HIV-1活性,其中SMS-1作用于HIV-1進入融合階段,但對已進入細胞的HIV-1沒有抑制作用。李春艷等[20]發(fā)現云南松松塔提取物C、D、F均有體外抗HIV-1活性。朱瑩等[21]對野生冬蟲夏草水提物采用CCK-8實驗檢測細胞毒性等實驗方法證明蟲草水提物具有顯著的體外抗HIV-1活性,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逆轉錄酶和Vif蛋白有關。黃寧等[22]對普洱茶提取物YYP-31研究發(fā)現,YYP-31能阻止正常細胞C8166與HIV-1慢性感染細胞H9/HIV-1ⅢB之間的融合,同時與AZT聯合用藥具有顯著的抗HIV作用。蔣建東等[23]發(fā)現去甲斑蝥素在傳代T淋巴細胞MT-4、H9和CEM等多種細胞培養(yǎng)系統內具有抗HIV-1的作用,在體外對HIV-1的3個關鍵復制酶RT、IN和PR均無抑制作用。由于中藥活性成分種類復雜,抑制病毒機制存在差異,藥物作用靶點不確定,對于具有抗HIV-1活性的中藥提取物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1.2 中藥復方 中醫(yī)根據病因癥候選擇多味中藥組合的復方制劑對特定疾病進行診治,可以增強藥力,擴大治療范圍,控制藥物毒副作用,協調單味中藥在復方中的作用。針對艾滋病的發(fā)病癥狀及臨床癥候,馬秀蘭等對太芪培元顆粒的體外抗HIV-1活性進行了研究,盡管其在臨床上可改善患者體征,但體外抗HIV-1活性較弱[24]。同時研究發(fā)現魚芩解毒丸體外抗HIV-1活性較好,但臨床結果未知[25]。唐草片[26]、復方三黃膠囊[27]等也具有臨床上的抗病毒作用。中藥復方相對于單味中藥其化學成分更為復雜,作用靶點多,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難以闡明,無法明確評價中藥復方的治療效果。
2.2 HIV中藥藥效學評價 唐草片是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CFDA)唯一批準用于治療HIV的中藥復方制劑,張麗君等[28]在大鼠體內評價了唐草片與依非韋侖(EFV)的藥動學影響,研究發(fā)現依非韋倫與唐草片合用會降低血藥濃度,需在服用EFV 60min后服用唐草片。孫濤等[29]在臨床上也驗證了這一結論,同時發(fā)現HIV患者在服用洛匹那韋(LPV)2h后服用唐草片,則對LPV的藥動學無影響。研究表明在中西藥合用時需考慮兩者的藥動學,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
3 AIDS中藥治療臨床研究
艾滋病發(fā)病期間不僅伴隨著CD4+ T細胞計數的快速減少,還會造成機體免疫系統的逐漸崩潰,隨之會出現各種真菌、細菌及病毒感染,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導致死亡。針對艾滋病發(fā)病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中藥治療可減緩CD4+ T細胞計數的降低速度,修復免疫系統損傷,減輕艾滋病患者的并發(fā)癥,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達到減輕病癥的目的。
3.1 免疫調節(jié) 中藥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抗炎癥,調節(jié)免疫[30],增強機體免疫功能[31],改善免疫系統[32],調節(jié)T淋巴細胞、DC細胞、NK細胞等功能[33],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張國平等[34]研究發(fā)現益愛康膠囊可顯著增加感染者CD4+ T細胞計數,延緩病毒在CD4+ T細胞內復制并促進T細胞增殖,減緩疾病進程。李偉華等[35]對健脾益腎中藥的研究發(fā)現可增強艾滋病患者HIV特異性T細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姬群英[36]運用滋腎活血解毒法治療AIDS患者能有效改善體征,抑制病毒復制,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并有助于調節(jié)線粒體活性氧(ROS)和NF-κB水平。
3.2 治療機會性感染 機會性感染是HIV病毒感染的顯著癥狀,可加快疾病進程而導致死亡[37]。AIDS患者可能出現的各種機會性感染,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醫(yī)療費用和生存質量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38-39]。針對機會性感染具有多發(fā)性、復雜性和難治性等特征,中藥對癥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和優(yōu)勢,能明顯改善患者體征和生存質量。
3.2.1 發(fā)熱 發(fā)熱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主要特點為長期反復持續(xù)的發(fā)熱,70%的發(fā)熱與艾滋病合并的機會性感染有關,同時伴隨著各種細菌和病毒感染。范瓊等[40]通過對40例艾滋病發(fā)熱患者采用補中益氣湯治療的研究發(fā)現,該療法對發(fā)熱的療效較好,副作用小,患者依從性好。程國金等[41]也在臨床案例中驗證了中藥制劑顯著的退熱作用,為治療艾滋病發(fā)熱提供了臨床依據。
