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62000)胡媛媛 趙凱歌 馬鶴
此次選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就診的60例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性原則將其劃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經調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此次反復呼吸道疾病相關標準,且所有患者及其親屬均對此次研究目的以及內容有所了解,兒童監(jiān)護人等簽訂相關知情同意協議。觀察組3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區(qū)間為3~9歲,平均年齡為(4.2±0.5)歲,患病時間為2~5天;對照組3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區(qū)間為2~6歲,平均年齡為(3.1±0.2)歲,患病時間為3~6天;綜合比較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其他一般資料方面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因此具有一定可比性。
針對對照組兒童,此次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括對患兒呼吸狀況的檢測、服藥指導以及常規(guī)護理等內容[1]。而觀察組兒童則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對病房環(huán)境進行有效控制,依據兒童實際病癥程度對室溫進行調節(jié),溫度控制為18~22攝氏度左右,而濕度控制為55%,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對室內進行定期通風以及消毒處理,確保室內空氣的流通效果。在病房內還播放兒童喜歡的動畫片,轉移其注意力并穩(wěn)定其治療情緒。其次對患者進行實施病情檢測,每個四小時對患兒體溫進行測取,如若發(fā)現突發(fā)性變化時則立即做好記錄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進行干預。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評估,發(fā)現其它特殊問題及時與醫(yī)生進行溝通,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此外,兒童在體溫過高時,往往難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對于護理人員應當注重對患兒體溫變化的監(jiān)視,當患兒出汗后應當立即予以擦拭,及時更換衣物,當期體溫高于38度時,則應當立即采取藥物以及物理形式進行降溫處理?;谛睦韺用嫱瑯有枰o理人員進行全方位干預,即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有效協助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負面情緒的宣泄,針對相關治療成功案例等提高家屬治療信心,促使其鼓勵孩子配合治療。此外,護理人員針對預防感染以及健康指導等均做相關護理干預,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多發(fā)季節(jié),應當適當提升患兒的營養(yǎng)以及體育鍛煉,依據氣候等不同對醫(yī)院環(huán)境以及患者衣物進行適應性變更[2]。
此次針對兩組患者退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并發(fā)癥設置觀察指標,基于SPSS20.0版本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對于計數資料采用平均數與標準差表示即±s,基于卡方進行校驗,實際當P<0.05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際兩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其各方面數據指標對比結果如附表所示。
作為兒科較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反復呼吸道感染主要發(fā)生于7歲以下兒童[3]。一旦兒童感染該疾病,且為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極有可能導致呼吸道永久性感染疾病,甚至帶來其他后遺癥情況[4]。因此對該疾病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治療與護理尤為重要。而就目前而言,多數小兒在接受治療與護理中實際依從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兒童甚至產生抵觸心理。此次基于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是一種圍繞兒童展開的一系列護理措施,充分考慮兒童心理發(fā)育不成熟等特點,為其營造良好的治療氛圍,依據心理教育與健康宣傳等手段,有效降低兒童患者并發(fā)癥以及疾病復發(fā)情況,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由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際觀察組患者其住院時間以及退熱時間等相較于對照組均降低,且患者出現并發(fā)癥情況明顯得到改善。由此可見,基于綜合護理干預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具有較好的效果。此外,基于患者及其親屬對于該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實際基于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對該組護理模式普遍表示支持,這也側面說明該護理模式具有較高的適用性與推廣價值。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