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玲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文言文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鮮少出現(xiàn),例如蘇教版教材中幾乎未見文言文。隨著部編版教材的投入使用,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不少文言文。我們都知道文言文是通往古典文學大門的必經(jīng)之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主要記述載體。多習文言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認同感。而小學,正是語言文化學習的奠基階段,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編者為何要在小學階段安排文言文的學習。
一、明確目標,把握方向
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學習不同于中學的文言文學習,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小學階段對文言文學習的目標僅是“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與情感”,這里的“詩文”指的就是古詩和古文。但很多小學語文課堂卻將文言文教學目標單純地確立為理解詞義,練習翻譯。學生們根本無暇顧及文言文背后傳達出的情感,也無法體會文言文表達之妙。竇桂梅老師曾評價:這種教法使得文言文給學生的永遠只是關于字、詞和句的煩瑣知識,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人為地拉大了文言文與學生的情感距離。
那么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應該教些什么呢?“課標”中關于古詩文閱讀的評價要求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疾焖麄兡芊駪{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庇纱丝梢姡W階段的文言文學習尤其要注重積累。小學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都是學生喜愛的文學內容,因此在教學時也該側重于采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體會文言文表達與白話文表達的不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著重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如何自主閱讀文言文,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期待。
二、突破傳統(tǒng),激發(fā)興趣
教學目標的確立方向最直接影響著教學模式的選擇?,F(xiàn)行階段,有很多小學語文課堂直接將初中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復制”到小學課堂中來——教師在課堂上逐字逐句翻譯串講;學生們則總是忙于記詞語理解、記譯文。這樣的教學模式將原本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所獲得的都是比較機械的知識,課堂的效率也相對較低。因此,教師要積極對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模式進行探索,突破傳統(tǒng)的講和記的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部編版六上的《伯牙鼓琴》這篇古文是一則民間傳說故事,教學時就可以結合傳說,讓學生課前收集相關的故事,并在班級里講一講,這樣就用故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朗讀先行,提高效率
(一)范讀指引——了解大意
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語言表達相去甚遠,因此,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首先遇到的障礙就是讀。學生對文言文的語速、節(jié)奏、停頓、重音都不了解,這時教師范讀就尤為重要了。教師的有效范讀可以幫助學生正確了解文章大意,感知古文獨特的表達方式。
在范讀時,教師應關注自己朗讀時的語音語調,停頓節(jié)奏,提醒學生留心老師范讀時的語調和語速,繼而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模仿朗讀。在學生學習朗讀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文言文的朗讀技巧,了解文章的大意。如竇桂梅老師在執(zhí)教《宋定伯捉鬼》時是這樣做的——“現(xiàn)在咱們來做一個別開生面的游戲,我說意思,你們來對讀原文,準備好了嗎?”師與生一句一句對讀第一自然段。緊接著竇老師讓同桌相互對讀。這樣的對讀讓學生覺得趣味十足,在朗讀的過程中也理解了文本的大意。
教師的范讀事實上也是在引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教給學生文言文學習最重要的方法。
(二)情境深讀——感悟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進一步提升小學階段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質量以及效率,一定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鑒于小學生的特點以及文言文自身的特殊性,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不高,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依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讓學生沉浸于其中,更真切地感受文本表達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楊氏之子》時,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最后兩句,并和學生分角色朗讀孔平君和楊氏子的對話,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體會楊氏子稚氣且機敏的語氣語調,體會楊氏子語言的幽默風趣。
這樣的情境朗讀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提高文言文學習的效率。
(三)情感誦讀——體會語言
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誦讀是學習的重要手段,尤其適用于古詩文的學習。對于文言文,機械性的一遍又一遍地讀是效率較低的。當學生能夠通過朗讀感受到文言文獨特的表達方式,理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以教學部編版六上的《伯牙鼓琴》為例,文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的語言表達形式是比較特殊的,如果直接讓學生朗讀比較“泰山峨峨,善哉!”,學生可能對倒裝這種句式的表達效果體會得還不夠深入。特級教師閆學老師采取的則是巧妙的誦讀方式———
師:現(xiàn)在你們都是鐘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風!
師:真是一個善聽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這里,教師雖未明言點出這是倒裝句,但在入情入境的悟讀中,學生對這種倒裝句式可以突出贊美情感的用法已了然在胸。這樣的方式也讓學生明白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句式可以采用朗讀的方式來感受文言文之美,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方法與能力。
朱熹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能力。教學文言文時,教師應將“讀”放在第一位,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使學生擁有打開古典文學大門的鑰匙。教是為了不教,良好的方法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作者單位:江蘇汴蘇州高新區(qū)東渚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