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玥
【摘 要】 目的:探討密閉吸痰管在新生兒肺出血的應用效果與護理體會。方法:選擇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新生兒肺出血患者32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利用電腦抽簽方式將其均分為兩組,各16例,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采用開放式吸痰(OSS),觀察組則采用密閉式吸痰(CSS)。觀察兩組新生兒患者在每次吸痰后血氧飽和度變化。結果:經過觀察后,觀察組新生兒血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新生兒肺出血患者實行密閉吸痰管吸痰可明顯提高血氧飽和度,建議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密閉吸痰管;新生兒;肺出血;開放式吸痰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094-01
新生兒體質較差,免疫能力低下,在接觸部分病毒或吸入某些化學性物質時易引起肺出血。肺出血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的肺部功能,引起一些列并發(fā)癥,需及時予以治療。隨著社會的進步,呼吸機的不斷普及,新生兒肺出血治愈率與傳統(tǒng)相比明顯提高[1]。機械通氣過程中對呼吸道的管理是治療患者肺出血的關鍵。傳統(tǒng)的吸痰方式主要以開放式吸痰為主,在操作時都需將人機分離,這也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低氧血癥。而密閉式吸痰在操作過程當中不需要將人機分離,易于臨床操作。本文主要針對采用密閉式吸痰在新生兒肺產出血中的應用進行探討,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我科收治新生兒肺出血患者32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利用電腦抽簽方式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6例,以上全部患者入院時的檢查均符合臨床新生兒肺出血判斷標準。其中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28~40周,平均年齡(36.52±5.46)周,觀察組男性8例,女性8例,年齡26~42周,平均年齡(39.95±7.64)周,以上新生兒患者家屬均已同意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開放式吸痰(OSS)。護理人員在吸痰前應當將吸氧濃度(FiO2)調升10%~20%,隨后設置好吸引的壓力,將氣管插管與呼吸機分離,同時打開負壓吸引器,帶好一次性無菌手套,吸痰時應當將吸痰管輕輕插入患者氣管插管內,一邊旋轉一邊退出,時間小于15秒,隨后將氣管插管連接到呼吸機,使患兒經皮氧飽和度恢復到85%以上,護理人員在為患兒吸痰時需密切觀察患兒體征變化。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采用密閉式吸痰(CSS)。護理人員應當選擇適當?shù)娜ń宇^銜接與氣管導管,密閉式吸痰管接頭與呼吸機Y形管。護理人員先將一次性負壓引流袋放人負壓瓶內,然后用扣具鎖緊硬質蓋,接而用硅膠管連接三通,三通的一頭接彎頭通氣接頭,另一端則可接抽出口接頭,最后一端接在墻上的中心負壓裝置,即負壓調壓器中。吸痰前護理人員應當蓋上沖水口蓋,并控制按鈕到結束,并調節(jié)好負壓系統(tǒng)所需壓力。早產兒所需壓力應不低于-13.3kPa(100mm Hg),足月兒吸痰壓力應在-20.0kPa(150mm Hg)。在吸痰前應當先選用0.9%的生理鹽水從注水口注入,然后同時開啟墻壁負壓裝置抽吸患者痰液,注意在吸痰時應當保證吸痰管的濕潤。護理人員應當左手扶住氣管插管并固定好吸痰管,右手將吸痰管送入新生兒氣管插管內,當吸痰管到達所需要的深度時,護理人員則可按住吸痰按鈕進行吸痰,持續(xù)吸痰一秒后一邊旋轉一邊向外緩緩退出吸痰管,直到護理人員看到導管頂端的黑色標志線為止,吸痰時間應當小于15秒。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新生兒患者在每次吸痰后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文所出現(xiàn)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吸痰后,觀察組新生兒血氧飽和度(93.65±3.24)%。對照組新生兒血氧飽和度(84.54±4.15)%,經過計算后,血氧飽和度(t=6.921,p=0.001),P<0.05,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新生兒肺出血作為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發(fā)病率在整個新生兒發(fā)病中占比1%~5%,由于目前臨床缺乏對新生兒特應性輔助診斷的方法,因此漏診率相對于其他疾病來講甚高。由于該種疾病病情兇險,通?;颊叱霈F(xiàn)口鼻涌血至死亡時間多在24小時內,且在12小時內死亡率占85%以上。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種疾病治療方法,通常采用“早發(fā)現(xiàn),早插管,早上機”三早。
傳統(tǒng)的吸痰方式多采用開放式的吸痰為主,在每次吸痰過程當中都需要采用人工氣道與呼吸機分離的方式,容易引起肺容量大幅度減少。密閉式吸痰則避免了開放式吸痰的缺點,且在操作過程中簡單易上手,同時可以滿足患者的需求[2]。在吸痰過程當中可佩戴保護套,避免直接用手接觸吸痰管,減輕了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量。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肺出血患者實行密閉吸痰管吸痰可明顯提高血氧飽和度,建議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賴永森, 雷夢婕. 機械通氣聯(lián)合不同途徑止血藥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療效觀察[J]. 健康大視野, 2018, 000(024):229-230.
[2] 藍海欣. 新生兒肺出血停止后應用高頻震蕩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3):4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