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琴
摘? 要:二零一九屆五班,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班級,初入學時,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部分學生內驅力弱,且有心理障礙。作為班主任的我嗟嘆之余,唯有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相關原理不斷嘗試,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經過潛心研究,取得了四項成果:
一、利用“跨欄定律”,引導單親男孩健康成長。
二、利用 “皮格馬利翁效應”,引導潛能生愛上學習。
三、利用“目標適度定律”,引導智障兒遵章守紀。
四、利用“情感宣泄與轉移定律”,引導情緒化孩子走出狹隘。
關鍵詞:因勢利導;心理健康;嘗試;內驅力
《教育學》指出:“行動研究以提高行為質量,解決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強調科學研究者與實際工作者的合作,是行動與研究的結合。重視及時反饋特別是正反饋。因可變性較大,行動研究允許在總目標的指導下,邊行動邊調整方案?!闭窃谶@樣的指導思想下,我開始了漫長的探索之旅。
一、利用“跨欄定律”,引導單親男孩健康成長
《心理學》“跨欄定律”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你所遇到的困難,就是一道道欄。所有這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如果你不缺少這些,你就無法得到它們。豎在你面前的欄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因此,我試著利用“跨欄定律”,引導單親男孩健康成長。
小范,7歲時父親因癌癥去世,媽媽帶著他和上高中的哥哥艱難度日。平常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書寫潦草,學習成績差,上課總愛發(fā)呆,天天耷拉著腦袋,郁郁寡歡。
平時我經常找他談話,告訴他心理學上阿費烈德的“跨欄定律”,告訴他五班是個溫暖的大家庭,老師們會像爸爸一樣呵護他,讓他忘掉過去,勇敢地站起來,但他仍然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
二年級的一天,他在公交車上撿到一個錢包,和媽媽一起聯(lián)系并交還給失主,因包里的現(xiàn)金數(shù)額較大,還有重要證件,失主專程到學校表揚了他,還送了一面錦旗,《瀘州晚報》也來采訪了他。我抓住這一契機在班里表揚他,拍照發(fā)給他媽媽。他高興了一陣子,認真了一陣子,但好景不長,很快又恢復原樣。
周末我要求低年級的他們做《我的故事我的畫》,他寫了清明節(jié)他去給父親掃墓,雖然字寫得歪歪扭扭,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父親深深的懷念之情,我聲情并茂地朗讀給全班同學聽,大家都聽得淚光閃閃,他受到了震撼,后來的每次寫話、習作都寫得情真意切,我把他的優(yōu)秀作品錄進本班的班刊《春泥》《萌芽》,發(fā)喜報鼓勵他。
他的表現(xiàn)越來越好,三年級上期,他競聘當上了紀律委員,工作相當負責。令人遺憾的是他的字依然是鬼畫符,我和她媽媽商量,買來字帖,教他每天仿影、臨摹。臨摩了兩學期,他的書寫有了明顯的進步。
當然,對他的教育并沒結束。四年級上期,他媽媽更忙,沒時間管,他迷上了電子游戲,天天陰沉著臉,不完成作業(yè)。為了打游戲,他煞費苦心:不做作業(yè),偷媽媽包里的錢;班上一個女同學每次帶來的百元大鈔和智能手機都不翼而飛;三位同學的午餐費因沒及時交,不知去向;運動會上,他趁同學們在操場上跑步時,拿走了另一位同學壓在書包底的智能機,又擔心媽媽發(fā)現(xiàn),玩了一次就摔碎在樓下;拿第三個同學的手機后,對方家長不斷發(fā)短信稱知道他是誰,如果及時歸還,就替他保密,他做賊心虛竟嫁禍給他的好朋友。就在我一籌莫展之際,看到李鎮(zhèn)西老師的話:“這是一個充滿反復的長期教育過程。‘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認錯是‘后進生普遍存在的循環(huán)。教育者應該容忍‘后進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fā),與此同時,又繼續(xù)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zhàn)勝自己,并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周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xù)進步的信心?!蔽曳路鹩挚吹揭痪€曙光。終于有一天,他媽媽發(fā)現(xiàn)了他拿的錢和手機,問清緣由、教育一番后,帶他來歸還錢物。那天我和那位敢于擔當?shù)暮媚赣H促膝交談至夕陽西下。談話中,才了解清楚前面出現(xiàn)的一個個問題的根源。大力表揚他媽媽的同時,我給他分析:孩子的這些表現(xiàn),在心理學上是典型的缺愛綜合癥,多給予他愛,盡量抽時間高質量地陪伴他,他充分地感受到母愛了,就不會墮落。他媽媽配合得很到位,所以后來他再也沒有偷東西。他一有進步,我就發(fā)張喜報表揚他,他的大拇指銀行存折積分越來越多,臉上的笑容漸漸多起來。
