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天祥骨病醫(yī)院(463000)張繼偉
1.1 臨床資料 76例頸肩腰腿痛患者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8例。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患者年齡38~78歲,平均(52.3±8.5)歲;研究組男20例,女18例,患者年齡39~78歲,平均(52.5±8.5)歲。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集團致君坪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209)口服100mg/次,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止痙散辨證加味治療,藥物組成:全蝎、蜈蚣各30g,僵蠶45g,淤血阻絡者加桃仁、延胡索、赤芍,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兼風寒者加川芎、細辛、羌活,兼風熱者加桑葉、菊花、鉤藤。以上藥物研磨為粉后混合,裝入空心膠囊口服3.5g/次,早晚各1次。兩組均連續(xù)用藥4周。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氧化應激指標及疼痛評分。②對比治療效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5.0軟件作為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氧化應激指標及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SOD、MDA、VAS評分比較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血清MDA及VAS評分均降低(P<0.05),血清SOD升高(P<0.05),兩組比較,研究組的血清MDA及VAS評分更低(P<0.05),血清SOD更高(P<0.05),見附表。
附表 氧化應激指標及疼痛評分比較(±s)
附表 氧化應激指標及疼痛評分比較(±s)
組別 n SOD(ng/mL) t/P MDA(nmol/mL) t/P VAS(分) t/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8 67.20±10.32120.32±20.0114.544/0.00096.30±12.3233.35±5.10 29.103/0.000 4.32±1.30 0.85±0.20 16.263/0.000對照組 38 66.89±11.35100.33±18.569.475/0.000 95.36±13.0045.35±6.23 21.385/0.000 4.35±1.24 1.40±0.35 14.114/0.000 t 0.1254.515-0.3249.188-0.1038.411-P 0.9010.000-0.7470.000-0.9180.000-
2.2 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中顯效22例、有效14例、無效2例,治療有效率為94.74%,對照組中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9例、11例、8例,治療有效率為78.95%,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比較研究組更高(X2=4.145,P=0.042)。
頸肩腰腿痛的發(fā)病隱匿,且病情遷延,長期的局部疼痛及腫脹可產生氧化自由基,引起繼發(fā)性損傷和疼痛。在頸肩腰腿痛患者的治療中,如何改善SOD、MDA水平對于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有重要意義。本院研究結果中顯示治療后兩組的血清SOD水平均提高,血清MDA水平及VAS評分均降低,說明在頸肩腰腿痛患者中應用止痙散辨證加味治療更利于改善患者的氧化應激指標,減輕疼痛;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止痙散辨證加味治療可提高對頸肩腰腿痛的治療效果。頸肩腰腿痛在中醫(yī)屬于“痹癥”范疇,其病機為素體虛弱、肝腎虧虛、風寒濕邪入侵,遷延日久,阻滯經絡、氣血、筋骨發(fā)而為病,因此行氣活血、止痛是治療的關鍵[1]。止痙散的標準方為全蝎、蜈蚣,以祛風止痙、活血止痛功力較強,加僵蠶可增加方中祛風化痰、止痛之功效,此外根據(jù)患者的癥狀辨證用藥,達到更好的祛風、止痛、活血、通絡作用。研究表明[2],全蝎、蜈蚣、僵蠶等藥物中含有的蝎毒素、甜菜堿、?;撬?、組胺、溶血性蛋白質等成分具有抗凝、抗血栓、抑菌、抗炎、鎮(zhèn)靜、止痛、抗氧化的作用,并能減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機體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因此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止痙散辨證加味治療,可達到協(xié)同的作用,對于減輕氧化應激反應,提高治療效果有更顯著的作用。
綜上所述,止痙散辨證加味治療頸肩腰腿痛,不僅可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及疼痛,還能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