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星 張巧燕
摘要:建設園本課程是幼兒園課程發(fā)展的趨勢,也是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在實踐中,既有將園本課程等同于“特色課程”的錯誤理念出現(xiàn),也存在著一些“形式主義”的做法。本文基于對這些現(xiàn)象的思考,結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為園本化課程建設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字:幼兒;園本課程;特色課程
一、園本課程概念的由來
上個世紀70、80年代西方興起了“校本課程開發(fā)”運動,校本課程強調的是活動由學校發(fā)起,并在學校中實施,強調對學校以及當?shù)厣鐓^(qū)的課程資源的利用。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fā)的開放民主的決策過程。為學校開發(fā)的或部分地方特色校本化的課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概念延伸借鑒到學前教育領域,逐步衍生出了“園本課程”。
二、園本課程構建的必要性探析
(一)基于幼兒身心發(fā)展差異性的需要
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地區(qū)幼兒園的幼兒有不同的差異與需求,同一地區(qū)同一年齡段的幼兒也有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幼兒園課程必須滿足這些需求和差異,才能促進幼兒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從幼兒發(fā)展需要的角度來看幼兒園課程不應該,也不能是普適性的。只有進行園本課程開發(fā)與建設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二)基于對教育資源有效利用的需要
《綱要》中強調城鄉(xiāng)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的實施素質教育。幼兒具體形象性的認知特點,決定了學前教育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要形式,需要對身邊的教育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fā)利用,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支架。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當前教育的基本現(xiàn)狀,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必然受到當時當?shù)匚镔|條件和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只有因地制宜的進行園本課程建設才能對不同地區(qū)的教育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和利用,達到“揚長避短”、“凸顯特色”的效果。
(三)基于緩和課程理論與課程實踐矛盾的需要
園本課程開發(fā)作為教育民主化、科學化的產(chǎn)物,將課程的決策權由中央和地方還給了學校,由專家還給教師。教師作為幼兒日常生活最主要的參與者、觀察者,對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和水平有最直觀和全面的感知。教師作為園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即是研究者、開發(fā)者,也是實踐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緩和課程發(fā)展與實踐分離的現(xiàn)象;減少課程意圖與實施之間的落差;緩和課程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讓課程更加具有適宜性。
三、園本課程建設“難”的原因探析
(一)缺乏科學的兒童觀和課程理念
將園本化課程等同于特色課程,反應出了部分幼兒教育工作者科學兒童觀和課程理念的缺失。我們進行園本化課程的開發(fā),首先要厘清的一點是:開發(fā)與建設園本課程是為了誰?這個答案顯而易見,是為了幼兒,為了使課程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只有在這種理念下進行園本化課程的思考,才能避免虛假、避免將沒有理論根基的特色內(nèi)容強加入課程當中,避免“反科學”的園本化課程“泛濫”。
(二)缺乏園本課程建設的師資力量
開發(fā)幼兒園課程需要教師不僅熟悉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而且還要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對于各年齡段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有著相當?shù)牧私猓瑫r能把這種默會性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課程編制的科學邏輯??梢姡ㄔO幼兒園課程需要的是專業(yè)人員或達到上述要求的教師,而不是群眾化運動。而就目前的師資情況來看,許多一線教師并沒有擁有這樣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立幼兒園整體師資水平更是有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所有的幼兒園都實施典型的、帶有原創(chuàng)性質的園本課程并不現(xiàn)實,也是很難做到的。
(三)缺乏參與課程開發(fā)建設的民主機制
園本化課程的開發(fā)與構建是教育民主化的產(chǎn)物,需要每位老師都要有參與意識,自覺的參與其中。而在實際調查中,大部分的老師都認為實施園本課程是領導的安排和決定的,同時,所有教師在對實施一套品質好的課程還是園本課程的主觀選擇上,都不約而同選擇品質好的課程。這一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線教師缺乏參與園本課程開發(fā)建設的意識和途徑。
四、關于園本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一)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課程觀
科學理念的形成和踐行是園本課程建設的關鍵。幼兒園教師要加強科學理論的學習,尤其是對《綱要》、《指南》精神的學習,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與課程觀,牢牢把握園本課程建設的核心標準——課程建設要最有利于幼兒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二)構建有課程開發(fā)能力的師資團隊
教師是課程建設的主體,是衡量課程是否適合幼兒和班級的關鍵人員,任何他人給予的課程無論編寫的再好,都無法完全適配特定幼兒園與班級的具體情況。因此,要建設好的園本課程,就要建設一支有課程開發(fā)能力的師資團隊,幼兒園可以通過集體培訓、專家指導、講座學習、技能大賽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能力素養(yǎng)。打造一群有科學理論、有創(chuàng)造熱情、有鉆研精神的教師隊伍,是園本課程得以成就的關鍵。
(三)建立民主化園本課程開發(fā)審議機制
民主化的課程開發(fā)審議機制,應從教師隊伍建設、課程問題診斷、重點問題攻關、重要資源吸收與利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既要做到長遠規(guī)劃、又要分步落實,把長期的課程建設任務落實到每天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建立民主化的審議機制,既能讓教師都參與其中,明確自己的任務,又能避免因長期的工作計劃而導致的無序與混亂。
參考文獻
[1]徐玲玲.探尋適宜的幼兒園園本化課程建設之路[J].新智慧,2018,000(036):49.
[2]劉少玲.再議“園本課程”[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4-5.
[3]孟瑾.促進幼兒園園本化課程建設的管理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000(008):69-71.
寧波大學 劉博星;鐘公廟街道中心幼兒園 張巧燕 浙江省寧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