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國家越來越重視高學歷人才的培養(yǎng),研究生的數(shù)量也是與日俱增。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群體,是社會繁榮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故而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研究生德育的內涵出發(fā),分析了研究生作為大學生的特殊群體的特點,總結了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根據(jù)所存在問題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促使研究生道德教育工作緊跟時代步伐,不僅使研究生專業(yè)領域有所建樹,還要使其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研究生;德育工作;時代路徑
一、研究生德育的內涵及特點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習總書記的這段話語,充分的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于人才德育的高度重視。從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工作以來,我國研究生的數(shù)量逐年增加,僅就每年獲得學位的碩士和博士畢業(yè)生數(shù)量而言,已是世界第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及社會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要不應僅僅表現(xiàn)在研究生的招生數(shù)量上,更應該體現(xiàn)在研究生的綜合質量上。
(一)研究生德育的內涵
研究生德育是指在研究生教育階段,高校德育理論工作者按一定社會發(fā)展需求,結合研究生自身特點,遵循高校研究生德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運用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等教育方式,對研究生個體施加影響的教育實踐活動。在中國古代教育的開始,人們就認為學校應該是傳播圣賢之道以及追求至真至善的所在,國外學者約翰·弗里德里?!ず諣柊吞卦浾f過:“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蔡元培校長也曾說過:“德育實為完全之人格之本”。雖然中西的文化理念與我國有所不同有所不同,教育方式也有所差異,但是他們都明確了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及道德對于人格的意義所在。
(二)研究生德育的特點
1、層次性高
研究生是學校以及社會經過層層選拔而具有高學歷的群體,這些群體的思維邏輯、認知水平都略高于本科生群體。從德育的主體看,不論是研究生導師,還是從事研究生行政工作的人員,都是具有碩士學歷以上的教育工作者,是具備著高素質的群體。從德育的客體方面來看,研究生群體的自制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方面都高于本科生,他們的文化水平、道德觀念、心理素質都處于較高水平。
2、理論性強
研究生的知識儲備量大體略高于本科生。在剛進校時,導師就會對學生有讀書要求,學生為了寫出優(yōu)秀的論文也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并且更隨導師學習,養(yǎng)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習慣,再加上他們的思想意識和心理機制已趨于成熟,性格特征明顯,故而對教育工作者來說,也需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yǎng),要求教育者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的感染,塑造他們成為具備高素質的群體。
3、開放性廣
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內容都具有開放性。研究生以開闊的視野站在學術的前沿,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種新觀念、新思想。學校組織各種形式多樣的論壇活動,較多接觸國內外先進的思想成果,讓研究生之間的思想發(fā)生碰撞,不僅使研究生能以更快的速度獲得更多先進的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出了研究生更加寬闊的視野豐富了教育的內容,研究生道德素質也更加具有開放性。
二、當前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生群體作為國家未來繁榮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德育對于他們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更不能缺失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故而國家高度重視研究生德育工作,學校按照國家和社會的要求認真執(zhí)行德育工作,但在實施德育工作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研究生德育實施途徑單一
學校對研究生道德教育實施過程,基本都是以簡單的理論灌輸為主,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忽視了受教育者的個性特征,致使導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平等、有效、及時的交流,因此道德教育效果不明顯。傳統(tǒng)形式基本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減少了學生的參與度,長此以往就會挫傷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產生厭倦的心理,對德育教育沒有興趣。
(二)研究生的德育體制不完善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快車道,研究生招收數(shù)量逐年遞增,導致高校在教學實踐中疏忽了對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都處在一種松散放任的狀態(tài),在德育教師隊伍的構成上,具體負責研究生德育工作者的數(shù)量不足,部分教師在學校不是專職德育教學,而是身兼其他職務,給自己所專職的德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因此不管是在研究生德育工作者隊伍建設上,還是在對研究生日常的道德教育中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三)對研究生德育認識不夠深刻
研究生比本科生年齡大、知識和閱歷較為豐富,已經擁有了自己相對獨特的價值觀念,且擁有著較高的理論水平,然而部分德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對研究生的道德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人甚至認為不用對研究生進行道德教育,只要事務性管理就可以;有些人認為研究生德育工作不是學校的主要教學任務,只要研究生能夠順利完成專業(yè)學科要求,以及學生在校期間安全就算做好了德育工作。
三、新時代解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路徑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我們迎來了海量信息的沖擊,我們應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面對西方多元化信息的同時,有針對性的去掉其糟粕部分,吸收其精華,制定出適合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德育路徑。
