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胸心血管外科,湖南衡陽 421001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和致死率高的特點,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嚴重的威脅[1-2]。目前臨床上治療肺癌主要以化療為主,化療方式雖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但是化療方式會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的損傷,影響治療的正常進行,并且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在肺癌的臨床治療中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發(fā)現(xiàn),在化療過程中給予肺癌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提升治療效果[3]。本研究將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診的9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進行護理干預,期望為肺癌的臨床治療護理工作提供建設性的意見,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診肺癌患者90例,按照雙盲隨機原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5例。研究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齡45~75歲,平均(54.6±6.7)歲,疾病類型:腺癌22例、鱗癌18例、小細胞肺癌5例,Ⅰ期17例、Ⅱ期9例、Ⅲ期12例、Ⅳ期7例;對照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齡46~74歲,平均(55.7±5.1)歲,疾病類型:腺癌24例、鱗癌16例、小細胞肺癌5例,Ⅰ期18例、Ⅱ期10例、Ⅲ期10例、Ⅳ期7例。兩組肺癌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化療過程中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鼓勵以及幫助,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并且進行心理指導,緩解患者化療過程中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1.2.2 研究組 舒適護理:(1)化療前:患者經(jīng)過長期的化療治療會不同程度的產(chǎn)生煩躁、焦慮等心理情緒,臨床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也會隨之下降,所以在化療前要將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①護理人員每天要和患者進行至少0.5h的溝通交流,向患者講解肺癌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解決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疑難問題[4];②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積極耐心的傾聽患者的訴求,給予患者心理指導,通過聊天、播放輕音樂等方式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2)化療中:化療過程中的護理措施主要有:①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化療環(huán)境,保證化療環(huán)境的干凈整潔;②選擇適宜的靜脈實施穿刺,在穿刺前對患者進行局部熱敷,促使靜脈擴張,保證穿刺的成功;③穿刺成功后,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進行血管按摩以及藥物注射工作,同時給予患者熱敷或冷敷,防止出現(xiàn)皮膚腫脹和壞死等并發(fā)癥;④化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全程陪同,患者一旦出現(xiàn)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及時給予對癥治療。(3)化療后:①化療結束2h后禁食禁飲,避免出現(xiàn)胃腸道不良反應[5];②加強病房消毒工作,做好相應的隔離措施,限制探視人員,叮囑患者注意休息,進行適當?shù)目祻瓦\動鍛煉;③對于化療后出現(xiàn)脫發(fā)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加強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預,協(xié)同患者的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給予精神鼓勵,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不良反應比較指標:便秘、惡心嘔吐、疲乏、食欲下降。生活質(zhì)量評價:采用QLQ-C30進行記錄,量表共30個條目,包括5個功能尺度(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以及角色功能),各項原始得分需經(jīng)線性公式轉(zhuǎn)換成0~100的標化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5-6]。血清腫瘤標志物主要包括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糖類抗原 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鱗狀上皮細胞癌相關抗原(SCC),檢測方法:清晨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離心25min后取上層清液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7]。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出現(xiàn)便秘、惡心嘔吐、疲乏、食欲下降的例數(shù)分別為1、1、2、1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1.11%;對照組出現(xiàn)便秘、惡心嘔吐、疲乏、食欲下降的例數(shù)分別為3、4、4、5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35.56%,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7.516,P< 0.05)。
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zhì)量中的5個功能尺度(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護理前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肺癌的發(fā)病機制復雜,與吸煙、職業(yè)和環(huán)境等因素均有關,當病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會出現(xiàn)咳嗽、胸悶、胸痛以及咯血的癥狀,嚴重時會出現(xiàn)發(fā)熱、消瘦等全身性癥狀[8-9]。目前臨床治療肺癌以化療為主,通過化學藥物治療起到抑制癌細胞繁殖生長的目的,并且最終殺死癌細胞[10]。但是化療方式所使用的藥物可引發(fā)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液、神經(jīng)以及皮膚等系統(tǒng)性的反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11-13]。隨著“以人為本”護理理念不斷發(fā)展,患者對護理質(zh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肺癌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是臨床上面臨的難題之一。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軀體功能 情緒功能 認知功能 角色功能 社會功能研究組 45 72.05±5.47 74.38±7.30 76.46±8.54 63.41±9.14 58.65±7.36對照組 45 56.64±6.77 55.47±5.44 52.45±6.55 52.61±10.36 45.69±5.36 t 11.877 13.933 14.965 5.244 9.549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組別 n NSE(ng/mL) CA19-9(U/mL) CEA(ng/mL) SCC(ng/mL)研究組 45 護理前 36.88±2.09 143.98±13.93 25.87±1.66 1.87±0.32護理后 16.87±1.07 61.29±5.22 13.98±3.55 0.76±0.21 t 57.169 37.289 20.353 19.454 P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45 護理前 36.73±2.11 142.98±14.32 25.91±1.46 1.88±0.43護理后 24.98±1.77 97.12±3.65 19.22±2.65 1.43±0.43 t 28.620 20.818 8.454 4.964 P 0.000 0.000 0.000 0.000 t護理前組間比較 0.339 0.336 0.121 0.125 P護理前組間比較 0.736 0.738 0.904 0.901 t護理后組間比較 26.304 37.207 7.935 9.392 P護理后組間比較 0.000 0.000 0.000 0.000
舒適護理模式是一種人性化、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堅持從患者的自身情況出發(fā),給予患者人性化的服務,以患者為中心,以提升患者化療治療效果,降低不適感為目的[14]。主要從化療前、化療中以及化療后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針對患者的心理情緒、生理舒適度以及環(huán)境舒適度等幾方面制訂具體的護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保證治療效果。本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舒適護理干預的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是:在穿刺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熱敷或者冷敷,為患者提供干凈舒適的化療環(huán)境,及時進行按摩等細節(jié)護理,起到了預防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效果。除此之外,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密切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指標,進行隔離處理,加強病房的消毒滅菌工作,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措施均有效避免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護理后研究組的生活質(zhì)量中的5個功能尺度(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根本的原因在于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的心理情緒進行指導,并且可以向患者宣教肺癌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樹立治愈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可以對患者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患者制訂康復計劃,對于化療后出現(xiàn)脫發(fā)的患者可以給予精神鼓勵,幫助患者增強了社會功能,改善了心理情緒,進而提升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保證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可以看出,護理后研究組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NSE、CA19-9、CEA、SCC)低于對照組。CA19-9是一種低聚糖類腫瘤相關抗原,CEA是一種高分子類糖蛋白,這兩種標志物在人體血清中的含量較低,但是肺癌化療患者的血清含量會異常上升,所以臨床上將CA19-9及CEA作為肺癌臨床診斷指標。NSE是一種由小細胞肺癌特異性分泌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其血清水平的降低可以作為臨床診斷指標[15]。研究組的NSE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臨床護理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對肺癌患者施以舒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降低化療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和腫瘤標志物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