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 吳燕丹 鄭程浩
摘? ? 要:殘疾人既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建設者。運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從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相關法律與法規(guī)、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分析殘疾人體育參與制度保障現狀。殘疾人體育發(fā)展需要有完善的殘疾人體育組織體系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那么,在宏觀層面如何為殘疾人體育參與“賦權”、在微觀層面如何使殘疾人體育參與“增能”是核心問題?;谫x權增能理論,分析樣本省市的殘疾人體育參與困境的深層原因:1)殘疾人體育參與制度有待細化;2)殘疾人體育管理機制有待完善;3)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薄弱;4)殘疾人體育參與的外在增能不足;5)殘疾人體育參與的個人內在增能乏力?;谝陨?,提出樣本省市殘疾人體育參與困境的破解策略,包括進一步完善殘疾人體育政策、法規(guī),以政策與法規(guī)的細化促進殘疾人體育的強化;完善殘疾人體育組織管理機制,提高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等等。
關鍵詞:賦權增能理論;殘疾人;體育參與;困境;制度保障;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G 80-051? ? ? ? ? 學科代碼:040301?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Disabled persons are not only beneficiaries but also important participants and builders of a well-off societ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system guarantee of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particip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disabled people, and barrier-fre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requires a perfect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Then, how to “empower” the disabled at the macro level and how to “increase energy” at the micro level are the core issu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mpowerment and energy enhanc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reasons of the plight of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sample provinces and cities: 1) the sports participation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needs to be refined; 2) the sports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disabled needs to be improved; 3) social support for disability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weak; 4) the external empowerment of the disabled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insufficient; 5) the individual internal empowerment of the disabled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weak.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for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sample provinces and cities, including further improving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to promote the strengthening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with the refinement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ports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 and so on.
Keywords:empowerment theory; disabled people; sports participation; predicament; institutional security; social support
中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不僅包括殘疾人的生存、脫貧、發(fā)展、權益保障,還包括教育、醫(yī)療、體育等方面。殘疾人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據有關研究[1]顯示,中國殘疾人數量已超8 500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需要格外關心和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2016年我國政府就已提出:實施“殘疾人體育健身計劃”,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開展[2]。殘疾人體育參與,是殘疾人實現體育權利的重要途徑。殘疾人通過參與具有康復、健身、休閑娛樂的體育活動,能夠改善心理素質、增進健康、促進社會交往。但是,我國目前殘疾人的體育參與人數并不樂觀,全國經常性參加文體活動的殘疾人人數占比僅為12.9%[3]?,F有的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較為單一、殘疾人體育資源分布不平衡[4-6],難以滿足殘疾人的體育需求,而且殘疾人社會體育組織的作用發(fā)揮不充分[7-8]。殘疾人體育需要有完善的殘疾人社會體育組織體系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那么,在宏觀層面如何為殘疾人體育參與“賦權”、在微觀層面如何使殘疾人體育參與“增能”是核心問題,但解決以上問題在殘疾人體育制度和社會支持方面均存有不足。
本研究以“十三五”期間部分省市的殘疾人體育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河北省的承德市、廊坊市、衡水市,吉林省的長春市、吉林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寧波市、衢州市、余姚市,安徽省的滁州市、安慶市,福建省的福州市、莆田市、南平市、三明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廣元市、綿陽市,云南省的昆明市、大理市,共計7個省20個市的殘疾人聯合會、殘疾人健身示范點、“殘疾人康復體育進家庭”活動的殘疾人體育服務情況進行實地調研,訪談了約200名殘疾人聯合會的體育工作人員、約150名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約150名基層專兼職人員、約300名殘疾人、11名殘疾人體育專家與學者。向樣本省市殘疾人體育工作者共計發(fā)放了650份調查問卷,向樣本省市的殘疾人發(fā)放調查問卷共1 500份,收集了相關資料。結合已有文獻,歸納梳理了殘疾人體育的相關理論,從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相關法律與法規(guī)、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分析殘疾人體育參與制度建設現狀,基于賦權增能理論,分析殘疾人體育參與困境的深層原因,從而提出賦權增能理論視角下殘疾人體育參與困境的突破策略。