(一)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為了健全我國研究生德育評價體系,一是構建高等院校和政府以外的評價主體,政府和高等院校是研究生德育培養(yǎng)的實施者,于是在評價過程中或多或少帶有感情色彩。二是要加強立法,也就是加大對政府評價主體的監(jiān)督,由于我國一直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在政府面前社會和高等院校處于弱勢地位,它們的評價權利通常收到政府權利的。三是進一步擴大高等院校評價的自主權。對于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實施者來說,應該給予充分的自主權這也是對其工作的肯定與尊重。四是構建一種平行制約、自下而上以及自下而上的評價體系。這應當體現(xiàn)在社會、政府以及學校三大主體之間,在政府評價主體的領導下,進一步擴大社會和高校的評價自主權,并且進一步擴大基層的德育評價權利。
(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研究生德育的培養(yǎng)必須使理論上升到實踐,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也要求我們必須參加社會實踐,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外化為行為規(guī)范,例如,學校安排的“三助”崗位,這不僅可以幫助生活困難的學生,還可以使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的應用在學校所安排的工作實踐中,以及學校安排研究生的各項社會實踐調研活動,讓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親身體會到人和事物所表達的高尚精神。由此我們才能認識到研究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同時就會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端正自己的擇業(yè)觀,在工作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因此,對研究生實施德育,應該將抽象的理論和社會實踐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探討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身的價值觀體系。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處于學生和社會接軌的關鍵時期,不僅要按時完成學校的專業(yè)課程要求,還要解決即將到來的社會工作壓力、人際交往困惑等等,不僅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例如焦慮,煩躁等等還會給家庭和社會也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組建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針對性的幫助研究生解決心理困惑。新媒體時代,以網(wǎng)絡為依托,建立標準化、多樣化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學校相關管理人員通過電子信息,建立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指數(shù)并快捷、準確的記錄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可以為學校根據(jù)每個研究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出針對性的培養(yǎng)方案,讓學校隨時了解研究生的心理變化。
(四)重視研究生校園德育文化建設
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把搞好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五項重要任務。建設校園德育文化,要求研究生和導師重視隱形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具有一種隱形的精神力量,它是學校文化底蘊的彰顯?,F(xiàn)今,社會面臨多元文化的沖擊,在多種不同的價值觀中,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為承載研究生德育發(fā)展的重要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責任。高等院校對研究生的德育培養(yǎng),也應該通過一定的環(huán)境影響其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例如創(chuàng)建干凈、整潔的校園環(huán)境,花草樹木的獨特剪裁,這些獨特的校園文化形式,都會對學生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更會在學生的思想深處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以及會使學生展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四、 結語
研究生作為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僅關系著自身的發(fā)展,更是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繁榮發(fā)展以及民族未來的希望。我們必需審時度勢,適應時代的要求,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的高素質群體。對于德育工作者來說,要認真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在面對國內外復雜環(huán)境以及多元信息的沖擊下,我們必須開闊思路,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吸收其先進思想。保持冷靜的頭腦分析、制定出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發(fā)展的德育途徑,培養(yǎng)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研究生群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講話.2016.
[2]韓文生.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0.
[3]高春燕. 研究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分析及優(yōu)化對策研究[D].江南大學,2015.
[4]曹立中. 研究生德育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5]陳佳園. 新形勢下我國研究生學術道德培育問題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7.
[6]張文靜. 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7.
[7]陳厚豐.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J].中國高教研究,1997(5):35.
[8]徐新建.試談校園文化[J].教育研究,1989 (10) :26.
[9]金山.建設校園文化構建文化校園[J].齊齊哈爾口報,2009 (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