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霍
吳淡如的人生經(jīng)歷,真的讓人忍不住懷疑她手中或許握有赫敏(小說《哈利·波特》中的人物)用來穿梭時空的“時間轉(zhuǎn)換器”,因此能將一天24小時拆分成48小時來支配。不然的話,她是如何在主持人、作家、學生等多種角色中來回切換,還攻讀了數(shù)個碩士學位,最近又剛剛考上了湖南大學的歷史學博士;與此同時,她旅行、駕帆船、登山、跑全馬……吳淡如的日程表似乎永遠是滿滿當當,又似乎永遠可以騰出新的空間來塞下新的東西。
當然,現(xiàn)實中并沒有穿梭時空的魔法,但是吳淡如對時間的管理和運用能力卻猶如魔法般令人嘆為觀止。持續(xù)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并且一次又一次投入新的嘗試、收獲新的成就,吳淡如憑借的是對生活的熱愛,“我但愿自己能抱持著‘生活很有趣的看法,直到最后一次呼吸”。
人生的旅行者
在新書《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中,有一半篇幅記錄的是吳淡如在路上的感悟。無論是追求靈魂休憩的旅行,還是尋求自我突破的戶外運動,她都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擺脫一成不變的軌道。就像在自序中說的那樣,她不愿成為溫順的羊、任勞任怨的牛,或是追求權(quán)力的獅子,而是選擇當一個“花豹型”選手,“靜棲在某一棵樹上,享受一個有樹葉沙沙聲做伴的午后,或者,靜靜觀察著我想要的獵物,并風馳電掣地追捕它”。
這樣的選擇,也許與她年少就離家外出求學的經(jīng)歷有關,因為“越早獨立生活的人,越早成為人生的旅行者”。
Interview 書香X吳淡如
一般會如何安排自己的旅行?
我喜歡自己旅行也喜歡帶小孩旅行。
我曾經(jīng)是個旅游記者,各國語言對我并不困難,所以只要我有空就會出去。行程安排上,我通常有一個主題,比如去看看某個博物館,或者某棟建筑什么的。爬富士山或乞力馬扎羅山,這都是我做過的。
“越早獨立生活的人,越早成為人生的旅行者”,這句話要如何來理解?
我不喜歡在文字上去找定義,人生的階段只是文字上的定義,那就只會變成訓詁學家!人生不是你想的那樣,是由一連串你想不到的事情組成,你要彈性應變,不要硬切段落。
你在書中寫道:“艱難的追尋可能一無所獲,然而不是毫無意義”,引導讀者“用想象力看待眼前所見”。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想象力”有什么作用?
想象力會讓你停止抱怨,展望前路,充滿可能。凡事未必符合想象,但是那支永遠可以改變世界的筆,叫作“想象力”,那些過程在不知不覺間可能把你打造成另外一個人,你要用想象力來看待眼前所見,要用包容心來品味所有的過程。
我遇到過的危險行程不少。包括在斯里蘭卡遇到滅頂?shù)乃疄?,在秘魯遇到搶匪和騙子……平安離開之后,我總會認為,那是我人生中注定的旅程,雖然絕對不會再去一次,但那是一個命定的約會。
別急,凡發(fā)生的都有意義。
有沒有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
每一趟旅行都很深刻,近幾年我每年都帶小孩去旅行,書中沒有寫,我們?nèi)ミ^意大利、克羅地亞、土耳其。旅行讓我們更了解彼此,也共同享有快樂時光。
經(jīng)常帶著孩子去旅行,和獨自一人相比,是不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當然,你是需要配合小孩的,當然他也要配合你,這就跟跳雙人舞一樣。
超越自我
吳淡如在書中有一段關于“本我”和“超我”的對話,很是生動有趣。當追求安逸舒適的“本我”遇到干勁十足的“超我”的時候,也是一次享受與煎熬之間的抉擇。也是因為人生中的一次次“本我”與“超我”的對話,讓吳淡如懂得了勞逸結(jié)合,享受生活—“我喜歡看到‘超我像阿拉丁神燈被點亮,燈神忽然驚人地出現(xiàn),開始對我曉以大義,但是也從來沒有討厭‘本我這個懶洋洋只想過得舒服的東西。懶東西使我把日常生活過得不錯,這輩子所有的小確幸都要感謝她?!?/p>
現(xiàn)實生活中,“本我”和“超我”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你會如何選擇?
