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丹丹
【摘要】從根本上來講,教育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質的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在本科教育會計專業(y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與時俱進,針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完善,使會計教學改革呈現(xiàn)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當前,我國人才市場日益成熟完善,進一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使教學改革持續(xù)推進,確保優(yōu)質教育資源能夠實現(xiàn)共享。結合這樣的情況,本文有針對性地從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生的供需矛盾,學生的發(fā)展要求等相關方面作為切入點,進一步提出本科教育會計專業(yè)教學改革的建設要求和關鍵內容。
【關鍵詞】會計本科教育? 表層? 會計教學改革
一、針對學科課程建設進行不斷的細化,貫徹落實課程負責人制度
會計學是工商管理類十分關鍵的學科,當前,在新時代背景下,現(xiàn)代社會呈現(xiàn)出網絡化、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特征,因此針對會計學科建設而言,也要進行不斷的細化,實現(xiàn)科學合理的發(fā)展,在學科課程建設方面要有效分成課程建設規(guī)劃,課程教學管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課程考核制度科學、規(guī)范等一系列三個方面,在每一個方面都要把課程作為中心來有效展開。針對教學過程的檢查制度進行有效落實,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投入程度,使作業(yè)布置更切實可行,針對學生進行檢驗,要充分體現(xiàn)出過程性、階段性的檢驗,針對學習的教訓和經驗進行有效總結。除此之外,要把會計學科課程建設作為切入點,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針對課程的設置組織等相關內容進行有效規(guī)范,使每門同頭課程有同一個教師負責,同時把它作為院系內部針對教師年終進行獎懲和考核的關鍵指標,所確立的崗位責任主要包括:組織、制訂同頭課程教學內容與進度計劃;規(guī)定課程作業(yè)數(shù)量和評判標準;組織期中、期末考試的出題、閱卷工作,定期針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向本院系進行通報。
二、針對會計課程的教學考核體系進行有效改革
(一)有針對性的改革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從整體情況來看,教學松懈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切實可行的考核體系,無法真正意義上監(jiān)控和考核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通常情況下教學考核都是某些軟指標,不能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出真實的問題,因為缺乏切實可行的考核體系,很多鼓勵教學的措施都無法呈現(xiàn)出應有的效果。當前,某些學校在有效嘗試和推行“學生評教”、“同行評教”、“領導評教”等相關考核模式,此類模式對于教師有一定的壓力,也可以使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然而,某些評價內容往往太過于抽象,通常情況下都會設置某些抽象意義上的問題,例如,教學內容是否符合教學要求等等,通常情況下學生不知道其中的真正含義,也無法獲得其他任課教師的認可,結果導致評價結果缺乏客觀性和標準化。針對這樣的情況,很多院校把它作為教學考核的參考,并沒有納入到正式的考核過程中來,即便納入到考核體系中,但是缺乏切實有效的考核制度的支撐,教師也缺乏應有的教學熱情,甚至使得某些教師反過來為“討好學生”而小心翼翼,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要想是自己考核狀態(tài)有效突破,就需要結合不同課程的具體特點,著重考核教師的教學效果,結合實際情況規(guī)定硬性的指標和要求,確保考核能夠充分實現(xiàn)科學化、程序化、度量化。
(二)有針對性的改革學生學習效果考核方式
從根本上來講,會計學科有著特別強的實踐性,然而,從實踐情況來看,除了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驗課之外,往往過于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師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考核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往往只是局限在期末即進行理論考核,運用書面的形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很多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盲目的做筆記,偏重記憶,死記硬背相關理論知識,針對財務處理的相關內容進行僵化記憶,不具備應有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在學期最后一兩星期進行突擊,往往獲得合格或者中等的成績,而考完把所有知識基本上忘光,缺乏實踐性和主動性,由此導致學習的效率十分低下,從而導致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質量平平,高、精、尖人才十分欠缺。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著重做好理論和實踐的多樣化、全程式的考核,突破一次性考試的弊端,根據(jù)學生的真實成績和實踐技能進行充分的掌握,以此更有效地體現(xiàn)出教師的真實教學水平。除了進行期末考試之外,還要進行動態(tài)化的輔助考核。學生的課程成績應由期末考試及輔助考核成績綜合決定,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實踐能力考核。例如,在具體的考核過程中,可以在每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加入其中或者月份的考試,通過此類輔助性考試,進一步引導學生及時有效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相關知識進行檢驗和總結。同時有效減輕期末的復習壓力和心理壓力,有效杜絕學生平時不努力,期末“搞突擊”、“碰大運”的心理。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的增加課堂小測試,督促學生認真聽課,及時有效的復習,減少學生逃課的幾率。也可以推行平時的作業(yè)和課程論文。如對《會計理論專題》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提交課程論文,使學生能夠針對課程內容進行更有效的理解,激活其思路,開拓其視野,進一步提出相應的問題,從而通過教師和自身的努力思考和解決問題,也可為成功撰寫學位論文打下基礎。
三、科學合理的應用教學方式,確保教學手段多樣化
(一)針對實踐方式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和改進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充分確保實習基地和分散實習有機結合。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優(yōu)化和完善,公司制企業(yè)進一步發(fā)展,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會計專業(yè)學生能夠把握時代發(fā)展趨勢,充分利用相關實習基地,以此作為良好的實踐平臺。需要注意的是,實習基地不可能容納所有學生,所以學生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自身去尋找適宜的地方去實習,這種實習基地和分散實習的方式有機結合,也要成為實踐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針對相應的實習報告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二)實驗教學體現(xiàn)學科特點和實踐要求
學生快速地將所學與實踐接軌是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高等教育實驗教學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會計實驗教學應先手工模擬,后電腦操作(如:ERP在會計中的應用),二者缺一不可,并以這種方式作為會計實驗教學的初級階段。會計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方向應為ERP的綜合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麗君,娥雨晴.會計學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9).
[2]張亞連.張衛(wèi)杖.應用型會計本科實或教學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2015(8).
[3]劉曉華.應用型會計專生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月刊,2019(5).
[4]楊瑩.會計教學實驗室的功能實現(xiàn)淺析[J].會計之友,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