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忠 張亞靜 沈超群
摘要:通過開展米飯食味計與人工評鑒稻米食味品質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在當年的水稻種植條件與加工儲藏條件下,采用2種評價方法,浦優(yōu)901和浦優(yōu)902食味品質均排在倒數(shù)第2位,食味相對較差;松香粳1018、松香粳1855和滬軟1212均名列前5位,食味相對較好;長粒形丙709和上師大19外觀品質優(yōu),可獲消費者的青睞。
關鍵詞:米飯食味計;外觀;口感;食味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6-0057-03
中國是全世界水稻產(chǎn)量最多的國家,大部分地區(qū)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根據(jù)調(diào)查,消費者購買大米時主要考慮“食味”者占比45%、“品種”者占比16%、“價格”者占比11%、“無公害”者占比6%,“產(chǎn)地”者占比5%、其他9%。顯然,“食味”已不僅成為目前育種者關注的焦點,也是市場銷售的決定性因素之一[1]?!笆澄丁边@一品質,簡而言之,就是米飯是否好吃,不單單能使人們在感官上享受到愉快,而且也直接影響到米飯的消化和吸收[2]。對優(yōu)質稻米品種進行食味質量鑒評,篩選出稻米品質較好的水稻品種,可以為水稻的生產(chǎn)、銷售、流通提供重要參考[3]。
本次稻米食味品質評鑒活動,分別運用儀器評價法和人工評價法,并對其進行了比較。STA1B米飯食味計由日本佐竹公司生產(chǎn),具有樣品不需預處理、分析速度快等優(yōu)點。人工評鑒由13位專業(yè)評審員在現(xiàn)場評鑒,具有簡單、可靠、直接、易操作等特點。
1 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參評水稻品種有銀香38、南粳46、滬軟1212、崇香軟粳、滬香軟450、丙709(長粒形)、松香粳1018、上師大19(長粒形)、武香粳968、浦優(yōu)902、松香粳1855、浦優(yōu)901,共12個樣品。所有稻米樣品均符合國家三級標準加工要求。
1.2 樣品制備方法 每個試樣稱取1.0kg,淘洗3次,瀝干水后倒入對應編號的電飯煲內(nèi)(使用相同廠家生產(chǎn)的同一型號電飯煲)。按照最適米水比例和浸泡時間加水浸泡與蒸煮,待試樣蒸煮完成開關跳閘后,再燜20min;用調(diào)羹攪拌煮好的白米飯,首先從鍋的邊緣松動,使飯與鍋壁分離,待多余的水蒸氣蒸發(fā)后蓋上鍋蓋,再燜10min;試樣制備完畢,趁熱品評(內(nèi)鍋周邊不取樣)。
1.3 人工評價方法
1.3.1 評價地點 評價始終在干凈衛(wèi)生、空氣流通、寬敞明亮、無異味的環(huán)境中進行,且做飯、盛飯與品嘗隔離進行。
1.3.2 評價人員 13位評價人員均通過一定的鑒定篩選,具備感官靈敏度高的特點,符合GB/T15682-2008中的評價員篩選要求。評審員在品嘗前1h內(nèi)不吃東西(可以喝水)、不吸煙,品鑒期間具備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不使用化妝品和其他有明顯氣味的用品。
1.3.3 評價指標 米飯外觀:主要用視覺判定,觀察米粒的顏色、白度、光澤、有無黑斑、飽滿程度、脹裂和彎曲變形等。米飯口感:用觸覺和味覺判定,米粒入口后,邊嚼邊用舌頭、牙齒等各感覺器官品味米粒的香味、甜味,以及味道的純正性、持久性和濃淡;米飯細嚼時,感覺其有無嚼勁、黏附牙齒的程度;米飯咽下時,體會其通過喉嚨的滑潤感[4]。
1.4 米飯食味計評價方法
1.4.1 檢測儀器 扦樣人員蓬松地扦取每份白米飯試樣,送往實驗室,由檢測人員利用米飯食味計對白米飯食味值進行檢定。試驗中利用到了米飯食味計、米飯整形器、附屬成型圈和電子天平。米飯食味計是對成型為一定形狀的白米飯,通過可視光波段和近紅外光的透過和反射進行分光測定,以光學原理測定白米飯的感官特性與綜合評定米飯好吃程度指標——“食味值”的檢測裝置。
1.4.2 檢測方法 米飯食味計開啟預熱30min,黑白基準板進行校正后等待工作。稱取8g白米飯放入附屬成型圈上輕輕按壓使其都在圈內(nèi),將成型圈置于整形器正中間,將整形器的手柄壓至最下方,保持10s,取出并將其反轉繼續(xù)壓10s,白米飯整形完成。將成型好待測的白米飯試樣放入米飯食味計的測定凹槽進行檢測,每個附屬成型圈進行正反二次測定,以上操作為一個重復。每個水稻品種樣品做3個重復,共計獲得6個口感數(shù)據(jù)、6個外觀數(shù)據(jù)和6個食味值數(shù)據(jù)。最后在米飯食味計連接電腦的顯示器上讀出綜合評分,則為該樣品的食味值。