跟別人無關的事情通常是感性獲勝,如果理財或者是做生意這樣的事情就是理性獲勝。
如果沒有“超我”的聲音,我不會在極小時就聽見遠方的呼喚,想要成為一個我成長環(huán)境中周遭沒有的那種人。直到現(xiàn)在,它還想繼續(xù)鼓勵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還不知道的潛能,不希望我當一只學不了新把戲的老狗。它讓我不管在多么安逸的環(huán)境,都想要脫離舒適圈。它知道“本我”舒適久了也會抱怨無聊。
這個“超我”也使得我對人生的規(guī)劃,有著和上一代或者是類似年紀的人們不一樣的看法。一般人在必須為生活而工作時,總會期待著所謂的“退休”生活:什么都不用做,不會為五斗米折腰?!巴诵荨笔莻€夢幻代名詞,使得有些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為了“老年有保障”而選擇不是那么讓人陶醉的工作。
“你為什么不能超出自己對自己的想象呢?你為什么要在意跟大家一樣?”這是“超我”主要的思考模式。
你認為,社會是最好的大學,但同時也會重返校園學習。
你不能只有經(jīng)驗,也不能沒有經(jīng)驗。適時地回學校學習,得到某種理論的支持,會比你自己找答案容易,還有我天生就很喜歡同學。
現(xiàn)在越來越多女性希望從家庭生活中解放出來,實現(xiàn)更多可能。對于女性讀者朋友,你有什么人生規(guī)劃上的建議嗎?
我認為這一代的女人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幸福、享有最大自由權(quán)的女人,只要女人自己不要限制自己。我沒有給別人人生規(guī)劃的建議,就跟我也不希望別人給我的人生建議一樣,自己的人生不關別人的事,過得好就好。
未來有什么繼續(xù)“突破自我”的計劃?
我準備去攻讀湖南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學位,每年爬一座超過4000米的高山,跑兩個全馬……
真正的突破自我,其實叫作心之所向,付諸行動,雖然有計劃,并不故意!沒做成也就算了……才叫作無入而不自得!
為了想寫而寫
《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距離吳淡如的上一本書暌違兩年之久,這對于一個高產(chǎn)作家而言,可以算是一段蠻長的寫作空白。但其實在她心中,一直都沒有忘記寫作,“我無時未曾聽見那打字時嘀嘀嗒嗒的聲音,甚至每一回提起筆來簽名,都恍惚有個拍擊著翅膀的小飛蟲在警告我:‘是不是應該……應該寫些什么?”
雖然沒有寫書,但這兩年吳淡如并沒有閑著,實現(xiàn)了人生的一個個新的突破。吳淡如用一如既往的清新筆觸,將之一一記錄,成就了這本書里豐富的人生感悟—“記錄自己的生活非常有趣,一個作者應該有更多的行動力再生!”
一個習慣了寫作的人,可能一天不動筆就手癢,可是這次停筆這么久,要如何保持作家的眼光和語感?
如果你是一個寫了幾千萬字的人,其實并不需要繼續(xù)保持什么語感,反而要推翻自己的語感。會非常在乎自己的語感的人,就是沒有把握住寫作中心主旨的作者,只在乎文字。作家也沒有眼光的問題,只有品味的問題。我不在乎我是不是一個作家,我寫我想寫的字!
你喜歡不斷挑戰(zhàn)自己,在寫作上會不會也尋求新的嘗試或突破?
如果不會突破就不是作家。從20歲到現(xiàn)在,我的小轉(zhuǎn)型有無數(shù)次,現(xiàn)在去看年輕時的作品都會覺得不是很好意思。不是很好意思,也是美好青春中的一種清純。沒什么不好!后來念商學院,我也寫過很多關于商業(yè)和金融的東西。
現(xiàn)在的寫作習慣是怎樣的?
最近我都在寫臉書,因為我不想受出版業(yè)限制,任何行業(yè)都會面臨平臺轉(zhuǎn)移,這就跟影視節(jié)目也回不去那個客廳方框框里面一樣,書不一定是作家的唯一。出版會有更多的形式,百花齊放,當然大家看的文字也不一定會經(jīng)過資深編輯的修訂或編撰。當然,讀者必須過濾作者到底寫得好或不好。那是一種選擇權(quán),讀者會有更大的自由!
希望讀者看了這本書之后,能收獲什么?
我認為寫作和閱讀是兩件事情,讀者看了想怎樣其實不是作者的事情。如果說我的寫作有一點小小的企圖的話,我只是想要告訴讀者,人生多么值得活,如果你能活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