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等
論食物
那秋生
在《隨園食單》中,清人袁枚寫道:“海參、燕窩庸陋之人也,全無性情,寄人籬下?!弊髡咭晕锉热耍押?、燕窩比作庸陋之人。為什么說海參、燕窩是庸陋的呢?源于它們沒有性情。海參、燕窩自身沒有什么味道,吃到嘴里感覺還不如啃烤地瓜。所以,袁枚對它們評價很低。袁枚說:“豆腐得味,遠勝燕窩……余嘗謂雞、豬、魚、鴨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袁枚是以文人的眼光看待廚房里的一切啊——海參、燕窩不如豆腐,不如雞鴨魚肉。真不知道那些口味刁鉆的食神們聽說了袁枚的觀點,該作何等感想呢?
讀書鄙視鏈
丁 墉
據(jù)說電視劇觀眾中有“鄙視鏈”: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劇的,看日劇的鄙視看韓劇的,看韓劇的鄙視看泰劇的……
據(jù)說攝影愛好者也有“鄙視鏈”:拍紀實的鄙視拍人文的,拍人文的鄙視拍風(fēng)光的,拍風(fēng)光的鄙視拍人像的,拍人像的鄙視拍生物的……
那么閱讀可能也會有“鄙視鏈”:讀原版的鄙視讀譯本的,讀譯本的鄙視讀評論的,讀評論的鄙視讀概述的,讀概述的鄙視讀網(wǎng)絡(luò)摘錄的……
然而這種說法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畢竟還有很多領(lǐng)域的圖書沒有涉及。所以這條鄙視鏈可以根據(jù)事實簡化精煉,那就是:
讀書的鄙視不讀書的,不讀書的又鄙視讀書的。兩者中間還有不知道讀沒讀書的,索性兩邊都可以鄙視,豈不快哉?
于是鏈條閉合,世界生機勃勃。
氣脈
王鼎鈞
范仲淹在江蘇買了一塊地準備蓋房子。一個看風(fēng)水的先生告訴他,這塊地氣脈極好,住在這里將來要出名人高官。范仲淹立刻說,既然這樣,何不用這塊地蓋座學(xué)堂,將來好出現(xiàn)成百成千的名人高官呢?他真的這樣辦了,那就是有名的“吳學(xué)”。
抗戰(zhàn)時期,西南聯(lián)大在云南昆明建校,他們所占用的土地一向被當(dāng)?shù)厝苏J為是出狀元的地方。果然,西南聯(lián)大為國家造就了不少人才。
假定有一塊地,在地理先生眼里是一塊絕地,很不吉利,但只要在這塊地上設(shè)置第一流的大學(xué),照樣會產(chǎn)生無數(shù)的科學(xué)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反過來說,如果范仲淹先生興辦吳學(xué)的地方被人搶先一步蓋了秦樓楚館,必然會制造一批一批的敗家子。
人是上天造的,而社會是人造。
怒懟與包容
金 水
網(wǎng)上有位流浪歌手創(chuàng)作了一首歌,怒懟“詩和遠方”。歌詞大意是“我”也去了遠方,但不是為了寫詩,只是想尋找一片工地,“我”要搬磚換回一點口糧……
之前那首很火的歌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涩F(xiàn)實中,有那么多人去遠方為的還是“茍且”,這的確是文人、藝術(shù)家們?nèi)菀缀鲆暤膯栴}。多元化的社會,不同境遇的人有著迥然不同的生活,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互懟顯然不是很好的溝通方式,我們應(yīng)該理解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方式??钢鴫毫τ懮?,絕不是“茍且”,艱難謀生的人值得社會尊重。而向往“詩和遠方”,也不是裝腔作勢,每個人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自然會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離不開“包容”二字。
漢字的啟示
陳福榮
有人不解地問漢字“晉”:“你本來圖強上進,如‘晉升‘晉級,都很了不起。為何頭上長出了兩只角后反倒成了稀松平常之流的‘普通了呢?”
“因為帶上過多的附屬品會羈絆前行的步履啊!”“晉”感慨地說。
“難道還有類似的情形嗎?”
“當(dāng)然有了!”“晉”答道,“原本列為第二的‘亞,如果你給他賦予過重的思想負擔(dān),他(惡)就會成為人皆唯恐避之不及的貨色!”
誠然,設(shè)置不必要的干預(yù)只能徒增困擾。只有適度,才會美好!
太空榴梿
尤 今
乍然看到這“異種榴梿”時,還以為是塑料樣品哪!它比巴掌略大,嫩綠色,尖尖的刺柔軟而帶有些許彈性,不扎手。
舌粲蓮花的店東起勁地介紹:
“它形狀類似太空流星,號稱太空榴梿,產(chǎn)自金馬侖。果農(nóng)經(jīng)歷多年實驗才成功種出,三年結(jié)果一次。它性子極補,吃了渾身燥熱,下雪打霜,也不覺得冷。你試試吧,包你一吃上癮。”
剝開榴梿,內(nèi)有四瓣澄黃色的果肉。一嘗,嚇一大跳——它肉質(zhì)黏糊糊的,很有榴梿感,然而,味道清甜,像足了哈密瓜。嘿嘿,這東西,外型與內(nèi)在南轅北轍。
店東笑瞇瞇地說道:
“你把它放進車子里,不一會兒,整個車廂都是哈密瓜芳馥的清香哪!”
他的語調(diào),有著掩抑不住的得意,殊不知“徒具榴梿外形而不具榴梿內(nèi)涵”,正是它的致命傷?。?/p>
果農(nóng)擯棄了榴梿獨樹一幟的特色,盲目追求其他的東西,把榴梿弄得三不像,居然還沾沾自喜,實在愚不可及啊!
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精益求精,一步一腳印,爬上了小丘,再去攀高山,把自己鍛煉成精品中的精品,才是正道。
這是“太空榴梿”給予所有文化工作者的啟示。
鱷魚的殺手锏
羊 白
經(jīng)常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節(jié)目的人都知道,鱷魚有強大的咬合力,獵物一旦被它咬住,很難逃脫。此外,鱷魚還有一個殺手锏,它能咬著獵物在水里不停地翻滾,只要翻上幾圈十幾圈,再兇猛的動物也被折騰暈了,然后就成為鱷魚的美餐。
然而,凡事總有例外。那么破解鱷魚殺手锏的招式是什么呢?
美國有個叫格林特姆的人,研究鱷魚40多年。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有一條鱷魚竟被樹藤勒死了。查看現(xiàn)場,回放錄像,原來鱷魚在捕食一只鳥時,一口咬到了樹藤,鱷魚以為樹藤就是它咬住的鳥,在撕扯不動時,它使出了看家本領(lǐng),在水里不停地翻滾,長長的樹藤隨著鱷魚的翻滾將它越纏越緊,鱷魚最終動彈不得,窒息而死。
這件事說明目標(biāo)一旦有錯誤,所謂的殺手锏便會失效,而且很有可能被反殺。這應(yīng)該是我們吸取的教訓(xù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