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園園
摘要:參與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對教學全過程的參與,包括課前參與教學內容的篩選與整合、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課上參與討論、探究和實踐練習,課后參與評價與反思等。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不同,它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具有開放性、雙向性、趣味性、操作性、創(chuàng)新性和反饋及時等特點,能夠將知識變成能力與素養(yǎng)。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參與式教學
作為管理專業(yè)的基礎課程———《管理學》,主要內容是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教學目標是管理知識的內化、管理技能的強化和管理素質的養(yǎng)成。由于管理理論的抽象性,傳統(tǒng)的灌輸式講授易導致學生厭學,失去學習興趣。采用參與式教學方式一則與管理活動的實踐性相契合,二則有利于學生管理潛能和智能的啟發(fā)與培養(yǎng)、管理知識和經驗的消化及吸收、管理創(chuàng)新思維的鍛煉與形成。
一、《管理學》課程在參與式教學中的弊病
(一)重理論闡述,輕實踐指導
《管理學》課程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倡導主知性課程觀,強調課程即知識呈現與認知強化,認為教學以獲取課程知識為主,以認知發(fā)展為目標。在這種觀念下,教學的任務就是“使學生掌握可見可測的知識、技能,傳遞自然科學的知識與法則,提供給學生快速有效的實用知識”。由此,《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特別重視教學論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強調讓學生在教學中獲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認知能力,而忽視學生對理論知識背后情境的理和參與。
(二)重教師講授,輕學生參與
《管理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更多地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來獲取專業(yè)理論知識,而學生則被視作容器而任由教師“灌輸”,教學活動也基本演化為教師一言堂的理論灌輸,學生滿堂課靜聽接受,由此,師生關系演變?yōu)槔门c被利用、控制與被控制的“我—它”關系。
(三)重課內學習,輕課外實踐
教師為完成《管理學》教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習,給學生建構系統(tǒng)的教學論知識體系,通常把理論講授作為重點,占據學科教學論的大部分課時,而僅設置一兩次課的微格教學作為教學論課程的實踐補充。這樣的課型設置及課時分配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既沒有形成對理論的充分理解,也不能有效地將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更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科教學的實踐能力。
二、《管理學》課程實施參與式教學的策略
(一)凸現課程目標的多維性
《管理學》課程的目標必然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過去注重專業(yè)理論知識的一維性轉向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的多維性。由于學科教學論的理論知識主要來源于教學實踐,同時,《管理學》課程重在讓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所以,課程還應包括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維度目標。除此之外,在學科教學論的課程教學中,師生都是以生命主體參與到教學交往之中的,教師在教學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tài)度、職業(yè)幸福感與責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師范生以怎樣的情感、狀?態(tài)、態(tài)度、意志參與到學習之中,也進而影響和決定了師范生課程的學習效果,乃至未來從教的情感、態(tài)?度、職業(yè)認同感和幸福感。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喚起師范生樂意學習的情感意向,注重師范生在學習中的生命體驗,增強師范生的專業(yè)情感態(tài)度,這從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維度上凸顯學科教學論課程的又一重要目標。
(二)重視學生參與的方式
由于每個學生背景和個人觀點存在著差異,參與式教學的內容也會有所差別。通常參與課堂討論多的往往是課堂出勤率較高的學生,而參與式教學方法可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這也是提高課堂出勤率的有效途徑之一。雖然參與課堂講授是廣受學生們歡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但仍有部分學生,由于不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積極而出現“冷場”的尷尬,也有部分學生因學習小組人數偏多或者參與程度偏低便完全沒有參與。所有這一切勢必影響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效果。因此,為了避免教師“自編自導自演”的局面,教師應從課程開始時就不斷挖掘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下一階段的學習中,更好地進入角色。
(三)課外實踐
1.社會調查
針對行政管理要解決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利用節(jié)假日、寒暑假開展專題調研,在調查中深入生活、了解社會,如管理學“行政組織“這一章,可以布置“我國省直管縣改革———以綏中為例”“遼?寧省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對策”等。人事制度這一章?可以布置“遼寧政府雇員制”“遼寧公務員考試制度研究”等。在調研過程中,學生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發(fā)袋徇卷、撰寫調查報告等,鍛煉學生的交際溝通、撰寫調查報告的能力。
2.參觀教學法
為了使管理學抽象的理論知識感性化,使學生獲得新知識的同時鞏固驗證已學知識,可以組織學生到政府等部門去實地參觀。參觀法資源鮮活、生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教學空間被極大地拓展,教學同社會生活緊密相聯(lián)。
3.實習
顧名思義,實習就是在實踐中學習,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以鍛煉工作能力。對于應用性極強的行政管理學這一課程而言,實習具有一切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用。為了保證實習的實效,最好應在相對穩(wěn)定的實習基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