1.4.3 測定標準 外觀和口感評價是米飯食味計對白米飯試樣進行的光學評定,可對大米的特性和是否很好地進行烹煮的評判,滿分均為10分,8.0分以上,好;8.0~7.0分,稍好;7.0~6.0分,一般;6.0~5.0分,稍差;5.0分以下,不好。食味值是米飯樣品通過米飯食味計得出的綜合評價值,是把白米飯的口感、外觀與官能試驗評定相結合的綜合分數(shù),滿分100分。食味分數(shù)80分以上,好;80~70分,稍好;70~60分,一般;60~50分,稍差;50分以下,不好。對米飯試樣食味品質的最終結果需以食味值為標準進行評價排序。
2 結果與分析
2.1 人工評價對米飯樣品的評分 從13位現(xiàn)場評審人員評分結果看,口感的差異性不大,但食味值則隨著外觀分數(shù)的下降而明顯下降。排在前3位水稻品種的口感分數(shù)領先的優(yōu)勢不大,但外觀遠超其他品種,且前2名丙709和上師大19均為長粒形稻米。可見,人工感官評價米飯食味品質偏重于外觀質量,長粒形大米在外觀上更易受人們青睞(見表1)。
2.2 米飯食味計對米飯樣品的測定結果 從米飯食味計測定結果可見(表2),檢測的12個優(yōu)質水稻品種中在80分以上的有松香粳1018和南粳46,是食味值劃分中的好等級;在80~70分的有松香粳1855、滬軟1212、銀香38、滬香軟450、上師大19(長粒形)、崇香軟粳、丙709(長粒形)、武香粳968,是食味值劃分中的稍好等級;在70~60分的有浦優(yōu)901和浦優(yōu)902,是食味值劃分中的一般等級。從米飯食味計評價趨勢圖可見,各品種間外觀和口感都有一定的差異性,且2個指標趨勢基本相同。整體上看,食味分數(shù)隨著口感和外觀分數(shù)的下降而下降。長粒形大米雖然在小指標上都有優(yōu)勢,但最終結果是以食味值為標準進行評判(見表2)。
3 小結與討論
米飯的食味品質受水稻品種本身、施肥、溫度、儲藏條件、稻米加工、大米含水量等因素的影響。在當年的水稻種植條件與加工儲藏條件下,浦優(yōu)901和浦優(yōu)902在2種評價方法中食味品質均排在倒數(shù)第2位,食味相對較差;松香粳1018、松香粳1855和滬軟1212均名列前5位,食味相對較好;長粒形大米丙709和上師大19具有外觀優(yōu)勢,可以此為賣點俘獲消費者的青睞。
2018年,國家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組織開展的首屆全國優(yōu)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會,上海農(nóng)科院選育的“滬軟1212”榮獲金獎,該品種為全國10個金獎品種中唯一來自南方地區(qū)的梗稻品種;2019年,全國第二屆優(yōu)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會上,上海松江農(nóng)技中心選育的“松香粳1018”榮獲粳稻組金獎,與米飯食味計評價的結果一致,說明米飯食味計評定稻米食味質量比較客觀。
本次評鑒試驗,將人工評價和米飯食味計評價兩者進行了比較,對稻米食味的評價方法進行了有益探索。雖然使用的標準不一致,但趨勢基本一致,得出的名次可以進行比較。但儀器與人工對大米食味評判顯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人工評判稻米食味品質與口感差異不大,其評價值更偏重外觀,尤其是青睞長粒形稻米品種與外觀成正比。整體上,米飯食味計評定稻米食味質量與外觀、口感都成正比,其結果客觀。
參考文獻
[1] 張小明.稻米食味評價的進展[C]//中國作物學會.21世紀作物科技與生產(chǎn)發(fā)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同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02: 205-208.
[2] 李俊輝,朱智偉,謝黎虹.我國稻米食味品質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中國稻米,2008(02) :8-12.
[3 ]蘇光輝,張洪偉,張麗娜,等.米飯食味檢測儀器評價優(yōu)質稻米食味品質[J].北方水稻,2019,49(04) :34-35.
[4]杜興彬,李剛.上海地產(chǎn)稻米食味品質評價方法的標準與應用驗證[J ].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20 (01): 26-28.
(責編:張宏民)
作者簡介:陸建忠(1965- ),男,上海人,高級農(nóng)藝師,從事農(nóng)技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