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咪
合唱是一種多聲部的音樂(歌曲)演唱形式,合唱作品的內容表現(xiàn)與音響的協(xié)調是分不開的,而音準則是構成音響協(xié)調的基本條件之一。目前我校合唱教學雖然在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但其教學的有效性卻不是很理想。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很有潛質的學生進行合唱訓練,非常有可能因為個別人的音準問題而破壞了合唱的整體平衡和融合。還有一種情況,就局部而言,有的學生可能自己唱得很好,但和其他的同學合起來感覺就差了很多。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合唱是一種多聲部織體,是由個體聲音組合起來的,這樣,音準就會受很多因素的制約。由于聲部之間合理的音準、音高關系構成了協(xié)調中的諧和,因此諧和與合唱作品的內容揭示有著極為緊密而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音準,為當今視唱練耳教學中最基本、重要的方面,它支撐整體音樂理論中許多重要知識點。作為合唱中的音準也是所有音樂理論以及音樂活動當中的奠基石。成功的合唱表演應具備明快簡潔的節(jié)奏、清晰準確的發(fā)音,其中音準作為核心元素其作用尤為突出??梢哉f沒有一個對音準的良好把握,就無法實現(xiàn)合唱藝術的完美表達,可見音準是合唱藝術的靈魂所在,是合唱表演的基石。新課標指出合唱教學是感受、體驗多聲部感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音準是進行合唱的基礎,合唱的隊員必須形成較好的音高概念,才能在合唱中準確把握音準,從而進行正確的演唱。在合唱的過程中,無論是唱者還是演奏者,都要嚴格把握整個過程,而最需要大家重視的就是音準。在合唱教學中,雖然要教給學生的東西有很多,但音準絕對是第一位的,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需要下苦功夫的。音準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生對于音樂審美的形成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改變和形成學生對音樂的美感。綜上所述其原因是,學生的音準成為班級合唱最大的絆腳石。音準是合唱的生命,是班級合唱的首要難題。我們音樂教研組突出本學科的特點,以音樂的審美教育為出發(fā)點,提出:“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音準訓練的策略研究”。
針對合唱團,音準訓練有很多的方法,如楊鴻年《童聲合唱訓練學》中就較詳細較系統(tǒng)地進行了闡述。
國外,有很多優(yōu)秀的歌唱教學方法,如《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和匈牙利音樂教育》一書,闡述了很多歌唱教學的思想和方法,對歌唱音準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由于義務階段的小學生歌唱音準能力主要由一周兩堂課的課堂教學獲得,由學校的音樂教師來引導。它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還是教學任務等,都和合唱團及專業(yè)院校有所不同。跟國外的歌唱教學相比,除了老師素養(yǎng)、班級學生數(shù)、學校音樂設備等的差距外,更有整個音樂大環(huán)境的差距。
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歌唱音準能力方面的研究則很少,涉及到一些想法,如要增強學生的聽力、要增強學生歌唱的自信心等,具體可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較少。很需要有符合我們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切實可行又行之有效的歌唱音準教學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