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珊
摘要:技術偵查措施作為一種特殊的技術偵查措施,因其具有隱蔽性、技術性、可侵犯性等特點,這對實施技術偵查措施的決定機關和執(zhí)行機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施技術偵查措施的過程中,如何平衡打擊違法犯罪和保障被偵查對象的權益,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從技術偵查措施的含義、適用技術偵查措施應當注意的問題以及對完善我國技術偵查措施的建議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技術偵查措施;完善建議
當前理論界對技術偵查的研究還不夠成熟,因而對技術偵查還沒有形成個統(tǒng)一的概念。在筆者看來,技術偵查措施是指偵查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一定的批準手續(xù)后,運用技術設備收集證據或查獲犯罪嫌疑人的一種特殊偵查措施?,F代社會中,技術偵查措施在世界各國刑事偵查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一、技術偵查措施涵義
隨著高科技迅猛發(fā)展,犯罪手段朝著智能化、科技化方向發(fā)展,犯罪方式越來越隱蔽性等都大大增加了案件偵查的難度,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技術偵查措施。技術偵查措施作為特殊的偵查措施。在筆者看來,具有以下特征:
(一)隱蔽性。與勘驗、搜查、檢查等普通偵查措施相比,技術偵查措施有著顯著的隱蔽性。被偵查的對象無法察覺得到自己處于被偵查之下,偵查人員通過不被犯罪嫌疑人知曉的偵查方式獲得其犯罪證據。隱蔽性主要體現為兩方面,其一是偵查方式的隱蔽性,即在偵查中會根據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手段,但每種手段都處于隱蔽的狀態(tài),包括使用科學技術手段,讓偵查活動處于隱蔽的狀態(tài)。其二是偵查人員身份的隱蔽,是偵查人員以不暴露自己身份的形式實施偵查活動。被偵查者不知道為何被監(jiān)聽,也不知道被何人、組織監(jiān)聽。
(二)技術性。在技術偵查中往往會運用某些特殊技術手段,這也是技術偵查措施區(qū)別于普通偵查措施最主要的特點。技術偵查的技術性表現在對其依靠現代電子、影像、通訊、生物等高新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采用郵件檢查、外線偵查(使用跟蹤儀或者側向定位技術)、電話監(jiān)聽、麥克風監(jiān)聽、窺視監(jiān)控等秘密的專門技術手段對嫌疑人或者被追捕的人進行偵查。
(三)侵犯性。是指技術偵查措施可能會對嫌疑人或者被追捕的人的權益造成侵害,這是由于技術偵查措施的隱蔽性而決定的。侵犯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合法侵犯被偵查對象的權益。為維護正當權益需要,法律賦予偵查機關依法使用偵查手段對嫌疑人進行偵查,其中包括技
(下轉390頁)
(上接389頁)
術偵查措施,嫌疑人的權益在無形中被侵犯。第二,不當侵犯嫌疑人權益。這主要是指偵查機關違背技術偵查措施的使用目的、過度使用技術偵查權給嫌疑人帶來的侵害,是技術偵查措施運用失去控制的情形。第三,非法侵犯嫌疑人權益。是指有技術偵查措施實施權的偵查機關,使用技術偵查施未經法定程序得到許可,擅自使用技術偵查措施而侵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實施技術偵查措施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實施技術偵查措施的目的。由于技術偵查措施具有隱蔽性、侵犯性,因此要謹慎使用,即,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能使用技術偵查措施。具體而言,立法對于適用技術偵查措施的目的的標準應該表述準確、具體,謹慎使用“為了偵查”之類的表述,如果沒有對使用偵查措施的目的做出清晰的規(guī)定,決定使用技術偵查措施的機關和技術偵查措施實施機關對采取技術偵查措施就有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進而產生侵害被偵查對象的權益的可能性。
(二)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案件范圍。首先,立法應注意對技術偵查措施的案件范圍做具體規(guī)定,比如采取封閉式列舉技術偵查措施案件范圍、謹慎使用兜底條款。其次,使用技術偵查措施要把握比例原則,即對于可能構成何種罪或者可能被判處多少年有期徒刑才能使用技術偵查措施要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例如對于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對象、對于可能構成有期徒刑10年以上的對象使用技術偵查措施。
