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第一人民醫(yī)院(512000)饒貴優(yōu) 林燕 劉曉松
心理治療形式包括三種,即家庭心理治療、個別心理治療、集體心理治療,通常被臨床用于治療心身疾病、人格障礙、性心理異常、神經(jīng)癥以及行為障礙患者,在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療過程中,來訪者、治療師為主體,強調(diào)消除患者癥狀、改造患者人格、矯正患者不良行為。本文以76例精神科收治的患者為觀察對象,重點探討了心理治療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的觀察對象為76例精神科患者,接收的時間為2018年3月~2019年3月,通過電腦隨機法,實施分組探討,即常規(guī)組38例、研究組38例。研究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22~65歲,平均(34.7±3.3)歲。常規(guī)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22~68歲,平均(34.5±3.7)歲。兩組臨床資料P>0.05,均衡一致,可分組探討。
1.2 方法 常規(guī)組38例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研究組38例則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心理治療,即:①醫(yī)護人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緊密交流,向患者傳達美好的語言,以緩解其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憧憬未來生活?;颊呷羰歉械娇謶植话?、焦慮時,醫(yī)護人員可通過握手、拍背、撫摸頭部等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情感支持,讓患者加強治愈的信念。②掌握患者病情,以緊密護患關系,主動、積極與患者交流,合理評估患者精神狀態(tài)。然后圍繞評估結果,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通過支持性、理解性等治療方式,安撫患者情緒,減輕其不安心理,消除其恐懼感。③圍繞患者實際治療情況,輔以科學合理有效的康復治療。包括認知心理治療、心理疏導。與此同時,要求家屬積極、主動參與到心理治療活動中來,為患者爭取更多的家庭支持。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治療后第1周、治療后第4周、治療后第8周,用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漢密爾頓HAMA焦慮量表,對患者抑郁、焦慮情緒進行合理評估,分值越高,說明患者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②治療后,用本院自擬量表統(tǒng)計兩組患者依從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為[n(%)],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為(),予以t檢驗。P<0.05提示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
2.1 兩組HAMD、HAMA量表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HAMD、HAMA量表評分對比結果高度一致(P>0.05),研究組治療后第1、4、8周時的HAMD、HAMA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附表。
附表 兩組HAMD、HAMA量表評分對比
2.2 兩組依從性對比 研究組依從性達到了92.11%,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76.32%,組間差異顯著(P<0.05)。
對于精神疾病患者,臨床除了用藥治療之外,還要圍繞患者心態(tài)變化,加強有效的心理疏導。結合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臨床療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復[1]。本文中,在常規(guī)用藥治療精神科患者的基礎上,觀察了心理治療的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后HAMD(11.4±2.3)分、HAMA(10.5±2.5)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15.4±1.7)分、(16.8±1.9)分,組間差異顯著(P<0.05)。提示心理治療效果確切。這是因為心理治療過程中,通過支持性、理解性療法,主動與患者溝通、積極交流,為患者提供權威性建議,進而促使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念。精神疾病患者大多都存在妄想、幻覺、情感不協(xié)調(diào)、孤僻以及行為被動等現(xiàn)象,實施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擺脫過去,走出陰影,面對現(xiàn)實,重新拾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2]。除此之外,研究組治療依從性92.11%也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76.32%,組間差異顯著(P<0.05)。
總而言之,針對精神科患者而言,心理治療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而且還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