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2019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到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因此如何引導高校青年學子形成正確審美觀,獲得身心愉悅,如何將《意見》中強化普及藝術教育的重點任務滲透進高校班級管理,這是當前值得深思的議題。
【關鍵詞】美育;藝術;班級管理
1.美育的現狀
美育是教育的手段,更是制度管理的補充,卻有別于制度,更加注重人文化、個性化、多樣化,其中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啟迪學生的感知、理解、想象和創(chuàng)造,藝術的光輝滲透學生心中,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春秋時期孔子提出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思想奠定了“禮樂相濟”的理論基礎,古希臘柏拉圖同樣將審美教育視為道德教育的補充,德國席勒在《美育書簡》中首次提出“美育”概念,不僅從道德教育看待美育,更是從人與自然的角度將美育理論推向新的進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更是提倡美育,他的“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強調了美育是陶冶人的內心。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2019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到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梢娫诋斀裆鐣?,美育教育顯得迫在眉睫。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飛速發(fā)展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使得人們在物質生活中得到較大滿足,有了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條件,無奈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物欲橫流導致人們的迷失,給社會造成隱患和危機,加上網絡碎片化知識大爆炸,當代大學生更青睞于快餐式的認知輸入,隨著各類短視頻應用程序的上線,消磨了大部分學生的閑暇時光,讓學生沉迷在一個個只有數十秒卻匯集大量獵奇點的視頻中無法自拔并產生焦慮情緒,這無疑是對系統知識和正統教育的沖擊和挑戰(zhàn),因此如何引導高校青年學子形成正確審美觀,獲得身心愉悅,如何將《意見》中強化普及藝術教育的重點任務滲透進高校班級管理,這是當前值得深思的議題。
2.美育的功能
2.1普及藝術常識,提升人文素質
所謂“藝術教育”有著兩種概念,一種是狹義上的培養(yǎng)藝術家或專業(yè)人才的教育,如專門院校培養(yǎng)的戲劇演員、歌唱演員、器樂演奏員等;而另一種是廣義上的除專業(yè)從業(yè)者之外的大眾,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必不可免的要與藝術領域產生聯系,面向這類人群的藝術教育則側重于基本常識的普及,有別于專業(yè)領域的研究,旨在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yǎng)和鑒賞水平。
2.2健全審美心理,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力
藝術教育之所以是美育的核心,是因為它可以培育人的審美,敏銳人的感知、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極大促進思維活力。例如通過觀看影視作品來間接體驗主人公的境遇,從而提高感知力;通過博覽文學作品在期待視野中獲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閱讀快感,從而可以提高想象力;通過聽賞音樂作品,通過其中規(guī)律的和聲與曲式,從而提高創(chuàng)造力。
回望歷史長河中的先賢,他們中有很多人在藝術方面的造詣頗高。文藝復興三杰之一達·芬奇是軍事工程師和建筑師,在藝術領域更是劃時代的人物,最著名的作品《蒙娜麗莎》是巴黎盧浮宮鎮(zhèn)館之寶之一。愛因斯坦既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哈佛大學校長尼爾·陸登庭1998年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提到藝術教育“既有助于科學家鑒賞藝術,又有助于藝術家認識科學,還幫助我們發(fā)現沒有這種教育可能無法掌握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p>
2.3陶冶人的情感,培養(yǎng)完美人格
藝術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藝術源于有感而發(fā),因此藝術是情感的集中體現。從這種意義上說,藝術教育是對人的情感教育,優(yōu)質的、具有高尚審美趣味的藝術作品對人的情感乃至靈魂有著凈化作用,引導人們探知人性中的真善美,晉升至更高的精神境界,引領高階的價值取向,這既是個人的進步,更是社會的文明。
3.高校班級管理的美育途徑
3.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
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其中提到“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深刻強調教育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極端重要性,全面闡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涵、要求和舉措。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想指導,擺正教育引導的方向,抓牢學生思想觀,為美育的實施搭臺,有助于美育活動的開展與效果。
3.2以多樣藝術活動為載體
以多種類、多形式的藝術活動為美育載體,理論方面可以設置相關課程,諸如音樂舞蹈作品欣賞、中外名著品讀、影視戲劇作品分析等,實踐方面可以開展合唱比賽、歌唱舞蹈比賽、讀書會、情景劇比賽打造班級文化精品,使學生形成集體意識和團隊榮譽感。
以合唱為例,作為集體性的藝術形式,筆者認為它在美育中發(fā)揮的作用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合唱排練出勤需嚴格遵守,形成人人都是主角,缺一不可的思想觀念,養(yǎng)成守時的好習慣。服從指揮對歌曲的強弱、快慢、收放等藝術處理的要求,嚴明的紀律直接影響演唱效果。
(2)合唱曲目能夠激發(fā)正能量,如筆者排演《在燦爛陽光下》時,跟學生們講解“難忘開國大典的禮炮,激蕩了億萬人的熱血”,讓同學們懂得革命的勝利是多么得來之不易,應當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講到“難忘那場春風化雨,滋潤了大江南北”是改革開放的春風,使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把握時代脈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3.3美育課程做落腳點
為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近年來高校陸續(xù)開設了藝術類公共選修課,但授課效果一般,這是由于公選課的性質導致的,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將課程改為以班級為單位的公共必修課,這樣一來既保證了聽課質量,又切實起到了美育教育的作用。
課程應當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深入淺出地讓學生對各藝術門類有直觀的了解,優(yōu)化教學模式,重視互動教學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結合姊妹藝術綜合講解,以音樂欣賞課為例,講授民族器樂合奏《春江花月夜》時,結合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進行講解,通過文學的詞藻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作品;講授柴可夫斯基《天鵝湖》時,播放芭蕾舞劇《天鵝湖》,通過舞蹈的肢體語言來直觀感受音樂作品的情境;講授德彪西的作品時,欣賞印象派繪畫大師莫奈的作品,通過美術的描繪來感知音樂作品的內在表現??偠灾?,在豐富學生文化藝術知識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審美水平。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第5版.
[2]謝林溪.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之我見[J].北方音樂,2017,(4).
作者簡介:謝林溪(1991.11-),女,漢族,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