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傲 張建永 楊遠維
【摘要】目的 對比3DRA、CTA、MRA三種方法診斷腦動脈瘤正確率。方法 將106例疑似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必須進行3DRA檢查方法確診,介入術前同時采用CTA及MRA中一種或者兩種檢查診斷方法。結果 3DRA診斷特異性(100%)、靈敏度(100%)高于CTA和MRA診斷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診斷顱內腦動脈瘤患者時,運用3DRA,更具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
【關鍵詞】3DRA;CTA;MRA;診斷;顱內動脈瘤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2
顱內動脈瘤是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見的病因,致殘率和病死率都很高[1]。為了對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jù),還需合理選擇一項影像技術。目前常用的診斷方式為MRA(磁共振腦血管造影)、CTA(計算機斷層腦血管造影)、3DRA(三維旋轉血管造影),其各具有優(yōu)劣性,而本文為了探索有效、準確的診斷方式,在面對腦動脈瘤患者時,分別采用三種不同診斷方式,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106例疑似顱內動脈瘤經(jīng)CTA或者MRA(有4例術前同時進行CTA和MRA檢查)術前篩查診斷,然后經(jīng)3DRA確診,其中有56例患者是動脈瘤破裂出血并進行急診動脈瘤填塞術,26例患者選擇擇期動脈瘤栓塞;15例患者行3DRA檢查確診動脈瘤;3例患者行動脈瘤手術夾閉術;9例患者經(jīng)3DRA陰性;患者均在2017年01月~2019年12月收治?;颊咧形荒挲g60.5歲;男34例,女72例。
1.2 方法
3D-DSA檢查:飛利浦FD20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機,經(jīng)股動脈穿刺插管,行雙椎動脈和雙頸內動脈血管造影,頸內動脈注射造影劑總量15 mL,注射速率3 ml/s,曝光延遲2 S,椎動脈注射總量10 mL,注射速率2 ml/s,注射延遲3~3.5 S,在三維旋轉造影期間,需在C型臂機下,旋轉210度,并在4.1秒內完成軌跡旋轉掃描一圈,傳輸?shù)胶筇幚砣S工作站約在15秒左右,自動去骨重建為VR圖像。
CTA檢查:西門子Somatom Flash炫速雙源CT,選擇頭頸部CTA,掃描基線聽眥線,掃描覆蓋范圍從主動脈弓到顱頂;先掃描一次容積數(shù)據(jù)做為骨減影蒙片,然后經(jīng)肘正中靜脈注入45 mL造影劑優(yōu)維顯370,注入速度維持每秒4.5 ml/s,然后注入30 mL生理鹽水。監(jiān)測層面主動脈弓層面,當主動脈弓閾值超過100 HU時,4 S后觸發(fā)掃描掃描,掃描參數(shù):120 kv,300 mA,層間距1.5,成像重建方法為最大信號密度投影(MIP)、容積再現(xiàn)技術(VR)。檢查及后處理時間為20~30分鐘。
MRA檢查:超導MR機選擇GE MR750 3.0型號,8通道相控頭部線圈。掃描參數(shù):3D-TOF-MRA:FOV 220 mm×194 mm,矩陣320×256,TR21 ms,TE2.5 ms;層厚1.4 mm,掃描次數(shù)1次,掃描時間4min 1s。描范圍包括顱底到胼胝體層面,采集橫斷面原始數(shù)據(jù)在ADW4.5工作站上進行最大密度投影(MIP)、VR重建及多平面重建。
1.3 觀察指標
無論是≥3 mm的動脈瘤還是<3 mm的動脈瘤,3D-CTA(VR)與3D DSA(VR)對瘤體長徑的測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同時MRA及CTA動脈瘤瘤頸常顯示不清,只對比各項診斷方式價值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23統(tǒng)計軟件,靈敏度、特異度、漏診率屬于x2檢驗,用(%)表示,當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 結 果
106例疑似腦動脈瘤患者,以3DDSA為診斷動脈瘤金標準,動脈瘤總共有164個,其中38個病人為2個及以上動脈瘤;動脈瘤以大小可分為巨型動脈瘤動脈瘤(>2.5 cm)0個,大(直徑1.5~2.5 cm)5個,中(直徑0.5~1.5 cm)54個,小(直徑<0.5~0.3 cm)53個,微小動脈瘤(直徑<0.3 mm)52個;動脈瘤按照部位分頸內動脈109個,大腦前動脈8個,大腦中動脈19個,前交通動脈17個,基底動脈3個,椎動脈5個,大腦后動脈2個,小腦上動脈1個。從表1可以得出3DRA診斷靈敏度及特異度高于CTA和MR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3DRA優(yōu)越性表現(xiàn)在①顱內動脈瘤的存在和數(shù)目。②動脈瘤瘤頸寬度,走向及其與載瘤動脈的關系。③動脈瘤長徑,瘤體寬徑。④動脈瘤穿支血管(起始動脈瘤體的小血管)顯示情況。[3]3DRA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三維旋轉DSA提供了高質量的多方位圖像,有利于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急診首選檢查安全有效。[4]3DRA注射延遲時間加長在曝光對于動靜脈畸形,海綿竇動靜脈瘺的顯示明顯優(yōu)于CTA、MRA,對于手術方案實時提供依據(jù)。對于外院或本院CT已平掃腦出血高度懷疑動脈瘤腦出血或者既往有動脈瘤病史,可直接進行3DRA檢查并同時進行動脈瘤栓塞術,可減少腦卒中手術時間,患者可獲益。缺點是患者和醫(yī)生所受輻射劑量較高,費用較高,需要導管室的密切配合。CTA、MRA具有費用稍低、檢查時間較短、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但對于微小動脈瘤漏診較多,CTA及MRA漏診較多,MRA可用于篩查無癥狀高危人群,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難以顯示具有復雜血流和小的動脈瘤、難以準確顯示動脈瘤的形態(tài)(提示以前破裂的關鍵標志),尤其在瘤腔內有渦流時。
總而言之,3D-DSA、CTA、MRA各具有優(yōu)劣性,但對于腦動脈瘤特別是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而言,3DRA靈敏度及特異性更高。
參考文獻
[1] 虞希祥,張順開,司同國.破裂后顱內動脈瘤介人手術相關并發(fā)癥分析與防治對策[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08,7:406-409.
[2] 游夢星,虞希祥,林永勝.三維CT血管造影與平板DSA 對顱內動脈瘤診斷價值的對比分析介人放射學雜志2011年9月第20卷第9期676.
[3] 李德秀,李春華,趙 年,夏進東.3D DSA在顱內動脈瘤介入診療中的應用.
[4] 黃 強,張世龍,孫永權,等.三維旋轉DSA作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急診首選檢查的臨床價值,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3年8月第1卷第1期(創(chuàng)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