1? ?殘疾人體育參與制度建設現狀
1.1? 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基礎上,出臺了與殘疾人體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推動了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如圖1所示)。例如:《全民健身條例》《殘疾人康復體育關愛家庭計劃(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充分體現了我國行政部門對殘疾人體育協同推進的力度及與殘疾人體育相關的政策與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但是,目前的政策與法規(guī)主要是對殘疾人基本體育權利的兜底性保障,對于殘疾人如何行使體育權利的制度性政策還有待完善。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性的政策,具體操作性的細則和措施還有待完善。
1.2? 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
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應包括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各個方面缺一不可。從人口數量來看,占最大比例的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應是公共體育服務的重點,但從樣本省市發(fā)現,大部分城市殘疾人體育的發(fā)展重心偏向于競技體育,這與2019年舉行的“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不無關系。我國殘疾人體育資源相對不足,因此,如何優(yōu)化配置并高效使用這些資源是當前殘疾人體育發(fā)展中的主要社會矛盾。樣本省市的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主要由地方殘疾人聯合會供給,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度較低,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不足(見表1)。地方殘聯對殘疾人體育需求的調研和組織殘疾人體育活動力有不逮,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的滿意度較低和匹配度不高。而且調研省市的地方殘聯多是在“健身周”“特奧日”“殘疾人日”等節(jié)慶時間組織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方式較為單一(見表2),在與殘疾人的互動,以及與其他社會力量多方合作方面創(chuàng)新不足。以殘疾人健身指導員培訓為例,調研中多個省市的殘疾人聯合會在購買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服務時對承接主體的資質不進行考察,對培訓內容和培訓效果不進行評價[8]。對于本研究中的各省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現狀而言,在殘疾人需要什么樣的公共體育服務、如何提供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如何提高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效率等方面,均需進一步深入思考。
1.3? 無障礙設施建設
當前,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更多地被認為是“福利救助”而非“基本權利”。從“2018年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的“扶弱助殘”“陽光助殘”這些高頻詞就能體現出當前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主要是從殘疾人的“受助者”視角而言。而基于殘疾人的基本權利的“體育參與”的理念還未形成。從無障礙設施建設來看,目前,本研究中的不同省市的大部分“殘疾人體育健身示范點”雖然建設了無障礙設施,但無障礙設施還不夠完善、建設還不夠符合標準,盲道、無障礙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設還有待完善(見表3),而且有些無障礙設施存在使用不夠便利、缺乏維修,閑置和破損現象。
2? ?賦權增能理論在殘疾人體育參與研究中的運用
2.1? “賦權增能”的內涵及理論主張
賦權增能理論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保障方面的研究中[9-10]。有學者將賦權增能理論運用于社會治理工作中[11]。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賦權增能理論多用于管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中。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一些社會問題逐漸凸顯,賦權增能理論被運用于社會組織管理、殘疾人社會工作、社區(qū)治理等多個方面[12-14],為研究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提供了理論支撐?!百x權增能”是一個動態(tài)的、多層次的概念體系,其內涵主要體現為3個方面: 一是宏觀上完善政策、法規(guī)、制度,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二是中觀上提高社會組織和管理機構的服務效率,以及提高弱勢群體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三是微觀上增強弱勢群體的權利感和自我效能感。賦權增能理論主張,針對弱勢群體應完善社會保障和社區(qū)服務體系,幫助他們參與社會活動[15]。這一理論為殘疾人體育參與的賦權增能提供了理論基礎。
2.2? 基于賦權增能理論的殘疾人體育參與
賦權增能理論視角下的殘疾人體育參與主要包括2個方面:“賦權”和“增能”?!百x權”指為殘疾人賦予體育參與的權利,消除他們在體育參與、體育活動選擇與決策方面的無力感,應以政策、法規(guī)、制度賦權為前提,管理機制賦權為保障、社會環(huán)境賦權為基礎。完善殘疾人體育參與的政策、法規(guī),加強頂層設計和基層落實,建立與殘疾人體育相適應的權利保障機制;推動殘疾人體育管理體制與機制創(chuàng)新,賦予殘疾人社會組織相應的體育自治權和管理權,完善殘疾人體育參與機制;為殘疾人體育參與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的社會支持。“增能”包括2個層面:外力推動增能(也稱“外在增能”)和個人主動增能(也稱“內在增能”)。外在增能是通過開發(fā)適宜殘疾人參與的體育項目,提高殘疾人的運動技能;通過改造體育器材或設施,提高殘疾人對體育器材或設施的操作能力;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輔導,使殘疾人在體育參與過程中增強其對自身體育參與的管理能力。內在增能是殘疾人通過對體育參與權利的認知,提高自身的體育參與度(如圖2所示)。殘疾人體育參與的“賦權”和“增能”是統(tǒng)一的,“賦權”是手段,目的在于“增能”,“增能”是“賦權”的結果。因此,要立足中國國情,結合中國殘疾人體育發(fā)展現狀,為殘疾人“賦權”“增能”,這是當前促進殘疾人體育參與的可行策略。
3? 賦權增能理論視角下中國部分殘疾人體育參與困境的深層原因
3.1? 殘疾人體育參與制度有待細化
