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純良
摘要:目前而言,新課改在倒逼整個教育體系進行革新。作為一線教育人員,老師教學的時候最能感受到這種壓力。新課改要求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新時代對學生的要求,但更是對老師的要求。目前小學語文課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正視和解決。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高效課堂
在過去幾十年里,國內教育水平正在階梯式走高。國家?guī)资臧l(fā)展,躋身于第二大世界經濟體。國內涌現出來的尖端人才,都和國內的教育強度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在短時間內獲取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時新時代的新要求下,我們要面臨的問題要解決。國內的人才需求方向正在調整改變,其中對于高素質人才呼聲越來越高。我們也要跟隨時代步伐,改變自身問題。綜合教學中的問題,以及同事間的討論,基于小范圍探討打造高效課堂,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分清主次,重點突擊
解決主次情況的時候,我們從以下兩點來進行。
(一)分清楚課堂上的主次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習慣了閱讀教學的方式教學,以提問的方式來突擊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整個授課過程,老師始終掌握著主動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并沒有得到開發(fā),沒能挖掘出學生的潛力。這個問題,是現存的重要問題之一。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應該分清主次關系。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率先預習總結課業(yè)的重點,最為重點突擊對象。
(二)分清內容的主次情況
為了學生的考試成績,我們常常不厭其煩地檢查學生的作業(yè)。不斷地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狀況全都建立在自律性高低這個點上。這導致很多學生指導問題的解答辦法,也知道怎么獲取好的分數。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解決這樣子的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將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課堂上,將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作出總結,讓學生充分解答問題。同時,讓每個參與到課程當中的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同時,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上闡述課題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完善學生對課業(yè)的認知。全方位,完整地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將不重要的部分,簡單易懂的部分,留給學生自學的空間,可以抽查指導。
二、課下任務,素質教育
課堂上的教學,是知識的傳輸。課堂下的教學,是知識的運用。我們依舊分兩點來解決課下的拓展問題,學生應該從以下兩點來解決學習上的東西,老師應該制定相應的教學備課。
(一)重點知識的解答
在課外運用或者熟練重點知識,這是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時候的重要手段。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以發(fā)揮,在運用知識的過程當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真正對知識爛熟于胸,真正做到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知識的運用才是學習的根本原因,理解學習知識的要點,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從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運用的理念。爭當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樹立正確的知識觀念。
(二)知識的積累和應用
重點知識需要學生率先摸索,一般的知識,不僅僅是短時間內集中訓練和練習就能夠達成的。所以需要長期積累,這是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工作,需要老師親自監(jiān)督。這個課業(yè)的中心思想,和原來的課后作業(yè)一樣,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多地學習和練習。真正做到對知識的運用純熟。老師應該著重應對這種教學當中的難點部分,真正解決這種難題上的東西。長期堅持有效的檢查,讓學生打好基礎。
三、拓展知識,開拓眼界
學生在求知欲旺盛的階段,對于知識的渴求是很強烈的。這個時候,對于那些基礎良好且學習欲望很強的學生,課本知識可能無法滿足。這個時候,應該給學生開放渠道。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國內的名著繁多,老師可以給出書單,讓學生學習的同時多做讀后感的練習。真正完善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真正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同時提高學生素質。
老師的學科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學生。在課外閱讀上面,老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去學習。提升學生素質的同時,幫助學生開拓眼界。針對學生的情況,做出課外對的甄選工作。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差,挑選課外讀物的甄別能力更差。所以為了保證學生在課外讀物上汲取知識,不會去讀無用的課外讀物,同樣需要老師的課外監(jiān)督指導。完善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體系。讓學生學習的道路,更加寬闊平穩(wěn)。經典的文學名著,當做學生的課外讀物,同時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四、加強互動,了解詳情
學習生涯中,學生跟隨老師的實踐是最長的。所以教學過程當中,老師的教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平時學生和老師之間應該有更加緊密的互動,完善教學過程當中所缺失掉的互動部分。課上、課下,學生和老師之間都應該保持相應的互動,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像是情況,進一步了解以后的授課方向。
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對于老師而言是最大的問題。真正做到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解詳細是個很大的工程,但是只要耐心下來,多跟學生互動接觸,也就可以跟學生之間養(yǎng)成良性循環(huán)。讓學生學會跟老師傾訴,學會跟老師問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好地完成老師的授課內容,構建高效課堂。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fā)現?,F階段老師面臨的壓力很大,但這是大家必須要面臨的挑戰(zhàn)。新形勢下,社會需要全面型人才,從小給學生打好基礎,才能真正為社會輸出人才。在過去幾十年里,教育行業(yè)已經推動了國內的總體發(fā)展,接下來的任務是更殘酷的人才更新換代,這是每個老師身上肩負著的使命。
小學階段的學生,應該給出足夠的耐性。在這個時期,學生的一切學習習慣和行為都會為以后帶來影響。任重而道遠,但我們無所畏懼,勇于挑戰(zhàn),相信會給教育事業(yè)帶來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玉琴.探究小學語文如何做到高效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
[2]王春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