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張珮雯 李衛(wèi)麗
【摘 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診護理路徑在一氧化碳中途患者搶救的應用。方法:研究對象為9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并實施不同的護理方式。對兩組患者吸氧時間及生活質量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各項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診護理路徑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搶救中效果確切。
【關鍵詞】 急診護理路徑;一氧化碳中毒;搶救;應用
秋冬季節(jié)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發(fā)季節(jié),多發(fā)地區(qū)為農(nóng)村或其他偏遠地區(qū),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表現(xiàn)為機體嚴重缺氧,會對患者的器官功能造成嚴重損傷,患者吸入一氧化碳的時間越長,那么隨著一氧化碳的濃度升高也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所以應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實施合適的護理方式,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2]。為了能夠有效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搶救效果,本研究以2018.1-2018.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詳細研究內(nèi)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1-2018.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使用隨機分組法將這9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兩組名稱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例數(shù)均為45例。對照組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20例和25例,最低年齡為8歲,最高年齡為79歲,平均年齡為(42.5±3.6)歲,其中輕度中毒患者15例,重度中毒患者21例。中度中毒患者9例;觀察組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22例和23例,最低年齡為9歲,最高年齡為80歲,平均年齡為(43.5±3.9)歲,其中輕度中毒患者14例,重度中毒患者20例。中度中毒患者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較小,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將常規(guī)護理方式應用于對照組;將急診護理路徑護理應用于觀察組。主要環(huán)節(jié)如下:(1)建立專門的急診護理小組,能力較強、經(jīng)驗較多的護士擔任組長,各小組成員加強對一氧化碳中毒相關知識的學習并定期開展護理路徑培訓。(2)急診分診。及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分析,提前為患者打開綠色通道,將相關情況上報給臨床醫(yī)生,并提前準備好相關設備及儀器。(3)轉運護理。在轉運環(huán)節(jié)中,護理人員應迅速建立好兩條靜脈通道,嚴密監(jiān)控患者心電具體情況,假如患者具有呼吸不暢表現(xiàn),應立即為患者進行輸氧治療。(4)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有詳細的認知和了解,如患者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等,為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應具有針對性。在開展健康教育時應盡量使用易于患者理解的詞語,避免使用較多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可以使用圖畫、多媒體的形式向患者展示相關疾病知識,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產(chǎn)生原因、使用煤氣及煤氣爐相關注意事項、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知識、一氧化碳中毒治療方法等,使患者能夠全面理解。(5)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要有耐心地進行解答,將病情具體情況、治療方式及過程等詳細告知患者,防止患者出現(xiàn)焦慮、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吸氧時間進行嚴密觀察。實施搶救1周后,將Barthel指數(shù)評量表用于患者生活質量評估,該表的滿分為100分,如果分數(shù)小于40分則說明患者尚不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仍需依賴他人,如果分數(shù)在40分-60分之間則說明患者中度依賴他人,仍不完全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分數(shù)在61-99分則說明患者輕度依賴他人,仍不完全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如果分數(shù)為100分則說明患者已經(jīng)具備生活自理能力,不需要依賴他人。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對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如果P<0.05則說明組間對比差別較大,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
2 結果
兩組患者吸氧時間及Barthel分數(shù)對比 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吸氧時間分別為(6.84 ±0.73)min和 (3.25 ±0.42)min;對照組與觀察組的Barthel分數(shù)分別為(64.32±1.87)分和(77.87±7.20)分,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別較大,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一氧化碳多產(chǎn)生于沒有燃燒徹底的炭物質中與氧氣在人體中血紅蛋白的親和力相比,一氧化碳的親和力大概是氧氣的200-300倍,當一氧化碳進入身體后首先便會與血紅蛋白迅速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這將會使血紅蛋白本來的抗氧水平迅速下降,更會致使組織器官功能嚴重下降,對組織細胞和大腦皮質造成嚴重損害[3]。假如患者吸入了較多的一氧化碳,還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嚴重影響,也可能會導致精神障礙疾病[4]。一氧化碳的癥狀表現(xiàn)主要為頭暈、乏力、昏迷等,如患者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對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根據(jù)相關研究[5]表明,優(yōu)質的護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增強治療效果。
根據(jù)本文研究可知,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吸氧時間分別為(6.84 ±0.73)min和 (3.25 ±0.42)min;對照組與觀察組的Barthel分數(shù)分別為(64.32±1.87)分和(77.87±7.20)分,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別較大,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P<0.05)。所以將急診護理路徑應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患者可以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及患者的生活水平。
綜上所述,在開展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搶救時,使用急診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減少搶救時間,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采納。
參考文獻
[1] 崔彩莉.小兒肺炎采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7,8(2):89
[2] 覃凱.探究急診護理路徑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45):122-123.
[3] 范飛艷.納洛酮治療一氧化碳中毒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33):36-37.
[4] 王心怡.納洛酮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評價[J].中國處方藥,2019,17(09):90-91.
[5] 劉中亮.急性中毒208例病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9,14(10):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