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慶安
【摘 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手術室患者術中低體溫狀態(tài)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78例手術室患者為主,研究時間為:2019年02月至2020年02月,按照硬幣兩面法準則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為研究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為對照組,隨后評價患者手術體溫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手術體溫情況:研究組術后體溫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在手術室患者中占據(jù)積極作用,既能改善患者術中低體溫狀態(tài),又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應被大力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手術室;術中低體溫狀態(tài);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239.49【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50-01
綜合護理作為臨床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措施目前已成為影響患者康復的主要措施之一。手術室作為醫(y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shù)手術室患者于手術中會出現(xiàn)術中低體溫狀態(tài),不但會影響患者手術效果,體溫較低時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臨床指出,護理工作貫穿于醫(yī)院工作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提高護理質(zhì)量,確保護理安全性的關鍵因素,因此,強化綜合護理,是有效降低術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改善患者預后的有力保障[1]?;诖?,本次研究對象以我院2019年02月至2020年02月收治的手術室患者為主,并對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后,評價患者手術體溫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78例手術室患者為主,研究時間為:2019年02月至2020年02月,按照硬幣兩面法準則將78例患者分為兩組,即研究組(n=39)與對照組(n=39)。研究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19~68歲,平均(43.50±24.76)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0~69歲,平均(44.50±24.83)歲。將上述資料比對后,P>0.05,不存在差異。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及時調(diào)節(jié)手術室溫度,并對患者采取保溫措施。
研究組:對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心理疏導:多數(shù)手術室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由于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性,病死率高等特性,患者手術前,身心健康易受到嚴重打擊,因此,及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十分必要。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正面溝通及交流,并及時給予鼓勵及關愛,可向患者講解以往治療成功案例,增強患者自信心,緩解其不良情緒。(2)基本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及時調(diào)節(jié)手術室溫度,并為患者增添紅外線輻射措施,增加溫度。同時,可于患者前額固定熱敏皮膚溫度探頭,并接通開關,確保定位光斑與溫度探頭處于同一水平面。(3)綜合護理:將手術中用到的沖洗液、消毒液等液體提前放入恒溫箱中,將其加溫至37攝氏度,以備待用。手術開始前,于操作臺上墊一層溫控毯,并采用電子暖風機進行保溫,確保機器溫度維持在43攝氏度[2-3]。注意:護送患者進入手術室時,避免通過寒冷的過道;并于手術前半小時,調(diào)節(jié)手術室溫度。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體溫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手術體溫情況評價:根據(jù)基礎體溫及術畢體溫進行評估。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評價: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寒戰(zhàn)、術中體溫較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值與不良反應呈正相關。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數(shù)據(jù)資料借助SPSS21.0分析,用t檢驗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平方差[(-x±s)];以卡方(x2)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采用百分數(shù)(%),檢驗結果以P<0.05有差異;P>0.05無差異表示。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體溫情況的比較
2.2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
3 討論
手術室作為醫(yī)院組成的重點科室之一,同時也是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較高的場所,對于手術室護理人員而言,若護理人員不能嚴格按照具體流程實行護理服務,將導致手術室患者出現(xiàn)術中低體溫狀態(tài),不但會增加手術風險,還會影響患者預后。因此,為了更好的提高護理效果,降低患者術中體溫現(xiàn)象,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十分必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畢體溫為(36.68±0.62),高于對照組(35.49±0.23),組間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12%,明顯低于對照組20.51%,組間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在孫瓊, 姜慧萍[4]的研究中,研究組術畢體溫(36.52±0.57)高于對照組(35.34±0.18),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98%低于對照組20.19%;該研究與孫瓊, 姜慧萍的研究結果相差無幾,具有可靠性。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手術室患者中占據(jù)積極作用,既能改善患者術中低體溫狀態(tài),又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應被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潘菊艷. 影響護理人員術中低體溫護理干預應用現(xiàn)狀的相關因素分析[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7, 42(3):414-418.
[2] 徐莉莉, 盧中秋, 林衛(wèi)紅. 手術室積極保暖干預措施對剖宮產(chǎn)術后手術源性低體溫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8, 34(25):1942-1946.
[3] 趙穎, 李荃, 韓蕓, 等. 術中保溫對胃腸開腹手術患者低體溫及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9, 29(13):2000-2003.
[4] 孫瓊, 姜慧萍. 術中綜合保溫護理在預防婦科手術患者低體溫中的效果[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12):2129-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