五年級的一天,我外出培訓沒批改家庭作業(yè),他發(fā)現(xiàn)了,就和課代表一起仔細批改、及時分發(fā)。第二天,同學們向我匯報了此事,我在班上很夸張地表揚了他們,獎勵他們觀看《瘋狂動物城》。下課后,拍著他的肩膀,讓他和我一起去操場散步,笑瞇瞇地對他說:“你是個敢于擔當?shù)哪凶訚h,如果能陽光一點就更優(yōu)秀了,你笑起來的樣子最帥。每個人都值得好好活,每一天都值得好好過。以后每天都去操場跑五圈、嘗試著為他人或集體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貢獻,讓世界因你而美好,怎樣?”他挺高興地朝我使勁點頭。從此以后,他成了我的貼心助手,成績開始逐步上升。
語文課上,我將《詩詞大會》《朗讀者》《課前作文》引進課堂,他總是積極準備、踴躍參與,為小組爭取到多項榮譽,組員敬佩他,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后,每天都微笑著面對生活。
如今,他已躍入五班優(yōu)生的行列,當上了五班的中隊長,激情飛揚的他嚴于律己,令人甚是欣慰。
二、利用 “皮格馬利翁效應”,引導潛能生愛上學習
《心理學》“皮格馬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你期望什么,就會得到什么。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xù)性。
教育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 “皮格馬利翁效應”,引導潛能生愛上學習。
雪麗,自卑、內向,愛吃零食,厭學。
三年級,學校搞“愛心跳蚤市場活動”時,她和媽媽一起拿來了橫幅、沙灘太陽傘和海報用以裝點班級攤位,班級最終奪取“最佳攤位獎”。跳蚤市場上,她變著法子銷售物品,剩下的小玩意兒也被她售賣一空。她被班級表彰,得到喜報——最佳貢獻獎,我給她照相留作紀念,并對她說:“以后每天早上上學前,都笑著對鏡子里的自己大聲說,雪麗,你很棒!你真的很棒!你要做最好的自己!”這是她改變的開始。
在2014—2015學年第二學期學校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后,她這樣進行的自我評價:我認為自己表現(xiàn)還不錯,但還需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我認為自己存在的目的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雖然很辛苦,但我很高興,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五班每周的《詩詞大會》,都是由隊員們自己策劃、導演的,每次輪到她們組,她都會主動承擔幕后準備工作,因此好評如潮。
四年級,五班舉行十歲成長禮,她和同學們一起走過由父母搭建的愛心成長門,親子一起聆聽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零距離觀看糕點師現(xiàn)場制作生日蛋糕,交換閱讀親子家書,宣讀成長宣言,給自己的父母獻上康乃馨并擁抱家長?;顒又校裏釡I盈眶。此后,她仿佛變了一個人。她準備了語數(shù)錯題本,每次練習、測試后,認真聽評講,再用紅藍二色筆寫一遍錯題,從不間斷?;丶液螅_始主動預習、復習,不懂就問。這種 “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狀態(tài)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這樣,老師經常在全班同學目前表揚她,她每周五都能捧回幾張喜報。她媽媽經常在微信里提到她的可喜變化,目前,她的成績呈上升趨勢,被天立中學錄取。家長特別感激我。
三、利用“目標適度定律”,引導智障兒遵章守紀
《心理學》“目標適度定律”告訴我們:制定適度的目標才容易實現(xiàn),因此大目標最好分解為各個小目標。逐漸發(fā)生的變化,不容易被人感覺到,而突然的巨大變化,容易讓人受不了。
我們班的智障兒——小柳特別適合用這條定律。
小柳,輕度智障,多動,有嚴重的書寫障礙,成績、習慣極差。開始,我們用統(tǒng)一的要求約束他,結果每次上課,他都會令師生苦不堪言。
他的青春期比同伴來得早。四年級有一段日子,我接到數(shù)十位女生家長舉報,說他常常非禮女同學,要求學校給個說法,還聯(lián)名要他退學。我找來他父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帶著小柳給受害女生及家長一一鞠躬致歉,保證以后不再騷擾女同學,家長每天要到教室門口接送小柳放學。說來也怪,這樣的孩子拼讀卻沒問題。所以,我建議家長每天給他帶幾本課外書來讀,免做一切課堂作業(yè)和家庭作業(yè),開始是帶拼音的品德童話,逐漸換成沒拼音的名著。我們上課,他低頭閱讀,煩人的投訴消失啦!一下課,他就會迫不及待地把讀過的內容展示給我看,我笑著摸摸他腦袋或對他翹起大拇指,示意他:“加油!”他很滿足。