3.2.2 腹瀉 腹瀉在HIV-1陽性個體中很常見,由寄生蟲引起的腹瀉在HIV病毒失控和CD4+ T細胞計數減少的人群中更為常見[42]。由細菌引起的HIV病毒相關腹瀉可造成患者體重減輕,機體消耗嚴重,甚至導致死亡。董少群[43]在臨床使用瀉痢康膠囊治療艾滋病慢性腹瀉患者的有效率為100%(P<0.05),治療效果顯著。李卓等[44]對健脾止瀉方的臨床研究也證明了中藥治療艾滋病腹瀉具有較好的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3.2.3 皮膚損害 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后,經常會出現一些皮膚疾病,常見的有皮疹、蕁麻疹、帶狀皰疹、水痘和皮膚瘙癢等,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常見的皮疹是因為機體免疫力下降,造成真菌感染引發(fā)的過敏反應[45]。羅春艷等[46]采用參靈扶正膠囊配合穴位敷貼治療蕁麻疹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針對皮膚損害的多項中西藥結合治療研究均證明聯合用藥結果明顯好于西藥治療效果[47-49]。
3.2.4 肺部感染 肺部疾病也是HIV感染者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與HIV相關的肺損傷疾病,包括肺部和全身炎癥途徑的改變、病毒在肺中的持久性、煙霧暴露附加的氧化應激、微生物移位以及肺和腸道微生物群落改變等[50]。馬秀霞等[51]的研究結果表明,清肺培元微丸對艾滋病患者的肺部感染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且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52]。提示了中藥治療臨床HIV肺部感染的可行性。
3.2.5 口腔病變 口腔念珠菌病與HIV感染密切相關,特別是口腔念珠菌病和毛狀白斑,已被認為是具有很強診斷HIV和疾病預后的價值。一些CD4+ T細胞計數>500/mL和病毒載量低于檢測下限的患者存在口腔病變[53]??赘葘Π滩』颊呖谇荒钪榫∵\用消糜顆粒進行治療,療效顯著且病情復發(fā)率低[54]。許多與HIV感染相關的口腔病變多發(fā)生在疾病早期,及早發(fā)現及早進行診斷和治療。
3.3 中西藥聯合治療 雖然HAART治療可以顯著控制HIV-1病毒復制,但HAART治療伴隨的不良副作用會導致艾滋病患者出現神經并發(fā)癥,如癡呆、神經性疾病和各種心理疾病[55]。由于HIV-1病毒感染細胞會消耗大量能量,而HAART治療造成不良副作用會加劇了艾滋病患者的代謝失衡[56]。而中藥對艾滋病的干預可降低HAART治療產生的不良副作用,提高患者CD4+ T細胞數量。
3.3.1 降低耐藥 HIV病毒極易發(fā)生基因突變,導致藥物作用靶點的生化功能或結構特點發(fā)生改變,使藥物對病毒失去敏感性或敏感性降低,從而影響治療效果[57]。中藥在其他干預耐藥的實踐中有顯著效果,董繼鵬等研究發(fā)現艾克清膠囊可提高HAART對病毒的抑制功能,降低HAART耐藥,免疫學指標較高時干預效果更好[58]。同時艾康顆粒干預HIV耐藥研究表明可以穩(wěn)定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且無明顯不良反應[59]。
3.3.2 減輕HAART不良反應 HAART治療會對患者造成一系列不良反應,常見的有肝損傷、皮疹、消化道不良反應、血液系統異常、周圍神經病變和脂代謝異常等[60]。中藥可通過益氣活血、通經活絡、疏肝利膽等改善HAART的不良反應,采用中醫(yī)干預HAART的肝損傷療效較好,肝功能恢復明顯,且對抗病毒治療無影響[61]。陳黃湯[62]可降低HAART繼發(fā)性高乳酸血癥的血乳酸水平,對患者周圍神經病變也有一定作用[63]。
3.3.3 促進HAART療效 HAART治療可較長時間將血漿病毒載量控制在檢測線以下,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中藥聯合HAART能有效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促進HAART的治療效果。免疫2號顆粒聯合HAART對免疫重建不全患者可上調TLR1(Toll樣受體-1)、TLR9、IL-2的表達[64-65],芪靈湯聯合HAART可通過降低PD-1表達,改善Th17/Treg細胞免疫平衡[66-67],貞芪扶正膠囊聯合治療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平衡,延緩HIV疾病進展[68]。
3.4 其它治療 中醫(yī)治療形式多樣,根據辨證論治原則,可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其中以內服中藥,外用針灸最為常見。使用針灸配合中藥治療艾滋病周圍性面癱的研究發(fā)現,對患者的患側穴位風池、太陽、四白、迎香等配合足三里、關元等穴位進行艾灸療效顯著,可改善周圍神經性病變的臨床癥狀[69]。
4 小結
