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柱
摘 要:直面高中語文教學的功利化現(xiàn)象,要想真正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首先必須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這一切取決于語文教師。文章闡述語文教師要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愛上語文,通過反省自身,做到修身心至善至美,愛學生至真至誠,從而產(chǎn)生強大的磁場效應,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磁性語文;愛學生;修身心;求諸己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3-2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4-0117-02
語文教師不能僅僅盯住課堂,還要反求諸己,提升自身“磁性”,形成磁場效應,使學生愛上語文,主動鉆研語文,在語文課堂以及各種實踐活動、興趣小組、研究性學習中把語言文字內化為對祖國深切的熱愛,并形成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意識,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通過這一路徑,讓學生建構運用語言、發(fā)展思維、提升審美、傳承文化,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近年來,筆者以“磁性語文”為研究課題,從教師、課堂、語文活動等多個維度對“磁性語文”進行了初步探究。筆者認為,一名有“磁性”的教師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一環(huán)。親其師信其道,語文教師怎樣,語文課堂便怎樣,學生學習狀態(tài)便怎樣。教師要堅持不懈地修煉自己的學識素養(yǎng),發(fā)揮個性魅力,創(chuàng)新思路方法,像磁石一樣牢牢吸引學生,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學生喜歡教師, 就會拉近與教師情感上的距離,與教師交流時就能敞開自己的心扉。愛屋及烏,學生愛語文教師,就會愛上語文課和語文學科。這是“磁性語文”的第一步。語文教師的魅力在于真誠的愛心、崇高的德行、優(yōu)雅的儀態(tài)、精彩的語言、淵博的學識、拿手的絕活和出色的才藝,這是教師產(chǎn)生磁性吸引力的根本所在。
一、愛學生要至真至誠
語文教師要想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首先對學生要真用心、真關心、真有愛心;對待學生要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關愛、呵護和尊重,愛學生要至真至誠。
至真,指教師對待學生情感真摯,言行真實,態(tài)度認真。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的終極使命和任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至誠,指教師對待學生態(tài)度誠懇,與學生交往誠實守信,對學生有一顆赤誠之心。語文教師言行要與內心一致,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內不自誣,外不自欺。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苯處熞┫律韥碚嬲\地與學生平等對話,尊重學生,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學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過失,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喜歡。語文教育前輩夏丏尊把教師對學生的愛比作池塘里的水,“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真誠的愛是教育的靈魂,是照亮學生人生之路的燈塔。學生不是從一個模子里生產(chǎn)出來的物件,而是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特征的人。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具體的,因人而異的。比如,尊重學生的隱私、關愛單親家庭子女和留守兒童,用心開啟孤僻學生的心扉,根據(jù)具體情境采用合適的方式賞識、表揚、開導每一個學生。對犯錯誤的學生要寬容,既有嚴父的教誨又有慈母的體貼,做到嚴慈相濟。
真誠是師生交流溝通的唯一橋梁。人與人交往,每個人都喜歡待人真誠的人。盡管學生相對來說不成熟,但是師生長期相處,如果教師故弄玄虛和哄騙威嚇,只能起一時作用,甚至會失去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更不會得到學生的喜愛。比如,個別教師過于關注班級量化管理排名,不問扣分背后的特殊原因就對學生苛責有加;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對后進生不理不睬甚至挖苦打擊;對學生頤指氣使甚至謾罵侮辱;把學生當成自己裝點門面或晉升的道具……這一切都會使學生反感甚至憎恨教師。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好學生,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教師對學生至真至誠的關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情感基石。教育家贊科夫曾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教師熱愛每個學生,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學生就會尊敬愛戴教師,視教師為楷模。教師的人格魅力會產(chǎn)生強大的磁性,教師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和品格養(yǎng)成。學生感受到教師之愛的溫暖和師生間友誼的真摯,他們就會相信人世間的真誠和美好,從而獲得友愛、平等、尊重等道德體驗。反之,如果學生在師生關系中感受到冷漠、輕視、懷疑,他們就會認為世界是冷酷無情的,從而產(chǎn)生孤獨、嫉妒、憎惡、仇恨等體驗。中國臺灣女作家三毛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懷疑她考試作弊,在她眼上用毛筆畫黑圈示眾,導致她一生都在抑郁、敏感和偏執(zhí)中度過。可以說,她的一生都生活在這個巨大的童年陰影里。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師》中滿懷深情地回憶了令他終生難忘的小學語文教師蔡蕓芝先生。他說有一年暑假睡迷糊了,一爬起來就去找蔡老師,蔡老師磁石一樣的吸引力可見一斑。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真誠的愛是產(chǎn)生磁性魅力的源泉。
二、修身心要至善至美
