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川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三科 南陽473010)
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為兒科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多發(fā)于嬰幼兒時期,主要由于感染輪狀病毒進而影響腸道功能,臨床多表現(xiàn)為腹瀉、脫水、發(fā)熱等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引發(fā)酸中毒、代謝紊亂,嚴重者甚至威脅患兒生命,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1]。臨床采用藥物治療為主,西咪替丁、重組人干擾素α1b 為常用藥物,西咪替丁可保護受損胃腸黏膜,重組人干擾素α1b 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廣譜抗菌作用。臨床研究顯示,鋅為機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腸黏膜修復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可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2],因此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患兒采取補鋅藥物治療對患兒癥狀改善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回顧性選取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患兒,旨在探究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西咪替丁的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06 例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患兒,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3例。研究組女24 例,男29 例;年齡6 個月~4 歲,平均(2.01±0.57)歲;病程3~7 d,平均(4.97±0.83)d;體溫38.7~39.8℃,平均(39.12±0.23)℃。對照組女25 例,男28 例;年齡7 個月~4 歲,平均(2.08±0.61)歲;病程2~7 d,平均病程(4.81±0.74)d;體溫38.8~40.0℃,平均(39.15±0.21)℃。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體溫)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經病原學檢測確診為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功能異常;免疫系統(tǒng)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嚴重營養(yǎng)不良;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接受退熱、補液、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度平衡、蒙脫石散止瀉等常規(guī)治療。
1.3.1 對照組 采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國藥準字S20000012)、西咪替丁(國藥準字H20056905)治療,西咪替丁10~15 mg/kg 溶于100 ml 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 次/d,重組人干擾素α1b,100 萬U/次,1次/d,肌肉注射,連續(xù)用藥6 d。
1.3.2 研究組 采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國藥準字H20059419)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西咪替丁治療,重組人干擾素α1b、西咪替丁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葡萄糖酸鋅口服液,10 ml/d,分2~3 次,口服,連續(xù)用藥6 d。
1.4 療效評估標準 發(fā)熱、脫水、腹瀉等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次數(shù)及性狀恢復正常為顯效;發(fā)熱、脫水、腹瀉等癥狀明顯改善,大便次數(shù)及性狀基本恢復正常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將有效、顯效計入總有效。
1.5 觀察指標 (1)療效。(2)比較兩組退熱、止吐、腹瀉消失、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白細胞介素-12(IL-12)、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取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離心分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IL-12、IL-8 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21 例顯效,29 例有效,3 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4.34%(50/53);對照組16 例顯效,25 例有效,12 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7.36%(41/53)。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90,P=0.012)。
2.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止吐、退熱、腹瀉消失、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退熱時間 止吐時間 腹瀉消失時間53 53 tP 2.29±0.58 3.34±0.63 8.927<0.001 1.24±0.38 2.26±0.45 12.608<0.001 3.34±0.95 5.21±1.01 9.818<0.001 2.58±0.86 3.97±1.17 6.969<0.001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L-12、IL-8 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L-12、IL-8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IL-8(ng/L)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IL-12(μg/L)治療前 治療后53 53 tP 41.38±5.12 40.64±5.24 0.735 0.464 25.84±3.22*36.35±3.47*16.163<0.001 20.14±4.28 19.87±4.12 0.331 0.741 9.93±1.43*14.52±3.06*9.893<0.001
輪狀病毒為引發(fā)嬰幼兒腹瀉主要原因,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幾乎全球所有5 歲以內兒童均感染過輪狀病毒[3]。輪狀病毒易侵犯小腸,感染后使小腸上皮細胞發(fā)生空泡變性、壞死,導致腸黏膜功能、結構受損,腸內滲透壓升高,進而誘發(fā)腹瀉。
西咪替丁是一種H2受體拮抗劑,可抑制機體釋放炎癥介質,緩解胃腸道黏膜水腫,同時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受損黏膜刺激,促使吸收功能恢復,達到止瀉效果;重組人干擾素α1b 具有調節(jié)免疫力和抗病毒等多重功效,可結合敏感細胞表面干擾素受體,生成抗病毒蛋白,進而對細胞內病毒的復制、合成產生抑制作用,還可保護腸黏膜,緩解有害物質對機體損傷,同時通過抑制胃腸激素分泌,促使Na+、Cl-吸收,降低腸腔滲透壓,進而達到止瀉效果[4~5]。腹瀉使患兒體液大量丟失,鋅元素嚴重缺乏,使胸腺發(fā)育受到影響,進而降低T 淋巴細胞生成,使免疫功能降低;同時鋅元素缺乏,抑制金屬酶合成,使腸黏膜抵御力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94.34%)高于對照組(77.36%),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可見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西咪替丁治療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其原因為,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為一種鋅補劑,可補充腹瀉造成的鋅缺失,緩解因鋅元素不足導致的代謝及免疫異常,促使小腸上皮細胞修復,減低體液流失,促進腸功能恢復與腸黏膜再生,同時鋅元素還可抑制病毒增殖,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減少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類似物,進而緩解腸道炎癥反應[6]。
IL-12 為促炎因子,可促使免疫反應并誘使細胞因子產生,可使受損內皮細胞黏附因子和炎癥細胞結合,進而產生炎癥反應;IL-8 為常見炎癥因子,當機體發(fā)生炎癥反應時,其含量大量表達。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血清IL-12、IL-8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西咪替丁治療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可有效緩解炎癥反應。分析原因可能為,葡萄糖酸鋅口服液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進而抑制炎癥因子釋放。
綜上所述,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西咪替丁治療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癥狀消失時間,緩解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