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東
摘 要:音樂藝術教育是中職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素質(zhì)人才培養(yǎng)背景下,加強學生音樂素養(yǎng)下的德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價值出發(fā),探討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音樂教育;藝術教育;德育工作;音樂德育
引 言
德智體美教育是中職院校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但是以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德智體美教育并沒有在學生中形成一定的滲透。這樣的情形之下,讓學生從音樂中來培養(yǎng)德智體美的意識是十分有效的,音樂教育一定要充分利用音樂教育趣味性濃厚這種性質(zhì)充分向?qū)W生滲透德智體美。
一、中職院校音樂教育在德育體系中的價值
第一,中職院校音樂教育是德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今中外,音樂教育的功能一直受到重視,“樂教”的教化功能在我國先秦諸子百家的普遍認同。中職院校學生做為普通的青年大學生,尤其自身特色,既有眾多的積極樂觀情緒,也存在焦慮、困惑、悲觀等實際問題,環(huán)境適應能力、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學習能力等需要疏解和緩解。音樂與德育兩者兩者相輔相成,德育需要音樂教育的情感平臺,既能陶冶情操也能宣泄感情;中職音樂教育只有主動納入德育教育的范疇才可能在院校安身立命,豐富德育教育體系,加強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第二,中職院校音樂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中職院校需要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的新載體,在產(chǎn)教融合的北京下,和諧校園的構建不能缺少音樂教育的作用。中職教育進入了新時代,德育教育被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中職院校音樂教育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音樂教育可以滲透入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yǎ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從《黃河大合唱》到《我的祖國》,都能教育中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從《春天的故事》到《中國夢》,都是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精神的體現(xiàn);還有大量的古典名曲和民族音樂等等,都是可以寓教于樂的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1]。
二、音樂藝術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性策略
2.1融入多元化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眼界
當前社會發(fā)展已經(jīng)突破地理界限,大學生作為今后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不僅需要掌握良好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需要具備遠大的眼光和目標,從而可以很好地在社會發(fā)展中樹立高尚的價值觀,很好地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元化的音樂形式以及元素,很好地讓學生透過音樂作品很好地感受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價值,進而能夠提升學生感受音樂知識的能力,達到提升學生德育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音樂教育還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在眾多的文化知識中逐漸樹立自己的價值觀,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很好地健全學生的人格[2]。
2.2增強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
中職院校音樂教育不僅包括音樂欣賞與專業(yè)學習的課程,還包括音樂藝術實踐的相關活動,這些活動在表演形式上有許多集體合作的項目類型,如聲樂合唱、器樂合奏、舞蹈群舞等,這種合作性強的音樂實踐活動,單獨依靠個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所有參演人員學生必須要具備較好的全局觀與大局意識,相互之間進行有效配合、集體合作、協(xié)調(diào)同步才能完成。大學生在排練組織節(jié)目的過程中,使他們不僅得到了社會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學生在跳舞、演唱、演奏音樂的過程中,切身體會到個人與個體、個體與集體的均衡、協(xié)調(diào)的感受。從中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們彼此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協(xié)作、共同創(chuàng)造的團隊精神。而這種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和精神是大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做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因此,音樂教育有助于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而這種團隊集體主義意識的養(yǎng)成,也無形之中推動著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并起到了獨特的積極
作用!
2.3搭建音樂實踐平臺拓展學生的素質(zhì)能力
實踐是檢驗教學的主要途徑,因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音樂實踐平臺,在藝術實踐中全面地拓展學生的素質(zh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注重校內(nèi)音樂實踐平臺的構建,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和自信心積極地參與到校內(nèi)的音樂活動中,展現(xiàn)學生的藝術風采。同時,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拓展校外實踐平臺,讓學生有更多走出去的機會,與更多具備卓越才華的音樂人才,共同學習和交流,借助更加廣闊的藝術平臺展現(xiàn)學校音樂教育的成果。唯有如此,才能使學校的音樂教育真正的運用到實處,才能真正地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價值。顯然,只有內(nèi)外實踐平臺的積極拓展,學生才能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檢驗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逐漸地積累經(jīng)驗,構建全面的素質(zhì)能力[3]。
2.4課外活動中不斷滲透德智體美思想
我國教育界的口號向來是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發(fā)展,日常課程中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了教導文化課上,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導不夠到位,音樂課程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點,讓學生在幸福的氛圍中成長,充分展現(xiàn)德智體美精神。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舞蹈以及歌唱的形式,讓學生有一個強烈的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學??梢越M織學生發(fā)揚雷鋒精神讓學生去敬老院給老人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讓學生能夠?qū)⑿√斓睾痛筇斓厝诤系揭黄?,從而明白該怎么做人,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通過這些課外活動的開展,將教育的內(nèi)涵貫徹其中,讓學生能夠?qū)⒌掠衤鋵嵉綄嶋H生活中。將音樂和其他學科相比,音樂學科能夠滲透一定的審美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感情的交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院校各門課程教育過程中,音樂作為重要的課程之一,教師可以結(jié)合音樂知識而開發(fā)出德育教育的新途徑,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掌握德育知識,為塑造科學的價值觀以及人格帶來積極作用。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為了可以很好地提升高校學生的德育能力,在音樂課程中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德育知識。隨著教育教學的研究不斷深入,促使音樂教學工作中很好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充分發(fā)揮音樂的德育培養(yǎng)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媛.我國音樂教育管理的問題與探索[J].北方音樂,2018,(20):169.
[2] 鄒萱萱.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J].黃河之聲,2018,(15):123.
[3] 王玉.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芻議[J].才智,20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