綜上所述,中藥其在減緩HIV感染導致的CD4+T細胞計數減少、調節(jié)免疫功能、治療機會性感染、降低HAART耐藥性、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延緩疾病進程等方面確有一定作用。但中藥治療仍存在諸多不足:(1)中藥治療AIDS是根據患者的發(fā)病癥狀辨證治療,且治療階段多為艾滋病的發(fā)病期,對改善患者體征、延緩疾病進程有一定幫助,但不能清除HIV病毒庫,無法徹底治愈艾滋病;(2)中藥治療無法對早期無癥狀患者進行干預,治療的滯后性會影響治療效果;(3)中藥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水平參差不齊,權威性不足;(4)中藥治療艾滋病的臨床研究樣本量少,患者體征表現差異較大,未形成統一的治療處方。近年來許多臨床研究證明中西藥聯合治療艾滋病的效果優(yōu)于HAART的單一治療,可同時發(fā)揮抑制病毒復制和恢復機體免疫功能的雙重功效,同時可減輕機體產生的耐藥性及藥物毒副作用,未來可能會成為治療艾滋病的新模式。此外通過建立中藥治療艾滋病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評價中藥療效,為臨床運用中藥治療艾滋病提供數據參考??傮w而言,中藥具有潛在治療艾滋病的優(yōu)勢,應加強中藥治療艾滋病的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制定評價體系等工作,探索出安全、有效、科學的治療手段,為全球艾滋病患者帶來希望和福音。
參考文獻:
[1]吳蓓蓓,盧舜飛,葉挺梅.中醫(yī)藥治療艾滋病進展[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3(4):333-335.
[2]許前磊,許向前,金艷濤,等.后HAART時期中醫(yī)藥調節(jié)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研究切入點[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201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2017:116-118.
[3]鄒雯,王健,劉穎.基于真實世界的中醫(yī)藥治療艾滋病療效評價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8):2936-2938.
[4]2019年我國部分省市艾滋病疫情匯總[EB/OL].http://www.chain.net.cn/info_view/13249/,2019-12-15.
[5]梁永堅.艾滋病預防與控制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5):12,14.
[6]王健,鄒雯.中醫(yī)藥治療艾滋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4,20(10):794-797.
[7]許前磊,許向前,許二平,等.從伏邪論治艾滋病理論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32(6):2383-2385.
[8]咸慶飛,劉穎,楊巧麗,等.中醫(yī)從脾論治艾滋病[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9,34(1):371-373.
[9]楊巧麗,鄭好飛,劉穎.溫腎法與艾滋病中晚期患者的免疫重建[J].中醫(yī)雜志,2016,57(18):1614-1615,1620.
[10]李夢茜,錢榮坤,羅明景,等.抗病毒活性中草藥簡述[J].河池學院學報,2019,39(2):23-29.
[11]LAM T L,LAM M L,AU T K,et al.A comparis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 protease inhibition activities by the aqueous and methanol extract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J].Life Sci,2000,67(23):2889-2896.
[12]AU T K,LAM T L,NG T B,et al.A comparison of HIV-1 integrase inhibition by aqueous and methanol extract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J].Life Sci,2001,68(14):1687-1694.
[13]KOBAYASHIY Y,WATANABE M,OGIHARA J,et al.Inhibition of HIV-1reverse transcriptase by methanol extracts of commercialherbs and spices[J].Nippon Shokuhin Kagaku Kogaku Kaishi,2000,47(8):642-645.
[14]陳雪英,梁敬鈺.云南紅豆杉心木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7,(7):979-982.
[15]陳鴻珊,閻旭光,張興權,等.中藥丹參體內外抗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簡報)[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1996,(6):481.
[16]謝延崢.淫羊藿苷和脫水淫羊藿素體外抗SIV/HIV病毒作用及機制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8.
[17]王剛,孫丹丹,耿子凱,等.穿心蓮抗病毒作用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21(7):108-111.