(三)技術偵查措施的審批、監(jiān)督機制。使用技術偵查措施不可無監(jiān)督,是否可以使用技術偵查措施需要一個決定機關來把握。首先,立法者在設計技術偵查措施審批制度時,宜建立技術偵查措施的決定權和執(zhí)行權相分離的機制,這是基于分權制衡的原則。具體而言,可實施法官批準制度、檢察官批準制度,或者是法官、檢察官批準方式相結合的批準制度。其次,在偵查機關實施技術偵查的過程中,如果有中立的機關參與監(jiān)督,這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偵查機關的偵查行為進行監(jiān)督,保障被偵查對象的合法權益。再者,若建立錯誤使用技術偵查措施的事后追責機制,也能更好地保證技術偵查措施的謹慎使用。
(四)被錯誤適用技術偵查措施的救濟制度。建立技術偵查措施的事后追責機制技術偵查措施規(guī)范技術偵查措施的使用是不夠的。技術偵查是一項對被偵查對象個人權利侵害的較大的偵查手段,對于被錯誤地實施技術偵查措施的人,應當賦予他們向司法機關尋求救濟的權力。
三、完善我國技術偵查措施的建議
(一)嚴格規(guī)范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范圍與對象。首先,應當明確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案件范圍,技術偵查措施適用案件范圍應當以重罪為原則,對于輕罪謹慎使用技術偵查措施。
何為“重罪”?筆者贊同鄧立軍教授主張的“以刑劃線法”來界定案件是否使用技術偵查措施的觀點,對相關案件中可能依法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才能采取技術偵查措施,否則不能使用技術偵查措施。其次,明確適用技術偵查措施的對象,技術偵查措施應當只能對特定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適用,對于那些與犯罪活動沒有關聯的,應當將技術偵查措施排除在外,否則將導致技術偵查措施的濫用,侵犯公民合法權益。
(二)規(guī)范技術偵查措施的審批程序。首先,審批技術偵查措施所依據的“標準”應統(tǒng)一。當前公安機關和檢察院使用技術偵查措施偵查法定范圍案件和抓捕時采取的技術偵查措施的批準標準分別為“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和“經過批準”,兩者的標準不統(tǒng)一,可能會出現“不公正”的風險,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將公安機關和檢察院偵查法定范圍案件和抓捕時采取的偵查措施的批準標準統(tǒng)一規(guī)定為“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其次,可以探索建立技術偵查措施法院審批制度?,F行制度下,公安機關和檢察院有使用技術偵查措施的決定權,但是執(zhí)行技術偵查措施是由公安機關來執(zhí)行,制度設計的初衷可能是為了防止技術偵查措施的濫用,但是這樣的設計,容易造成互相交換條件的現象。檢察院有可能為了實現其技術偵查措施的執(zhí)行,放松對公安機關技術偵查措施的監(jiān)督。公安機關也可能為了其他案件和檢察院達成協(xié)議,使用技術偵查措施。在筆者看來,因為法院的地位是中立的,我們可以探索建立技術偵查措施法院審批制度。以秘密監(jiān)聽為例,為了防止偵查機關在實施過程中侵犯公民權利,世界上多數國家均規(guī)定秘密監(jiān)聽的適用必須由偵查機關提出申請,經過法官審查批準才能適用該技術偵查措施。
(三)建立技術偵查措施的救濟制度。對于被技術偵查措施錯誤侵害的人來說,他們權益受到侵害后,應當有得到救濟的權力。 第一,法律保障當事人有關技術偵查措施的知悉權。比如,法律明確規(guī)定在技術偵查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除非不能確定當事人或者當事人通訊不明,否則必須以書面的形式告知當事人監(jiān)聽的有關內容和其他事項。第二,應配套地賦予當事人有申訴權,以及申訴獲得支持后排除技術偵查措施獲取各種材料的證據資格的制度。當事人的住宅、通訊自由受到侵害的時候,當事人有申請排除妨害的權利,而對于非法采取技術偵查措施獲得的證據,可以申請排除該非法證據。第三,非法使用技術偵查措施或者使用技術偵查措施后偵查人員泄漏偵查秘密,侵犯當事人隱私權的,國家機關或者個人應當被依法追究責任,并支付相應的賠償。對于國家機關非法使用技術偵查措施措施造成公民權利受損的,公民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對于其他組織或者個人非法泄露、非法使用通信內容的,違法行為者負民事賠償責任,這個責任包括所受損害和損失的利益,包括損害賠償及懲罰性賠償,損害賠償中還應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參考文獻:
[1] 鄧立軍. 全球視野與本土架構—秘密偵查法治化與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 [M] .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褚福民.偵審關系視野下的偵查制度改革[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4):71-79.
[3]曾新.論我國刑事訴訟中比例原則之適用[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8,39(0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