公共體育服務制度具有規(guī)制、引導、評價的作用[16]。本研究中的樣本省市關于殘疾人體育參與的法規(guī)和政策還不健全。當前,有關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的法規(guī)與政策多見于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出臺的“意見”“通知”,例如,《關于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殘疾人文化體育工作“十三五”實施方案》,側重于指導各地體育局和殘疾人聯合會的殘疾人體育工作,不屬于對殘疾人個人體育參與的指導性文件①。而且,殘疾人使用的體育器材、設施、體育場地等方面均存在特殊性,現行的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相關政策與法規(guī)主要對殘疾人享有的體育權利和義務作了原則性授權,但并未對不同類型、不同殘疾等級的殘疾人體育參與權利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或辦法[17]。此外,樣本省市的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監(jiān)督與評價機制尚有待完善,例如:《殘疾人自強健身示范點建設辦法(暫行)》提出了“示范點”建設需要滿足的基本條件,而對于殘疾人的體育參與權利如何行使、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如何評估還不夠細化。
3.2? 殘疾人體育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在引導、組織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樣本省市的部分政府行政部門需進一步明確權責[18],協同治理機制有待完善,溝通與聯絡渠道有待健全,聯動機制有待強化?!度窠∩碛媱潱?016—2020年)》中指出: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開展[19]。但在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推進實施過程中,殘疾人體育主要由各級殘疾人聯合會推動開展,樣本省市的殘疾人聯合會與體育行政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聯動不充分。筆者根據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結果發(fā)現,樣本省市的殘疾人體育管理機制還有待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樣本省市的殘疾人聯合會、體育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間的溝通與聯絡機制不健全,協同工作機制有待完善。2)部分省市的基層殘疾人聯合會的單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較少以殘疾人體育需求為導向,缺乏政策落地評估機制。3)樣本省市的殘疾人體育組織不健全,工作人員緊缺,大部分基層殘疾人聯合會由“宣文科”兼顧開展體育工作,較少有專門設立的殘疾人體育管理中心,而且殘疾人體育管理人員也普遍較為緊缺。
3.3? 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社會支持薄弱
首先,樣本省市對殘疾人體育的人文關懷有待增強。雖然樣本省市對殘疾人體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平等、參與、共享”的殘健體育融合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新聞媒體對殘疾人體育的關注度有待提高,殘疾人體育的新聞報道多以“特奧日”“殘疾人健身周”等為主,對其他的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報道較少[20]。其次,樣本省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不足。無障礙設施是“殘健融合”發(fā)展的基本要求[21]?!皻埣踩梭w育健身示范點”是殘疾人體育參與的重要場地,但是,樣本省市在盲道、無障礙衛(wèi)生間等設施建設方面還有待完善。此外,適宜殘疾人的體育器材數量有限,且使用率不高。最后,樣本省市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經費有限,主要以地方政府和地方殘疾人聯合會的財政撥款為主,體育經費來源比較單一,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經費更為有限。
3.4? 殘疾人體育參與的外在增能不足
首先,樣本省市的殘疾人聯合會與體育行政部門的聯系不緊密。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屬于全民健身活動范疇,但當前樣本省市的各級殘疾人聯合會與體育行政部門聯系不夠緊密,殘疾人聯合會開展的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沒有與體育行政部門形成協同作用,針對殘疾人的公共體育服務不充分。其次,樣本省市的殘疾人體育組織培育和建設力度不夠,缺少為殘疾人科學健身提供指導、評估、監(jiān)測的科技性服務,而且也少有開發(fā)適合殘疾人使用的體育輔具、運動裝備等。在體育器材與設施的開發(fā)和改造、體育項目設計和改編等方面,缺乏精準性和適用性,尤其對重度殘疾的殘疾人的體育參與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對殘疾人參與群眾性體育活動有一定的影響。最后,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缺乏。樣本省市的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有待加大,并且對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公共體育服務缺乏績效獎勵機制,從而對樣本省市的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人員穩(wěn)定性產生了影響。
3.5? 殘疾人體育參與的個人內在增能乏力
一方面,樣本省市的殘疾人對體育權利的認知不足,對殘疾人體育權利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的宣教力度不夠,樣本省市的大部分殘疾人對有關體育權利的法律與法規(guī)不了解,對體育權利如何行使一無所知,這些殘疾人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存在“心理無權感”。另一方面,樣本省市的殘疾人體育參與主體意識不強。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在高層次需求滿足之前,低層次需求必須得到充分滿足。對于樣本省市的殘疾人而言,相較于就業(yè)、教育、康復,體育參與并非是其最迫切的需求,相當一部分殘疾人不會主動學習有關體育健身的方法和知識,不會主動參與體育政策、法律、法規(guī)的宣教活動和培訓活動,其體育參與的個人內生動力不足。
4? ?賦權增能理論視角下殘疾人體育參與困境的破解策略
4.1? 進一步完善殘疾人體育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以細化促強化
建立健全殘疾人體育參與制度是保障殘疾人體育權益的根本途徑[22]。體育政策、法規(guī)是殘疾人體育參與的根本依據。1)樣本省市要逐步完善殘疾人體育參與的政策與法規(guī)。要立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結合當地經濟發(fā)展水平,進一步完善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相關政策與法規(guī),逐步出臺一些針對性強的政策,進一步細化法規(guī)條款[23]。2)樣本省市要進一步完善促進殘疾人體育參與的規(guī)章。進一步完善公共體育場地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細化殘疾人體育器材與設備的使用說明,加強殘疾人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的培訓,修訂“暫行性”的規(guī)章,增強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便捷性。3)樣本省市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操作性強的殘疾人體育參與實施細則和實施方案。樣本省市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操作性強的殘疾人體育實施細則,并要根據各地實際適時修訂實施細則,促進殘疾人體育參與的各項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