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全
摘 要:發(fā)展校園足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足球項目的普及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磨煉意志品質,并帶動學校體育的改革發(fā)展,是以校園足球為載體,發(fā)揮其“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本文從校園足球的心理效益,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執(zhí)教策略,校園足球心理訓練的金字塔,教練員的地位、角色和責任,以及心理訓練原則和思路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理論闡述,以期為今后校園足球心理訓練的方法設計和實施做準備。
關鍵詞:校園足球;心理訓練;足球意識;心理效益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9-00-03
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fā)展,推進校園足球普及,發(fā)揮足球育人功能。2015年7月,教育部、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5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國家層面如此推動一個運動項目在校園內普及,重視程度之高是史無前例的。為什么選擇足球項目?推進校園足球發(fā)展意義何在?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指出:“發(fā)展校園足球是為了體現體育的育人功能,讓更多人學會足球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磨煉意志品質,并帶動學校體育的改革發(fā)展。”推動校園足球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擴大足球人口,培養(yǎng)足球后備人才,更重要的是把校園足球作為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培養(yǎng)青少年的“健全人格”,以校園足球為載體,發(fā)揮其“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然而,校園足球的育人功能不是僅僅通過訓練和比賽就無條件發(fā)揮作用的。只有在足球的教學、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地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導和管理,才能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多種心理能力以及規(guī)則意識、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堅強意志等品質。作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如何更好地融入學校環(huán)境,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需要我們深入挖掘足球項目的心理價值,掌握校園環(huán)境中足球心理訓練理論和方法。本文將重點闡述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論問題,為校園足球心理訓練的方法設計和實施做準備。
一、校園足球的心理效益
足球作為以技能為主導的同場對抗類的集體運動項目,在教學、訓練和比賽中,可以鍛煉多種心理能力,發(fā)揮多種心理效益,包含了從微觀的感知覺促進到宏觀的人格養(yǎng)成。
(一)運動感知
足球比賽場地大、參與人數多,在雙方爭奪球權和爭取射門得分的對抗過程中,球員需要對球、隊友和對手的位置、移動方向、移動速度等做出準確的觀察和判斷,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這需要球員具有良好的注意和觀察能力,準確的時間知覺、空間知覺和速度知覺。在以傳接球、控制球和射門為核心的技能形成過程中,球員對球的性質和運行規(guī)律的準確把握需要形成高度精確的專項化知覺,即球感。長時間的足球專項練習可以提升運動相關的多種感知覺水平。
(二)知覺運動技能
知覺運動技能是感知覺高度參與的運動技能,體現在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和準確性上。在足球運動中,對抗、移動、控球等技術在復雜的運動情境中需要快速應變、動作靈活、協調流暢,同時對動作的精細性和準確性有很高的要求。長時間的足球練習可以有效提升知覺的準確性和動作技能水平。
(三)足球意識
比賽場上的專項意識是一種在長時間訓練后形成的高級心理過程,是對專項運動規(guī)律深刻認識的一種體現。足球隊員準確、快速、高效、合理的決策和行動過程就是良好足球意識的具體體現。足球意識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區(qū)域和位置意識、移動意識、動作準備意識、配合意識、冒險意識和攻守轉換意識等。
區(qū)域和位置意識是球員場上分工配合的基礎,在小球員的早期培養(yǎng)和練習過程中尤為重要。移動意識體現在球員在觀察、判斷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改變位置和方向的過程。向哪里移動、如何移動反映了球員的基本戰(zhàn)術素養(yǎng)。動作準備意識是指球員完成動作前的準備意識,體現在傳接球、射門及防守動作前的位置和身體姿態(tài)的調整,是動作完成質量的前提和保證。配合意識是隊友間為實現某種戰(zhàn)術目的的集體思維形式,是實現戰(zhàn)術目標的保證,是球隊戰(zhàn)斗力的重要基礎。冒險意識是球員對攻守時機的判斷和把握能力,以出其不意的行動和承擔失誤的風險博取最大收益。攻守轉換意識是球員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是球權轉換過程中思維和行動的快速轉換,從而在第一時間把握由攻轉守或由守轉攻的最佳時機。有效的指導和長時間的專項練習可以促進足球意識的形成。
(四)思維和決策
足球訓練和比賽情境中充滿了大量的思維和決策過程,每次攻守行動的選擇和變化就是一次思維和決策過程。搜集何種信息、如何加工并做出預測和決策行動,會通過球員的行為表現出來,體現了球員的思維和決策水平。球員的個人戰(zhàn)術行動的合理性,以及球隊的配合默契程度都是思維和決策能力的體現。有目的的個人戰(zhàn)術行動訓練和集體思維訓練可以有效提高這一能力。
(五)健全人格
足球的訓練和比賽中提供了豐富的功能情境和情感體驗。在訓練和比賽中,球員要學會面對各種困難,體會勝負得失,理解個人與團隊、義務與責任、尊重與包容、規(guī)則與公平、付出與收獲等多種關系和價值原理,從而形成健全人格。