[18]秦浩,高麗,郭軍.抗HIV活性木脂素類化合物研究進展[J].病毒學報,2012,28(5):577-583.
[19]崔雪青,劉熙,陳歡,等.思茅松松塔提取物體外抗HIV-1研究[J].中草藥,2016,47(11):1914-1918.
[43]董少群.瀉痢康膠囊治療艾滋病慢性腹瀉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4,29(11):1549-1551.
[44]李卓,袁君,張曉偉,等.健脾止瀉方治療艾滋病相關腹瀉脾腎陽虛證19例[J].中醫(yī)研究,2016,29(8):11-13.
[45]陳永宏,牟方政,向江琳,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艾滋病患者并發(fā)皮疹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5,33(9):126-127.
[46]羅春艷,劉振威,蔣著椿.參靈扶正膠囊配合穴位貼敷治療HIV感染者合并蕁麻疹36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6,25(6):21-22.
[47]艾莉莎,孫昳,郭殊君.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后皮疹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8,34(2):122-123.
[48]趙霞,李欽,李金潤,等.中醫(yī)治療艾滋病皮膚瘙癢3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5,36(4):107-108.
[49]張雪,蔣自強,孫燕,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HIV/AIDS并發(fā)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12):50-51.
[50]CRIBBS S K,CROTHERS K,MORRIS A.Pathogenesis of HIV-related lung disease:Immunity,infection,and inflammation[J].Physiol Rev,2019,100(2):603-632.
[51]馬秀霞,徐立然,鄭志攀,等.清肺培元微丸輔助治療141例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的安全性評價[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2014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2014:136-141.
[52]馬秀霞,徐立然,鄭志攀,等.清肺培元微丸治療艾滋病肺部感染痰熱壅肺證的安全性評價[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11):4847-4849.
[53]SHENOY N,RAMAPURAM J T,SHENOY A,et al.Incidenc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mong HIV-positive adults on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a teaching hospital,india:prospective study[J].J Int Assoc Provi AIDS Care,2017,16(3):309-311.
[54]孔庚,唐寧新,宗祖彬.用消糜顆粒對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20):21-22.
[55]楊萱,孫燕,張雪,等.HAART后HIV/AIDS并發(fā)神經系統病變的分布狀況及特點[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9):44-45.
[56]AGAS A,SCHUETZ H,MISHRA V,et al.Antiretroviral drug-S for a possible HIV elimination[J].Int J PhysiolP,Pathophysiol Pharmacol,2019,11(4):149-162.
[57]許前磊,許向前,謝世平,等.中醫(yī)藥干預HIV耐藥的研究思路[J].中醫(yī)雜志,2016,57(6):473-475,479.
[58]董繼鵬,王健,徐立然,等.中藥加HAART降低HIV/AIDS病人HIV耐藥發(fā)生的臨床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6,22(10):768-771.
[59]姜楓,張榮欣,郭會軍,等.艾康顆粒干預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耐藥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J].中醫(yī)雜志,2013,54(13):1115-1118.
[60]王健,梁碧顏.中藥減輕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后不良反應臨床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7,23(8):683-687.
[61]王炳恒,姚自鳳,張曉華.艾滋病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后肝損傷的中醫(yī)療效觀察[J].中醫(yī)學報,2018,33(5):697-700.
[62]肖江峰,陳永宏,牟方政.陳黃湯對HAART繼發(fā)高乳酸血癥HIV/AIDS患者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8,31(5):81-83.
[63]李全慶,賴昌生.中藥治療艾滋病并發(fā)周圍神經病變35例臨床研究[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7,34(5):41-42.
[64]鄒雯,王健,劉穎,等.中藥聯合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對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IL-2及IL-10mRNA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7,23(6):824-825,836.
[65]鄒雯,王健,劉穎,等.中藥聯合HAART治療對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TLR相關基因mRNA水平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32(12):5672-5674.
[66]許文芳,吳勇,潘國紹,等.芪靈湯聯合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對HIV/AIDS患者Th17和Treg細胞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34(2):157-161.
[67]鐘建平,許文芳,吳勇,等.芪靈湯聯合HAART對艾滋病患者B7-H1/PD-1表達水平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1):13-14.
[68]陳仁芳,楊崎恩,徐淑凡,等.貞芪扶正膠囊聯合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艾滋病的療效分析[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4,7(1):64-66.
[69]伊巴代提·阿西木,古麗扎·買買提.針灸配合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艾滋病周圍性面癱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