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
上海市奉賢區(qū)四團鎮(zhèn)平安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413
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我國老年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但是由于該病罹患時間久,需要長期服藥,以致于患者的依從性較差[1-2],從而導致治療率及控制率較低。已有統(tǒng)計學數據顯示,老年高血壓總的服藥依從性僅5.9%[3],如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是現今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本研究擬從社區(qū)服務入手,對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社區(qū)服務站就診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藥學服務干預,通過社區(qū)防治形式的開展,觀察對于患者血壓、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從而探索有效干預措施,現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年齡 60 ~ 80歲;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制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高血壓診斷標準[4],且均為1級以上;患者意識清楚,自愿配合,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其他嚴重的心肝腎等軀體疾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患者;拒絕藥物服務干預者。
根據上述標準,將自2016年8月~ 2018年8月在我社區(qū)服務站就診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28例納入本項目中。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即觀察組予以藥物服務干預,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干預,每組各64例。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觀察組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60~78歲,平均(72.1±4.6)歲;病程3~18年,平均(8.2±2.6)年;血 壓 平 均(156.2±10.2)/(102.9±9.8)mm Hg。對照組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年齡61~76歲,平均(72.0±4.3)歲;病程3~21年,平均(8.4±2.4)年;血壓平均(153.8±10.0)/(102.4±9.0)mm H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干預方法,主要包括告知遵醫(yī)囑、按時服藥的重要性,每月舉辦高血壓知識講座一次,同時進行飲食干預。
觀察組:在予以對照組干預措施的基礎上,加用藥學服務干預[5-8],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審核處方、用藥指導以及生活習慣干預,共計四個方面,如下:(1)積極開展健康教育。主要由我社區(qū)醫(yī)院經驗豐富的心血管科醫(yī)生進行組織專題講座,主要對于高血壓的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測量血壓的方法以及高血壓病因、危害等方面展開,同時每月舉辦用藥咨詢講座一次,印發(fā)通俗易懂的教育宣傳資料,并對于年紀較大、病程較長者進行家訪,以便于進行個體化教育。(2)嚴格審核處方。由具有藥學技術職稱的藥師負責,主要根據患者的情況,確認其服藥的適應性、安全性,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法,并予以服藥計劃,以確保患者按時執(zhí)行治療計劃,同時由于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原因,記憶力不佳,容易因健忘等原因導致的依從性較差而影響服藥,因此,選擇藥物以釋制劑為首選,盡可能調配使用單劑量配法。(3)個體化用藥指導。了解每例患者服藥情況,告知其服藥最佳時間,并強調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如有需要調整用藥的患者,告知其監(jiān)測血壓,如血壓波動較大,或者出現不良反應,則應及時調整用藥。(4)生活習慣干預。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的不良習慣進行指導,鼓勵多運動,參與社會活動,盡可能清淡飲食,減少脂肪及煙酒攝入,告知其生活習慣對于高血壓的影響。
血壓改善情況:選擇水銀血壓計進行測量,固定在上午8:00至10:00,連續(xù)測量兩次,取平均值,在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進行監(jiān)測。
用藥依從性: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對于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進行比較,主要包括按時服藥、按量服藥、自行停藥等方面,根據結果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
生活質量評定: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6]評定干預前、后6個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4個維度,共28個條目,分數與舒適度成正比。
本研究數據應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整理與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血壓(SBP、DB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 比 較,觀 察 組 的 SBP[(136.8±6.5)mm Hg]、DBP[(90.6±4.5)mm Hg]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改善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改善情況比較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SBP DBP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64 156.2±10.2 136.8±6.5* 102.9±9.8 90.6±4.5*對照組 64 153.8±10.0 147.3±5.0* 102.4±9.0 97.5±4.0*t 1.214 7.283 0.781 5.263 P>0.05 <0.05 >0.05 <0.05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用藥依從率(84.38%)升高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生理 心理 社會文化 環(huán)境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64 11.33±3.29 30.99±2.31 18.35±3.23 33.96±3.33 17.13±3.30 26.33±2.27 7.51±1.28 15.12±1.31對照組 64 11.36±3.26 26.38±2.36 18.37±3.26 28.36±3.30 17.15±3.26 22.62±2.29 7.50±1.27 12.61±1.29 t 0.152 3.284 0.165 7.337 0.156 3.262 0.132 3.12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生理得分[(30.99±2.31)分]、心理得分[(33.96±3.33)分 ]、社會文化得分 [(26.33±2.27)分]與環(huán)境得分[(15.12±1.31)分]均增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隨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醫(yī)療服務模式的建立,藥學專業(yè)人員在指導與幫助患者選擇安全用藥、制訂用藥計劃的過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藥物服務干預以藥師為主體,根據患者的情況,綜合考慮排泄、吸收、代謝、體重等因素的前提下[9],制訂針對性的服藥方案,從而更好的發(fā)揮藥物療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的合理用藥[10]。因此,對于藥師而言,不僅要求其單純調劑藥物,更切合實際的要求其走進一線臨床,走進社區(qū),更好地指導患者用藥,從而打破醫(yī)藥分離的不良現狀,保證患者合理有效的安全用藥,這既是藥學專業(yè)相關人員的發(fā)展方向,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目前,就社區(qū)醫(yī)院監(jiān)管而言,尚缺乏有效的疾病監(jiān)管措施,患者對于高血壓認識不充分,以致于服藥依從性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一方面是患者自身原因,另外一方面也與臨床藥學服務欠缺有關[11-12]。已有研究顯示,患者掌握疾病及用藥知識,可有效提高其服藥依從性[13-15]。本研究基于此進行探索,對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審核處方、用藥指導以及生活習慣干預,共計四個方面的藥學服務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用藥依從率(84.38%),升高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同時,隨著藥師漸趨進入臨床一線,針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個體化宣傳與疾病預防知識宣講,從改善患者的生活習慣入手,以降低危險因素,改善患者的血壓及生活質量為目的[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血壓(SBP、DBP)以及生活質量各項評分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SBP、DBP均降低明顯,生活質量評分中的生理得分、心理得分、社會文化得分與環(huán)境得分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點,以及多年的生活習慣,對其的干預尤其是生活習慣的干預,應循序漸進,以鼓勵為主。
綜上所述,藥學服務干預可較好的改善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提高用藥依從性,以及改善生活質量,適宜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