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前金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化學學科地位上升,教學投入加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提升,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尤其是課改背景下催生出諸多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為教師提供了多種教學依據,但這些變化卻讓教師不知所措、亂了陣腳,如何施教成為了新時期教師們熱議的話題,也是本文即將探究的話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方法;新課改
教學是一個過程,涉及多個主體,關系方方面面;教學還是一門藝術,講求方法,追求效率,因此合理調配教學資源,整合其他教學力量,篩選合適的教學模式成為了教師們做好教學工作的題中之意。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熟悉教學流程,熱愛教學工作,了解學生實際,因此能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推動高中化學教學進度,具體如下所示:
一、應用信息反饋原理調整教學
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實際,教學活動是否受到學生歡迎,教學氛圍是否融洽都是教師應該關注,需要調整的地方,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依靠反饋信息原理,把控教學進度,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保證教學質量。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無論是教學計劃、教學活動還是教師都要為學生提供服務,因此他們的課堂反應就是最直接的信息反饋來源。
例如,在學習《氯及其化合物》這一課內容時,筆者不僅做好了課前準備工作,設計了契合實際的教學計劃,符合學生口味的教學活動,還全程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刪減教學活動、把握教學氛圍,或干脆暫停教學活動,聽取大家的意見,改善教學現狀。哪怕是教室突發(fā)偶然事件,使原有的教學進度中斷,筆者也能根據當時反饋信息果斷采取有效控制辦法,保證教學效果不受影響。當然,因為學生人數眾多,能力不同,因此對同一種教學活動有著不同的感受,此時教師可以聽從大多數學生的看法。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以生為本,制定了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設計了符合學生口味的教學活動,且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進度,把控課堂,實現教學最優(yōu)化。
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營造氛圍
教學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傳授化學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還應該實現師與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思維碰撞,由此需要教師走下講臺,融入學生,嘗試建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樣在教學的時候,學生才能大膽發(fā)言,情緒放松、行為自由,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愛上化學課程。
筆者發(fā)現師生關系多樣:有的教師與學生關系冷漠,甚至對立,課堂上基本不互動;有的教師過于溺愛學生,任由學生“欺負”,無法管理課堂;而較為理想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師熱愛、尊重學生,學生敬重、愛戴教師,師生關系良好。而第三種師生關系就是筆者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例如,在學習《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這一課內容時,熟記元素周期表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教學重難點,果然,學生們在背誦的過程中出現了記不牢、記不住、記混淆等問題,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教學氛圍變得緊張、壓抑起來。見此情景,筆者非但沒有批評指責學生,還召開了臨時會議,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從學生處獲得學習的好方法,與學生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克服這一困難。很快地,大家就說出了數量眾多的好點子,有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的被當場否定,經過一輪輪的篩選,最終得出了幾個實用的好方法,令師生十分滿意。因為這些方法來自學生,能體現民意,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與支持,學生們重新進入了學習中。在學習方法的支持下,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主動走進學生、親近學生,與學生一起商討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生一起克服了教學難度,師生關系良好,地位平等,教學氛圍良好,值得肯定。
三、把握學生心理層層深入教學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遵循由易到難、由點及面、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學習原則,即便是到了高中階段,學習也應該遵守這一原則,從易到難的教學。
例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課內容時,即便是筆者知道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相關的知識,具備一定的基礎,但筆者依然沒有放松教學,設計了教材閱讀活動,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回顧已有的知識點,建立起知識點之間的連接;課堂提問活動,檢驗了學生的閱讀效果,掌握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才進行了教師講解、實驗操作、解惑答疑等活動,目的是鞏固提升學生的化學能力。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因此能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認真配合,提升了教學效率。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遵循從易到難的教學原則施教,把握了學生的學習心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能做好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效率,值得學習與借鑒。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工作出現了新變,有了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教師們應該順應這一大環(huán)境,學習借鑒優(yōu)秀的案例,引進踐行新穎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成為課改的先行者與推動者?;诖耍P者結合實際提出了上述幾點建議,以期能為教育教學事業(yè)盡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林小駒,李躍,沈曉紅.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教育導刊,2015(05).
[2]王后雄.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及其認知因素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