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
今天,來自全國的陶友匯聚一堂,共同紀念陶行知先生民國七年對“生活教育”的第一次發(fā)現。首先請允許我向不辭辛勞蒞臨會議指導的教育部田淑蘭副部長表達由衷的謝意和真誠的問候!向到會的中陶會各位領導、各省(市)陶研會領導和其他各位老朋友致以親切的問候!向參會的500多位陶友致以深摯的感謝!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與精髓,“生活教育”實踐是陶行知一生教育實踐的標桿。他一生扎根平民、大眾教育,講真話,有真情,站在教育實踐洪流之中,反對教育脫離生活,反對知識至上,反對做書呆子,反對應試主義、升學主義,反對培養(yǎng)人上人、人下人,主張培養(yǎng)能喚起民眾的有覺悟的“共和國國民”。他認同并實踐的生活教育是“生”的教育、“活”的教育,不是死的教育,既關心教育是不是聯系生活,也關心教育是不是關愛生命、尊重生命,有沒有提高生命的質量。他將“生活教育”的英文單詞翻譯成“Life education”,也可以譯作“生命教育”。他把愛作為教育的出發(fā)地,用他全副的生命與人格為我們展現并闡釋了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和精神,為教育普及身體力行、奔走呼號,使生活教育思想與實踐成為中國教育本土化、現代化的經典代表,成為超越教科書級別的富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隨著國家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生活教育”思想與實踐所蘊含的“貴生”、“知行合一”、“博愛平等”、“面向全民”以及“持續(xù)終身”等精神作為教育綜合改革的路向之一,在探索并提供多樣化的、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教育現代化之路方面,必將發(fā)揮更大更強的激發(fā)作用。
當代中國的“生活教育”之路究竟該怎么走?陶研系統(tǒng)一直在努力研究、實驗與踐行,做了大量工作,涌現出了許多學術與實踐成果、實驗名校、陶研骨干;廣大陶友一直在自覺自愿履行著研究者、實踐者、傳播者的職責與使命;大家都在汲取著“生活教育”精髓,努力結合當代教育實踐,展現著“生活教育”當代價值,在聯系當代生活、教育的問題、通過改革體現立德樹人等方面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現、積累新的經驗,培育和傳播新的典型。
陶友們!時光之輪已行駛到新的時代,新時代如何通過學校管理改革、課程與教學改革、教師教育改革真正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教師與學校的健康發(fā)展等等,都需要陶研系統(tǒng)繼續(xù)深化學習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與實踐, 都需要廣大陶友煥發(fā)出嶄新精神面貌,像陶行知先生那樣一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p>
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是陶研系統(tǒng)永恒的任務,對陶行知先生的紀念和緬懷,最重要的是從他的思想和實踐中領悟到最本質的東西。陶研組織必須在思想和組織架構上優(yōu)化頂層設計,堅持以倡導生活教育為主線,以“發(fā)現當代生活教育的典型案例”為開展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唯書不唯上,面向現實提出問題,影響并指導教育實踐,發(fā)出現時代的強音。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紀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百年發(fā)現,我們理應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指導下,凝心聚力,立足教育實踐,多做事情,服務社會,為中國教育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最后,祝愿由中陶會和陶行知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此次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