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線面角模型及其運用"/>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 (324000) 萬 祺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線面位置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線面角和二面角一起構(gòu)成了空間角的概念體系,這些概念對于提高學生的空間位置關系的認知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思維起著重要的作用.線面角在近幾年高考、學考題中更是成為了高頻考點.這類試題一般處于小題壓軸題和解答題位置,具有很高的區(qū)分度,能積極發(fā)揮考試的選拔功能.本文通過挖掘線面角定義,探尋線面角模型的本質(zhì),解決一類與線面角相關的高考試題.
圖1
(2016年浙江省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如圖1所示,在側(cè)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ABC-A1B1C1中,P是棱BC上的動點,記直線A1P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為θ1,與直線BC所成的角為θ2,則θ1,θ2的大小關系是( ).
A.θ1=θ2B.θ1>θ2C.θ1<θ2D.不能確定
本題涵蓋了線面角的定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等概念,要求學生深刻理解線面角的定義與本質(zhì).當然,作為選擇題,本題也可采用特殊化的思想,如存在某個時刻使得直線A1P與直線BC所成的角是直角,而此時線面角θ1仍為銳角,因此選C.
圖2
∵cosθ2<1,∴cosθ
我們發(fā)現(xiàn)如下結(jié)論:
①線面角θ1是斜線A′P與平面內(nèi)所有直線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②平面的一條斜線與平面內(nèi)一條直線l所成的角大于斜線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與l所成的角.
至此,再回頭看上面的學考題,結(jié)果是顯然的.
圖3
例1 (2015年浙江省學業(yè)水平考試)如圖3,在菱形ABCD中,∠BAD=60°,線段AD,BD的中點分別為E,F. 現(xiàn)將ΔABD沿對角線BD翻折,則異面直線BE與CF所成角的取值范圍是( ).
圖4
圖5
圖6
例3 (2017全國卷)a,b為空間中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等腰RtΔABC的直角邊AC所在直線與a,b都垂直,斜邊AB以AC為旋轉(zhuǎn)軸旋轉(zhuǎn),有下列結(jié)論:
①當直線AB與a成60°角時,AB與b成30°角;
②當直線AB與a成60°角時,AB與b成60°角;
③直線AB與a所成角的最小值是45°;
④直線AB與a所成角的最大值是60°;其中正確的是.
圖7
解:如圖7,AC,a,b兩兩垂直,斜邊AB以AC為旋轉(zhuǎn)軸旋轉(zhuǎn),作BD∥a,BE∥b,當直線AB與a成60°角時,因為∠ABC=45°,由三余弦定理,cos∠ABD=cos∠ABC·cos∠DBC得cos60°=cos45°·cos∠DBC,∠DBC=45°,所以∠EBC=45°.
由三余弦定理,cos∠ABE=cos∠ABC·cos∠EBC得∠ABE=60°,所以AB與b成60°角;再由最小角定理知∠ABD≥∠ABC=45°,故直線AB與a所成角的最小值是45°,又因為直線AB與a可以成直角,所以②③正確.
圖8
解:一方面,①AB與EF是一對異面直線;②異面直線在同一平面上的射影可以是一對平行線;③當EF以直線AB為軸旋轉(zhuǎn),且AB∥平面α.
由①②③可知旋轉(zhuǎn)過程中必存在某一時刻,使得直線AB與EF在α內(nèi)射影相互平行,此時所求余弦值為1.
圖9
另一方面,由AB∥平面α,不妨AB?α,作AP∥EF,PH⊥α,垂足是H,如圖9,故∠HAB≤∠PAB,所以
圖10
例5 如圖10,已知在正四面體ABCD中,E為BC中點,F(xiàn)為直線BD的一點,則平面AEF與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圍是.
例6 (2018浙江卷)已知四棱錐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側(cè)棱長均相等,E是線段AB上的點(不含端點),設SE與BC所成的角是θ1,SE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θ2,二面角S-AB-C的平面角為θ3,則( ).
A.θ1≤θ2≤θ3B.θ3≤θ2≤θ1
C.θ1≤θ3≤θ2D.θ2≤θ3≤θ1
圖11
解:如圖11,設S在底面的射影是點O,過點E作EF∥BC交CD于點F,則θ1=∠SEF,θ2=∠SEO,作OH⊥AB,垂足是H,則θ3=∠SHO,由OH≤OE可知tanθ3≥tanθ2,即θ3≥θ2,故B、C錯誤,再由線面角的最小性可知∠SEO≤∠SEF,故θ2≤θ1,從而A錯誤,因此選D.
事實上也可直接比較θ3,θ1的大小,考慮直線OH與平面SAB所成的線面角即為θ3,而直線OH與平面SAB內(nèi)的直線SE所成的角即為θ1,由線面角的最小性可知θ3≤θ1.
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中將“回顧反思”作為解題的四大步中的最后一步,我想,在平日的教學研究工作當中也應如此.只有真正理解數(shù)學定義,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才能在數(shù)學的世界里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