二、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執(zhí)教策略
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fā)展速度較快,不同階段有著鮮明的特點,他們從事足球活動的動機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教師只有對各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有較準確的把握,采用恰當的執(zhí)教策略,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和訓練效果。為此本文梳理了不同年齡段學生與足球教學相關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執(zhí)教策略(表1)。
三、校園足球心理訓練金字塔
開展校園足球心理訓練應該遵循一定的順序,不同年齡段的內容和重心也有所不同。小學階段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足球參與動機,并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足球學習的自信。學生因為喜歡而從事足球活動,教師就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足球的快樂和成就感,從而建立自信。避免追求單純的比賽結果。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運動感知覺和知覺運動技能以及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足球意識是校園足球心理訓練的核心內容,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應該進行重點訓練,并貫穿在各個年齡段。學生進入青春期階段,社會意義逐步增強,這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的最佳時機,并應貫穿日后學習生涯,形成學生的自覺意識??傮w而言,校園足球心理訓練應自下而上形成從興趣、動機、感知覺、專項思維和意識,再到人格完善的重要品質的金字塔形狀(圖1)。
四、教練員的地位、角色和責任
教練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為自身的形象、運動能力和權威身份,他們經常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教練員對學生的影響力往往比家長、任課教師,甚至比班主任影響更大。校園足球的教練集多種角色于一身:學校里他們首先是教師;足球場上他們是教練;場下他們與隊員是朋友;生活中他們有時又像是家長。因此,教練員是實施校園足球心理訓練和立德樹人任務的最佳執(zhí)行者。為此,教練員首先應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這是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根本;第二,教練員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在教學和訓練實踐中把傳授技能與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相結合;第三,掌握設計訓練和比賽的方法。教練員在實施校園足球心理訓練過程中,應重點承擔以下責任。
(一)激發(fā)興趣、滿足需求
學生們從事足球活動,首先是為了獲得樂趣,尋求新的體驗,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們。教練員要保護好孩子們的運動興趣,不可過早地進行成人化的、枯燥的重復性練習,更不能為了追求比賽結果而提出過高要求。練習活動的設計及比賽要求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難度適中,循序漸進,讓學生在訓練和比賽中實現需求的滿足。
(二)傳授技術、引導思考
中小學階段的足球訓練,多以技術傳授為核心。技術練習不是抽象和孤立的標準化動作的重復,應更多地體現實戰(zhàn)背景下的技術運用。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技術運用的時機和變化,促進多種足球意識的形成。
(三)鼓勵信心、激發(fā)動機
年齡低于12歲的孩子會將教練員看成一面鏡子,并通過他們看到自身的能力。因此教練員要經常鼓勵孩子的行為,不能過多地糾正,盡量減少批評,從而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合理設置練習難度并提供積極的反饋,滿足學生尋求認可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fā)起不斷學習和接受挑戰(zhàn)的內部動機。
(四)建立團隊、培養(yǎng)責任
集體項目的魅力就在于通過團隊的努力實現共同目標。建立團隊是教練員執(zhí)教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的重要渠道,讓每一名隊員都承擔起團隊中的一部分責任,形成團隊歸屬感并愿意為之付出,這是育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五、心理訓練原則和思路
開展校園足球心理訓練,首先要對校園足球訓練的內容和結構進行再認識。訓練內容一般包括體能訓練、技術訓練、戰(zhàn)術訓練和心理訓練,傳統的觀念認為體能是基礎、技術的關鍵,比較重視體能和技術訓練,戰(zhàn)術訓練相對滯后,心理訓練常常是放在最后或賽前,甚至缺失,訓練結構是一個金字塔形(圖2左),教案或訓練計劃中也經常把體能、技術、戰(zhàn)術和心理分開,并按比例劃分。這無形中將訓練內容人為地割裂開,不利于球員綜合能力的提升,訓練方法的設計和運用也受到了局限。球員在場上的表現是在心理和意識支配下,體能、技術和戰(zhàn)術能力的綜合體現。體能、技術、戰(zhàn)術和心理的關系在理論上可以分開討論,但在實踐中無法分離。因此,校園足球訓練結構應理解和表現為相互交叉和包含的結構(圖2右),即體能訓練不應是脫離足球比賽技術和戰(zhàn)術背景的田徑場或力量房的簡單、枯燥的訓練,而是應該根據技術和戰(zhàn)術需求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技術訓練要在戰(zhàn)術需求的背景下,在一定體能強度基礎上進行的。技術訓練不應是動作規(guī)范性的抽象化的重復動作練習,而是要體現出技術運用的戰(zhàn)術背景和變化;戰(zhàn)術訓練的同時也是對體能水平和技術精湛程度的檢驗。
校園足球心理訓練不應該是獨立于技術、戰(zhàn)術和體能訓練之外的高深的、神秘的方法,心理訓練應該融入到足球的專項訓練之中,做到“心理-技術”結合、“心理-戰(zhàn)術”結合、“心理-體能”結合、“心理-團隊”結合,做到“無心理不訓練”。
(基金項目:北京市屬高校長城學者培養(yǎng)計劃項目,編號:CIT&TCD20180335)
(首都體育學院? 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