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玲
【摘 要】目的:分析在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的治療中全程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在我院就診的46例肺結核病咳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案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抽簽法進行隨機分組處理,分別為對照組(n=23例)和實驗組(n=23例)。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則采用全程護理,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咯血癥狀持續(xù)時間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組間各項觀察指標數據經統計學軟件驗證處理后發(fā)現,兩組患者在住院時間、咯血癥狀持續(xù)時間和生活質量評分等數據方面差異較大,P﹤0.05。結論:在肺結核并咯血患者治療中應用全程護理,有助于患者住院時間和咯血癥狀持續(xù)時間的縮短,且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也較高,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全程護理;肺結核;咯血;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3--01
肺結核是一種由病毒感染所引發(fā)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患者在發(fā)病后會出現戴瀚、納差、咳痰、咯血和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且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患者還有可能出現胸腔積液、肺纖維化等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還會對生命造成威脅。我院為探究全程護理在肺結核并咯血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抽取了部分在我院就診的肺結核并咯血患者進行了臨床對比研究,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就診的46例肺結核病咳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案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抽簽法進行隨機分組處理,分別為對照組(n=23例)和實驗組(n=23例)。為驗證兩組患者是否符合本研究中各項觀察指標的比較標準,對組間一般資料數據進行了統計學軟件驗證處理,結果發(fā)現: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3:10,相較于實驗組的12:1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3.29±2.41)歲,相較于實驗組的(63.57±2.37)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本研究中各項觀察指標的比較標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相同的對癥治療方案,其中包含隔離和異煙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等藥物的使用,患者具體的藥物使用劑量遵醫(yī)囑。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用常規(guī)護理,其中包含用藥指導、生活護理、健康知識宣教、心理干預和飲食干預等內容。
實驗組患者則在治療過程中施行全程護理。首先,在患者確診后,護理人員應當第一時間對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分析,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一般資料等數據進行護理干預方案的制定。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引導患者熟悉病房位置和醫(yī)院環(huán)境,并向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緩解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并叮囑患者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應當及時通知醫(yī)生。其次,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期間應當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予以患者相應的心理疏導,并主動與患者進行攀談,向患者講述外界新聞和生活趣事,引導患者進行聽歌、讀書等簡單的愛好,幫助患者維持樂觀的治療心態(tài)。最后,護理人員應當予以患者飲食干預,在詳細了解患者口味后在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進行食譜的制定,并叮囑患者及其家屬相應的飲食禁忌,保證患者營養(yǎng)支持的同時避免病情加重。并且,護理人員應當叮囑患者注意休息,盡量避免劇烈的活動,避免病情加重或結核病毒傳染。待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應當予以出院指導,再一次向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告知患者避免前往人口密集場所,出門注意進行口罩的佩戴,并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避免病情反復[1]。
1.3 評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咯血癥狀持續(xù)時間,并在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百分制,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進行分數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對組間各項觀察指標數據差異進行驗證比較,軟件版本為SPSS 22.0,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咯血癥狀持續(xù)時間和生活質量評分均應用()進行表示,若P值小于0.05則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經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咯血癥狀持續(xù)時間和生活質量評分等數據進行驗證比較后發(fā)現,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咯血癥狀持續(xù)時間均要短于對照組(P﹤0.05),且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平均生活質量評分也要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結核分支桿菌是引發(fā)結核病的病原菌,當人體感染結核分支桿菌后便會成為病毒攜帶者,通過飛沫等呼吸道傳播途徑便會導致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播,傳染性較強。據統計,上世紀40年代我國肺結核的病死率高達200/10萬,但隨著建國后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死亡率已降至19/10萬,但仍為其他類型傳染病致死率之和的兩倍以上,對患者的生命會造成嚴重的威脅[2]。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逐漸嚴重,各類呼吸系統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提升。因肺結核起病緩慢且病程較長,早期癥狀以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為主,患者往往認為只認為是簡單的呼吸系統疾病,而不加以重視,導致了病情的加重和傳染范圍的擴大。在本研究中,為改善肺結核咯血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用了全程護理模式在肺結核并咯血患者治療中進行了護理干預,該措施從患者入院至出院這一過程中均予以了患者全面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并通過入院指導、心理干預、生活干預、飲食護理、健康知識宣教和出院指導等護理內容提升了治療效果,促進了患者的恢復,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咯血癥狀持續(xù)時間,對患者病情的康復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3]。
參考文獻
陳紅. 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研究[J]. 智慧健康,2019,5(27):92-93.
高曉莉. 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16):277-278.
楊潔. 全程整體護理干預對肺結核咯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9,19(0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