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英,陸梅
【摘要】腦卒中在我國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有著較高的發(fā)病率,但是隨著近年來我國臨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該疾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控制,患者的生命安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是現(xiàn)階段仍然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隨著腦卒中患者數量的不斷增多,經治療過出現(xiàn)殘疾的患者也在增多,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大受影響。相應的臨床研究報告以及相關報道表明在對腦卒中患者治療過后及時開展相應的恢復訓練,患者的肢體功能能夠得到一定的改善[1]。
【關鍵詞】腦卒中;肢體康復;恢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080
腦卒中近年來逐漸成為了我國中老年人群的高發(fā)疾病,并且該疾病發(fā)病較急,在短時間內缺乏有效的治療病情將會不斷惡化。相對于其他心腦血管疾病來說,該病起病較急,并且病情發(fā)展迅速,不少的病人從發(fā)病再到送醫(yī)治療這一時間段內病情往往已經發(fā)展的較為兇險[2]。另外腦卒中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不斷攀升的趨勢,并且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近幾年內不斷增多,腦卒中的治療和臨床研究形勢十分嚴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腦卒中不僅僅可能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使經過治療也有極大可能出現(xiàn)殘疾的風險,盡管現(xiàn)階段我國的臨床醫(yī)療水平能夠最大限度的救治患者的生命,但是也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避免患者出現(xiàn)殘疾。經過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多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患者擺脫危險期內的一段時間對其開展肢體康復訓練能夠降低患者的致殘風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復發(fā)的可能性[3]。因此對腦卒中患者治療后開展肢體康復訓練意義十分重大。
1 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時間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往往注重于對患者的搶救,而對于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社會功能等存在一定的忽視。并且對患者的護理開展時間相對滯后,治療前的護理工作開展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臨床醫(yī)療領域對于腦卒中在內的患者在治療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隨著該領域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不少的專家和學者提出了對于腦卒中這類致殘率較高疾病的護理開展工作需要盡早,尤其是對其開展肢體功能恢復訓練[3]。部分學者認為對這類患者在治療過后的2—6天內開展康復護理工作為最佳時間。也有不少的學者認為對患者進行搶救后只要患者病情穩(wěn)定且不再進一步發(fā)展即可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在卒中病人超早期給予康復訓練,可改善神經生化標志物以及偏癱肢體運動功能,促進卒中康復,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4]。除此之外針對卒中康復護理應當在藥物以及飲食管理的輔助下同步開展肢體功能恢復訓練。
2 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的早期康復訓練
2.1良肢位擺放
部分患者在治療過后一段時間內可能出現(xiàn)肢體痙攣等不良癥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肢體進行對抗痙攣體位的擺放能夠極大的避免或者減輕患者由于不良癥狀產生的不適感。相關研究表明人體的肢體功能受限一段時間內如未得到及時地處理,關節(jié)將有可能出現(xiàn)變形的風險,以此在治療后的三周時間內需要對其肢體進行治療體位的擺放?;紓扰P位可以保持對偏癱側的刺激,減輕和緩解痙攣,對偏癱患者康復來說是最重要的體位,具體方法為調整患者肩關節(jié)、髖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等,預防癱瘓肢體攣縮,抑制痙攣,保持關節(jié)的功能。各種治療體位要進行轉換,李曉軍等[5]研究者通過分析,得出干預時間與良肢位擺放效果并非完全呈正相關, 良肢位擺放應貫穿腦卒中康復的全過程。
2.2按摩舒展
對患者致殘風險較高或者存在肢體功能異常的一側肢體進行定期的按摩舒展能夠有效地避免其出現(xiàn)廢用性萎縮以及其他不良癥狀的可能性。一方面通過對患者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等部位的按摩以起到消腫止痛同時活絡筋骨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對患者的按摩促進其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并降低壓瘡發(fā)生的可能性[6]。在護理過程中對已經出現(xiàn)癱瘓肢體的按摩需要盡可能謹慎,按摩過程中應注意輕柔緩慢。按摩流程應當遵循大關節(jié)優(yōu)先,相關部位小關節(jié)隨后的方法進行。按摩時間為每次30分鐘左右為宜,可以采取晚上睡前以及次日清晨各進行一次。