課堂上,《詩詞大會》他偶爾還會答對幾個問題,同學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独首x者》活動,他特喜歡來分享他新近讀到的某個部分,雖然沒有感情,但至少能讀通順,也算進步。課前作文他寫的是有字天書,卻讀得像模像樣,同學們也樂意幫他口頭修改。五班的學生很淳樸,每次他讀完,大家都會鼓掌要求我給他頒發(fā)喜報,以資鼓勵。六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他的語文竟然考了七十五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
四、利用“情感宣泄與轉移定律”,引導情緒化孩子走出狹隘
《心理學》“情感宣泄定律”提到:情感如果不及時宣泄,會引起心理問題。即使你在壓抑、克制階段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也只說明它比“顯意識層”轉移到了“潛意識層”,對你的影響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機會真正發(fā)泄出去?!扒榫w轉移定律”指出:不好的情緒如果沒有宣泄掉,會轉移到其他人和事上。
六年來,正是利用了“情感宣泄與轉移定律”,才帶領情緒化的姚成明同學走出狹隘。
小姚,父母老來得子,一年級就帶上500度的眼鏡,下課也不出教室,只在座位上看書。同學戲稱為“電腦專家”“五班病夫”,心胸狹窄,情緒化。他三天兩頭因頭暈、咳嗽請假,但信息技術堪稱一流,數(shù)學成績尤為突出。
一天午餐,輪到一班同學值日,五班就要排到最后,由于第四節(jié)課是體育,一班同學沒到,他排到了前面,在他即將打到飯時,一班同學來了,值班老師示意他排到后面,他不服從安排,大哭大鬧,推倒桌凳,揚言要絕食,老師同學勸他,把飯菜端到他面前,他扔了一地,不停地罵值班老師,寧愿餓一頓。我搬來救兵——請他媽媽安撫他,才冷靜下來。
接著,我詢問其母親,原來他父親脾氣暴躁,他們家開汽修廠,很忙,平常就他和70歲的爺爺在家,足不出戶,看電視,玩游戲。于是,我建議家長多和孩子參加戶外運動,限制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
平靜了一段日子后,學校選拔數(shù)棋高手,參加集訓,為瀘州市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培養(yǎng)人才,他入選了。訓練期間,老師要高年級的同學和中年級的他過招,切磋棋藝,他輸了,躺在地上嚎叫,不愿繼續(xù)參加訓練。輔導老師找到我。我陪著他去操場跑了五圈,告訴他,以前張老師也是贏得起,輸不起,可是,后來才發(fā)現(xiàn)世界上哪里來常勝將軍呢?在哪里摔了跟頭,就從哪里爬起來,天照樣是藍的。他擦干眼淚又回到了訓練場。
四年級的一天上午,我在會議室開短會,班長守著他們在教室里寫生字,他轉身不知道去后邊干什么,班長記下了他的名字。這下可不得了,他哭天抹淚,喝墨水,抓文具里的泡沫吃,嚇壞了所有同學。班長趕緊找到我,我第一時間通知家長。
在檢查無礙,待他平靜后,我開始與家長交流。得知:這種自殘自虐現(xiàn)象,早在家里出現(xiàn)過,只因他父親望子成龍,每天布置很多額外的奧數(shù)題讓兒子做到深夜,犯了錯誤父親就粗暴地打他。他說自己沒有父親強大,不能違抗父命,但能自殘自虐。
細細思量后,我向家長提出應對策略:1.推送“藝博家庭教育公眾號”給他的父母,請他父母一起學習里面的家教好文。2.家長每天帶孩子散步半小時,媽媽每天擁抱親吻孩子。3.周末,家長帶孩子出去親近大自然。4.讓孩子每晚9點半準時休息。5.讓他學會為大家服務,在班上為他設立一個崗位,當信息班長,利用他的特長,每天為家長發(fā)作業(yè)短信,一周分發(fā)一次《少百報》,半月分發(fā)一次隊刊。6.每天堅持一下課就到室外跑步、做操、曬太陽,強身健體。7.每天暗示自己,你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要冷靜。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父親做出了改變,孩子亦不再是宅男,陽光健康,履職認真,情緒穩(wěn)定。每次語文課,他都是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積極舉手質疑、解疑,每當回答正確并受到表揚時,他都報以自信的微笑。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格局漸漸變大,我為他驕傲。
且行且思:
五班的教育故事宛如夜空的繁星一般。從這幾則案例中,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可見一斑了。幾年來,我日夜兼程地行走在教改道路上,不敢有絲毫懈怠,一次次嘗試運用《心理學》原理引導問題學生,使現(xiàn)在的五班形成“千帆競發(fā)、萬舸爭流”的態(tài)勢。
且行且思,不斷總結!教育,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