語文教師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理念、價值取向以及審美情趣。所以語文教師要有真信仰、真追求、真性情、真本事,崇尚真理,有真才實學。為此,語文教師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打牢學科知識基礎,還要有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治學態(tài)度及追求真理正義、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品質。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為我們展現(xiàn)了梁啟超卓越的大家風范。通過獨特的語音語調、奇特的開場白、手舞足蹈的講解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足以看出梁氏之率真性情和人格氣質。僅僅這一堂課竟然就能使不少人從此對中國文學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愛好,可見教師修養(yǎng)高對學生的影響力之深遠,也可見其磁化能量之大。為了成為有磁性的語文教師,我們就要像屈原那樣,對真善美有著永不停歇的追求,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和才能,追求卓越,力爭做到至善至美。
語文教師必須不斷修煉身心。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語文教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己不正不能正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要做學生的榜樣,成為學生生活、學習和開啟人生之旅的偶像。教師有高尚的德行、優(yōu)秀的品質會使學生對自己產(chǎn)生崇拜之情,被自己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從而主動自覺地學習,形成語文學習的磁場效應。 語文教師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文明儒雅,有風采,有風度;要時時反思時時訓練,使言語談吐簡潔準確生動幽默,使舉止端莊優(yōu)雅灑脫自如,使眼神和表情親切溫和寬容體貼。教師可培養(yǎng)自己在琴棋書畫等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一項或多項才藝,訓練提升教學中常用的板書、繪圖、做課件等必備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把課上得有味道、有亮點、有詩意、有情趣、有魅力、有磁性。
教師的儀態(tài)和談吐非常重要。優(yōu)雅怡人的舉止能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育人效能。 曾子說:“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眱x態(tài)容貌要嫻雅而從容,即使在炎熱的暑天,語文教師也不能穿背心上課或出入校園,因為服飾往往可以體現(xiàn)人格。南開中學要求師生必須做到“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若語文教師的日常容貌能夠如此,那么他一定會遠離粗暴和輕慢,受到學生的景仰和追隨。教師要端正自己的面部表情,如孔子說的“色思溫”才是內在美德的外化。溫和之色體現(xiàn)出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既不盛氣凌人,也不冷若冰霜或裝腔作勢。學生能根據(jù)教師發(fā)自內心的溫和之色,看出友善、真誠,認定這位教師是值得信任的人。“出辭氣”是說話時要注意用詞和口氣,避免粗魯和無理。語文教師還應該向音樂教師學習發(fā)音和聲腔,練習演講和朗誦,讓聲音至善至美,富有磁性。語文教師講課及與學生交流既要講究用詞恰當,又要注意說話語氣。啟發(fā)式的語言循循善誘,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靈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苗;激勵性的語言能夠喚起學生的熱情,鼓起學生的勁頭,給學生以前進的力量;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夠化解尷尬,調節(jié)課堂氛圍,放松學生的心情,增添課堂情趣和魅力,讓學生如沐春風。有磁性的教師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縱時光流轉,其音容笑貌和教學風采依然會銘刻在學生心間。
語文教師要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將自己塑造成有涵養(yǎng)、有修為、舉止言談優(yōu)雅風趣的人,為學生樹立榜樣。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通過修煉努力使自己接近完美的境界,臻于至善,盡善盡美,才能以最善最美的姿態(tài)去影響學生。這是一種不斷完善、不斷超越的理想境界。永無止境的孜孜追求,意味著語文教師不能留戀于過去取得的成績和輝煌,而要以不斷拼搏進取的精神追求自身發(fā)展的完美,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和高度。至善至美是語文教師得以不斷提升、不斷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教師產(chǎn)生磁性吸引力的制勝法寶。
三、求諸己要三省吾身
語文教師要想真正做到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成為學生追隨的榜樣,還必須時常進行自我反思、自我糾正,要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修正,就要學習曾子反求諸己“三省吾身”的思想。曾子傳承了孔子的心性之學,轉向內省修身。語文教師要端正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淬煉成一顆赤誠、純粹的愛教育、愛語文、愛學生之心。語文教師要表里如一,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教師也是平凡人,在浮躁繁華的塵世中難免會犯錯誤,有了過失就要及時更正。偶爾反思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平常人大多能做到,但是要堅持每天自省反思,就必須有足夠堅強的毅力。在修養(yǎng)方法上必須講求慎獨。反省什么根據(jù)自己的修養(yǎng)發(fā)展情況而定。比如,一省有沒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二省有沒有追求課堂的詩意,三省有沒有打造“磁性語文”。
四、結語
總之,教學是一場永不停歇的修行。語文教師要面對一屆屆的學生,而一屆學生有一屆學生的時代特征,每個學生又有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像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整齊劃一。語文教師要去影響他們,吸引他們,就要不斷學習和研究。每位教師都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就像人民教育家于漪說的:“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只有這樣,才能永葆“磁性”,成為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魅力語文教師!
參考文獻:
[1]楊朝明.論語詮解[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3.
[2]卡爾·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