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
摘 要:傳統文化作為民族之魂有助于高中學子了解民族精神,提升自身素質與道德修養(yǎng)。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能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本文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我國傳統文化的方法,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獲得提高。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
引言
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教育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問題,而我國高中語文講課中的現狀是學生閱讀文言文、古詩詞能力差,老師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情感的熏陶和更新,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缺少民族文化意識,使其傳播受到局限以及多元文化的沖擊,并未認識到語文學科的性質,缺少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加上應試教育也誤導了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一、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講課的現狀
(一)學生閱讀文言文、古詩文能力差
一些同學根本不會讀古籍文獻和對聯,常在過年時誤把對聯上下聯貼反,更不用提寫對聯,他們對八榮八恥、講仁義這樣的傳統精神持有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雖然科技的發(fā)展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但心靈的距離卻越來越遠,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網絡作為一種工具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但需要我們合理使用。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不是簡單將文章介紹給學習者,讓他們把名句劃出來,接著讓學生背誦這些知識點。若語文老師都這樣講課,那么我們的文化就會逐漸被丟棄直到消失,傳統文化不會有活力,更不會得到發(fā)揚。分析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尤其牽涉?zhèn)鹘y文化方面很多老師都是按照多年以來的流程講解生字詞、成語、文言實詞等,傳授學生常見的文言文翻譯技巧等知識,接著對照文本把課文分段分層,最后歸納總結全文。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在課本中沒有融入一點文化元素和情感教育,學習者想要認識文化價值與內涵極為困難。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老師自身欠缺傳統文化知識[1]。
(二)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關注不足,缺少民族文化意識
網絡時代的來臨讓學生能借助網絡學習和溝通,給我們帶來了便利,讓學生可以廣泛閱讀,積累知識量、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但我們對網絡沒有一定合理的利用標準和基線,例如因為網絡誘惑一些同學整天沉迷其中,常常看到年經人看世界杯和西甲聯賽,卻少有人看春晚,導致傳統春節(jié)變得很冷清。
二、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對策
(一)創(chuàng)設情境,促成學生身臨其境
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好的掌握言語知識和技能,老師應善于為學習者提供生活的教學情境,點燃學生參加課堂的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便會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的主人。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文和名著精選,為讓他們產生濃厚的欲望可在課堂開始時給他們展示古代山水畫,或播放古典音樂都能創(chuàng)設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容易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進而產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學習《赤壁賦》一文時老師借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喬仲常的《赤壁賦圖》相關作品,并且為學生播放電影《赤壁》的主題曲,讓學生感受到本國大好江山的奇駿和秀麗以及歷史的悠久和厚重。學生的思維會在情境中進行蔓延和拓展,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有助于理解作者和本國悠久的傳統文化[2]。
(二)營造課堂文化氣氛,加強人文精神熏陶
在課堂講課中國語老師可以營造文化氣氛,通過這一方式提高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興趣。以語文課堂為主路徑,增強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引領學生聽名家對古詩詞、文言文篇目的朗讀。如《詩經.氓》可以下載一篇名家朗誦的視頻在多媒體上播放,學生能在看書的同時聽名家朗誦。又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可以通過一些田園風光的圖片在屏幕上投放,學生看著書聽名家朗讀,接著點名讓一些同學試著朗讀,再分組朗讀。這樣反復聽、讀將兩者結合起來學生可以體會到怎樣更好朗讀古詩詞,感受到古詩人歸隱田園風光的美好,體會清靜生活的質樸,從而讓同學們更好的掌握古詩詞、文言文,讀出情感和韻味。
(三)使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興趣
老師講課不能只傳授知識,而應該從整體入手,依據語文教學中的目標進行設計,關注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相對正確的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使用,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時可以播放有關歌曲,引領學生進入課文,從而讓他們體會到劉蘭芝和焦仲戚的愛情悲劇;在學習《琵琶行》時可播放《春江花月夜》這類輕音樂,讓他們通過音樂對文章中的音樂有更深的理解,再體會作者使用的言語的描寫聽覺手法;老師可以通過自己或同學的表演營造更好的講課氛圍,例如在學習《竇娥冤》時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自己設計劇中動作和語氣,并利用各種道具營造舞臺效果,接著講解課堂內容時效果會更好[3]。
三、結束語
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的作用重大,高中生在文化的傳遞和發(fā)展中有承接的作用,新課改提出高中國語老師應關注對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多種問題,作為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講課氛圍、發(fā)掘文化資源,使用靈活的講課方式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有樂趣進行相關學習。
參考文獻
[1]雷蕾.思考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C]// 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0.
[2]沈紀陽.高中語文教學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001(002):113-115.
[3]謝利偉.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策略[J].漢字文化,2018,No.208(1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