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薇
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班主任教師應有意識地在班級日常德育工作中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而除了通過班主任的日常德育工作這一方式,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重要輔助工具。因此,將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滲透到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幫助班主任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學,提升二者德育的實際效果。
一、在日常行為規(guī)范訓練中融入道德與法治的核心內容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也是踐行道德與法制核心內容的具體體現(xiàn),在日常行為教育環(huán)節(jié)中融入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理念,進行德育滲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規(guī)范思想道德行為。
(一)習慣養(yǎng)成教育
好的習慣影響人的一生,部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中,“我的好習慣” 作為教材的起始單元,通過“我們愛整潔”,“我們有精神”,“我不拖拉”,“不做小馬虎”四課教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整潔衛(wèi)生、精神、惜時、細心的好習慣。這些與平時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內容不謀而合,開學初的學生一日常規(guī)視頻學習,一年級新生的上廁所、洗手等習慣訓練,還有課間閱讀,紅領巾佩戴,著裝及敬隊禮檢查等,都體現(xiàn)了日常行為規(guī)范在德育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
(二)誠信教育
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做人的根本。部編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中,第二單元“我和我的同伴”“我很誠實”這一課就告訴學生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在校園生活與老師、同學的相處中,學生會因為恐懼、膽怯或虛榮好勝而沒有說實話。班主任德育工作過程中也會遇到的一些類似的現(xiàn)象:學生因作業(yè)沒有完成對老師謊稱是忘帶;因考試成績不理想擔心受到父母的批評而選擇說謊;或因在與同學相處過程中違反紀律而說謊推卸責任。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與道德與法治課上要求相一致,及時告誡他們小學生從小就不能說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
二、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落實好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yǎng)
道德與法治課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上都有相似、重疊之處,而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行為教育大多通過主題班會課的形式開展,因此,有機地將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與主題班會的德育內容相結合,能更有效地發(fā)揮最大的德育功能。
(一)愛國教育
作為學校教育,愛國主義顯得尤為重要。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孩子們的未來,需要現(xiàn)在良好的道德教育。立德樹人,其中愛國主義教育不可或缺。班主任可以開展“認識國歌國旗”的主題班會,通過對國歌國旗的認識,了解新中國的建國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還可以利用主題班會課開展“紅領巾這樣戴”“唱國歌我最響亮”系列活動,通過比賽的形式規(guī)范學生的紅領巾佩戴,讓學生自信洪亮的在升旗儀式上高唱國歌,彰顯新時代少年的靚麗風采。
(二)法治教育
加強法治教育,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有效舉措,班主任可以開展“我身邊的‘法治”主題班會課,落實對學生的法治教育。讓學生通過搜集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素材進行表演、評價,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yǎng),強化自己的法律意識。例如:隨意往地上扔雜物的,過馬路、上下樓梯不右側通行的,悄悄拿走同學文具的,打架斗毆,辱罵同學等……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守法的重要性,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加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此外,還可以利用主題班會課邀請派出所民警開展一些法律法規(guī)知識教育講座,對學生進行宣講,使孩子們對國家的主要法律法規(guī)有更深入的認識,其愛國意識、交通安全意識、自我約束能力、自護意識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三、將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yǎng)應用到班級的管理與建設
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德育內容是建立良好班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教師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滲透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建設管理機制,在德育方面就具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既能落實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又能達到班主任想要的實際效果,從而構建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樹立小主人翁意識
部編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中,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這一模塊的內容強調了班級生活中要知道自己是班級的一員,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班級,要有主人翁意識,熱愛班級,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學校展開的集體性班級活動形式有各類文體、藝術類比賽,如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書法比賽、朗誦比賽等,都是通過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很大程度上會因想為班級爭取榮譽,從而被激發(fā)集體榮譽感。而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學生每周一次的班級值周,既為維護教室環(huán)境做出貢獻,也在這一勞動中更加認識到自己不僅是班級的一份子,更是班級的主人,樹立小主人翁意識,積極為班級服務。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奉獻精神,協(xié)助班級管理工作
班級委員會是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得力幫手,如班長、紀律委員等委員各司其職,共同承擔為班級服務的責任,推動著班級的進步。在部編版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中,第二單元“我們是班級的主人”就強調了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委員會的重要性,一個好的班級需要有好的班干部協(xié)助班主任,這就要求班干部學生要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與責任意識,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將班級建設得更美好。除此之外,班級的良好氛圍還需要班級全體成員的共同遵守與維護,在道德與法治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我們的班規(guī)我們訂》中,讓學生民主制定班規(guī),讓學生懂得維護班規(guī)、遵守班規(guī)。在班規(guī)的制定過程中,學生民主監(jiān)督,各抒己見;在維護班規(guī)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構建一個有秩序的班集體。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對班主任構建優(yōu)秀班級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將其核心內容滲透到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與班級管理中,也對幫助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質有著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整合運用起來,能更好地加強兩者德育的實際效果,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