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靜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zhì)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小學體育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魄,還能增強學生克服困難、勇于挑戰(zhàn)的信心和勇氣,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但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安全風險,加強體育課安全風險分析,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增加安全防范措施,將有助于確保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本文將對體育課安全隱患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對體育課中提升安全防范意識和措施的相關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課;安全意識;防范措施;策略
體育是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科目,受到其自身特點和其他各類因素的影響,體育課安全風險系數(shù)相對較高。體育課中一旦出現(xiàn)意外運動傷害事故或運動損傷,不僅給學生身心帶來痛苦,甚至會給學校帶來不良影響,影響到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小學體育課中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優(yōu)化安全防范措施,將有助于減低體育安全風險,促進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小學體育課安全隱患的影響因素
(一)安全意識
首先,小學生年齡通常在7-12歲之間,尚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過程中,生理和心理發(fā)育均不成熟,對危險的認知程度處在不足;其次,小學階段學生性格比較活潑,對未知領域好奇心較強,對自身行為缺乏控制能力,對行為后果缺乏判斷力。而小學體育教學側(cè)重于實踐教學,學生之間接觸機會較多,體育課堂教學中所用教學器械也較為復雜,進而增大了小學生體育課中安全風險。
(二)器材設施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通常需要利用體育教學設施和器材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技能,許多小學學校的體育器材位于室外,長時間經(jīng)受風吹日曬,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侵蝕,一些固定設施會存在老化情況,進而增加了小學生運動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另外,受到小學體育教學條件限制,場地共用情況較為普遍,不同運動項目之間的干涉增大,給體育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身體素質(zhì)
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近46%的小學體育教師認為學生身體素質(zhì)是影響體育課安全的關鍵因素。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是學生力量、耐力、身體靈活性和柔韌性等綜合體現(xiàn),學生身體素質(zhì)差,在體育運動中容易產(chǎn)生動作變形,而小學生普遍具有爭搶好勝的心理特點,對自身能力缺乏準確衡量和判斷,體育運動一旦超過小學生身體承受極限,很容易給身體帶來損傷。
(四)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安全意識和體育教學經(jīng)驗對體育安全具有較大影響。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每個學生的運動狀態(tài),對學生身體情況進行判斷,隨著做出教學方式的調(diào)整,對學生運動節(jié)奏加以控制,這樣才能確保體育課堂教學在安全、有序的環(huán)境下進行。
二、體育課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的相關措施
(一)提高小學體育教師的責任意識
要提升小學體育課安全性,需要提高小學體育教師的責任意識。教師需要具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要充分了解小學生不同年齡段的成長規(guī)律和性格特點。小學體育教師要增進與小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情況和性格特點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提高體育教學設計的針對性,提高體育教學安全性。
(二)提高學生保護意識
要提高小學體育課安全性,需要加強小學生體育安全意識培養(yǎng)。教師在體育運動訓練前,需要對安全風險進行預判,制定體育課堂活動規(guī)則和課堂紀律,并向?qū)W生進行講解。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運動著裝進行檢查,提醒學生避免在體育運動中,攜帶具有危險性的裝飾物;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劇烈運動前做好熱身,避免運動中出現(xiàn)拉傷等情況。通過提高小學生安全保護意識,不但能夠減少學生體育傷害的發(fā)生,還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讓小學生收益終身。
(三)完善體育設施器材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前,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任務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規(guī)劃,對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和器材進行認真檢查,確保體育課堂教學中設施和器械的安全性。在進行危險性較高的運動項目中,要做好小學生的安全防護。
例如:在鉛球和手榴彈等投擲項目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警戒線和相關提示;在攀爬類運動項目中,要做好學生的安全保護。
安全無小事,學校在小學體育課安全防范中也需要擔負其自身應盡的責任,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老化嚴重,危險系數(shù)較高的設施要及時更換;另一方面,要加強設施和器材的定期維護和檢查,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
(四)做到因材施教
小學生通常具有較強的攀比心態(tài),具有不服輸?shù)木?,在具有競賽形式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往往忽視自身承受力。當運動量超出小學生身體負荷,很容易導致學生身體損傷和技術動作變形,進而帶來體育課安全風險。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籃球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性別將小學生氛圍男生組和女生組,分別安排運動場地;在組織對抗比賽中,要平衡兩隊之間的綜合實力,對于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給予密切關注,避免對抗過程中,運動量超出學生身體承受極限,在對抗沖撞中,給學生帶來意外傷害。
(五)教師要提高風險意識
小學體育課中,實踐性項目較多,安全風險系數(shù)相對較高,教師需要具備安全風險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體育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對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對身體狀況存異常情況學生進行排查,另行組織其他活動項目;在對抗性較強的體育項目教學中,教師需要事先安排好應急措施,做到出現(xiàn)意外情況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處理,將對學生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點。
三、結(jié)束語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助于提高小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精神。但是,體育教學具有一定危險性,只有加強體育安全影響因素研究,提升師生安全防范意識和措施,才能真正杜絕體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劉杰.淺談小學體育課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培養(yǎng)[J].體育時空,2017(15).
[2]金哲洙.如何提高體育課安全隱患的防范意識[J].新課程:小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