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積極致力于高素質(zhì)教師隊伍建設,培養(yǎng)卓越的教育人才,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yè)務精湛、能力卓越的教師隊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這個偉大的時代和國家賦予教師的無上職責和神圣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飽含深情、寄予厚望,多次對教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號召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作為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經(jīng)常叩問,是否已經(jīng)把學習作為自覺的內(nèi)在需求,不斷了解教學改革動態(tài)和學科發(fā)展走向,汲取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學有所需、學有所思、學有所用?是否應批判地學習別人的研究成果,把反思作為成長的階梯,剖析他人的思想和見解、消化別人的言論,形成屬于自己的認識。人人爭做“名師”。要真正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與擔當,真正認識到“名”的深刻含義,真正做到“名”副其實。
一是“名”在信念堅定。理想信念決定了一個人的方向,也決定一個人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一個沒有理想信念的人無法成為一位稱職的教師,更不要說成為一位名師了。教師要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全過程,嚴肅認真對待自己的職責,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二是“名”在思想引領。教育是心靈的溝通、靈魂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對話,教師尤其是名師,應該成為具有教育思想的學者。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統(tǒng)籌學科專業(yè),兼顧科學、文學、藝術、哲學、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提升抓住事物本質(zhì)和掌握事物規(guī)律的能力。多學習一些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觀點、理論理念,注重繼承和發(fā)展。中國教育界的老前輩呂型偉先生曾強調(diào):“如果沒有傳承,那就沒有什么思想創(chuàng)新可言?!?/p>
三是“名”在實踐創(chuàng)新。要多從當下的教育實踐提煉,主動了解經(jīng)濟社會變革的趨勢,準確把握新時代學生成長的特征,努力掌握學生成長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把所學所悟?qū)佑诮逃虒W實踐,通過實踐去檢驗,通過檢驗去反思,通過反思去提升,從而不斷凝練升華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師,特別是名師要積極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途徑;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科學的質(zhì)量觀,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按一個標準、一個模式簡單劃一地評價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四是“名”在社會擔當。教師,特別是名師不僅要做好自己本職工作,更應具備家國情懷,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胸懷天下、心系未來,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與中國夢緊密結(jié)合起來,樹立“為國育才、為民育子”的教育情懷。要引領區(qū)域教育發(fā)展,要通過思想研討、送教下鄉(xiāng)、支教講學、工作室結(jié)對幫扶等多種方式,帶動和幫助本地區(qū)及其他地區(qū)、薄弱學校的教師共同發(fā)展。
(遼寧省興城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