2.3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在康復訓練中需要根據患者病情以及客觀需求制定對應的訓練方案,例如可以訓練患者自主穿脫衣物以及擰毛巾等活動。通過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鍛煉患者部分自我護理能力,同時加強對健側肢體功能的利用。例如對部分肢體功能健全的患者訓練自主起床的能力,對部分患者進行借助輪椅以及拐杖等行走的能力。
2.4運動療法
腦卒中后肢體痙攣首選運動療法,包括Bobath握手和橋式運動等??汞d攣技術在患者康復訓練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袁姍樺等[7]研究證明,抗痙攣護理在提高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的同時改善了患者的ADL能力,使患者重新參與社會活動,實現(xiàn)康復訓練的最終目標。符曉艷等[8]研究證明,主動運動康復訓練的實施,提高了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改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患者經治療后往往還會出現(xiàn)失衡的現(xiàn)象,針對該類患者的護理需要加以平衡訓練,通過患者站立以及軀干關節(jié)的屈伸從而起到恢復患者肢體功能的作用,此外讓患者雙手持物進行負重訓練,對其進行靜態(tài)或者動態(tài)平衡訓練。
3 心理功能康復
由于腦卒中的發(fā)病相對較急,患者大多都無心理準備,因此患者在治療后往往情緒較為低落,因此對于腦卒中患者的情緒引導和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定期對患者開展健康知識宣教,宣教的內容為疾病的成因、治療方案以及康復功能訓練等多個層面[9]。一方面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向其灌輸腦卒中是能夠經過治療改善的,并且讓患者了解配合護理和功能訓練才能起到恢復各項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宣教拉近患者與醫(yī)務人員之間的距離,提高患者對于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另外可以引導部分患者開展太極拳以及茶藝等活動,這兩種活動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其中太極拳可以采用坐式,不僅僅對患者的不良情緒有積極的疏導作用,還能夠起到恢復肢體功能和平衡訓練的作用。除此之外針對患者的不同心境可以為其播放一些音樂,例如患者情緒低落的時候為其播放節(jié)奏歡快的音樂從而避免患者出現(xiàn)抑郁的不良情緒。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腦卒中是現(xiàn)階段我國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及時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現(xiàn)目前的治療手段依然無法避免患者疾病致殘的風險。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及早的對其進行功能恢復訓練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偏癱的可能性。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客觀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恢復方案[10]。另外在恢復訓練中需要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和支持,從而提升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對于增強其肢體功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宏美.腦卒中偏癱病人早期肢體功能鍛煉的康復護理體會[J].名醫(yī),2020(03):184.
[2]孫遠貞.康復護理路徑在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訓練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08):48-50.
[3]楊秋杰.康復護理路徑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訓練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09):210.
[4]張芳芳,楊海燕,伍珺. 超早期康復訓練對腦卒中病人神經生化標志物水平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03):1065-1068.
[5]李曉軍,陳錦秀,陳婷玉.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障礙中作用及時間差異的Meta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5, 30(11):81-87.
[6]劉俊英,賈亮,王貴玲,馮曉利.強化早期步行訓練在腦卒中重度偏癱患者肢體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6):120-122.
[7]袁姍樺,陶伊莉,聞婕.居家抗痙攣護理對腦卒中肢體痙攣患者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6,16(11):40-42.
[8]符曉艷,王羚人,鄧月月,王敏,徐嬌,甘小婭.主動運動對腦梗死患者康復效果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11):1309-1314.
[9]周晶.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早期康復的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16):41.
[10]肖淑蘭,朱貴明.腦卒中偏癱病人肢體運動功能的早期康復護理探討[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5,8(S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