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誼花
【摘 要】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癥患者治療中雙心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共計抽取70例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我院進行治療,將其隨機分兩組,對照組治療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治療中實施雙心護理,分組對比患者護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況以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結果:研究組護理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癥患者治療中雙心護理模式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zhì)量,提升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緒,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雙心護理模式;常規(guī)護理;慢性心衰;抑郁癥
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開展,治療中護理干預措施也在不斷完善,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1],基于此,抽取70例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我院進行治療,探究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癥患者治療中雙心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計抽取70例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我院進行治療,將其隨機分兩組,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2.3±2.1)歲;研究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62.4±2.3)歲;患者均符合慢性心衰的診斷要求;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患者均無精神異?;蛘咭庾R障礙情況;患者均未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均無肝臟、腎臟、心臟、呼吸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等疾病;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參與要求以及注意事項均完全知曉,且自愿配合;70例患者基線資料分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治療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基礎教育,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醫(yī)囑要求開展各項護理干預[2]。研究組治療中實施雙心護理,患者入院后及時與其建立有效溝通,介紹醫(yī)院以及病區(qū)的基本環(huán)境,緩解患者因陌生產(chǎn)生的恐懼感和抵觸情緒,拉近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3]。與患者溝通過程中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家庭環(huán)境、文化程度以及民族信仰等,以便于對患者綜合情況進行評估,根據(jù)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為其選擇相適合的音樂或者視頻等轉移其對于疾病的注意力放松心態(tài),緩解患者的痛苦,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及時對其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同時叮囑患者家屬加強對患者的陪伴和鼓勵,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4]。
1.3 觀察指標
詳細統(tǒng)計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改善情況,患者護理后HYHA分級與護理前相比改善2級以上為顯效,與護理前相比改善1級為有效,與護理之前相比未見改善甚至有所下降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35×100%。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護理前后抑郁情緒進行評分,評分越高,患者抑郁情緒越嚴重,分組計算評分均值后進行組間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分析,(x±s)表示計量資料(t檢測),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x2檢測),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組對比70例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改善效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改善顯效19例,有效14例,無效2例,有效例數(shù)為33例,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改善顯效10例,有效15例,無效9例,有效例數(shù)為26例,有效率為74.29%;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經(jīng)計算x2=5.285,P=0.022;差異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分組對比70例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
研究組患者護理前HAMD評分為(25.3±5.6)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前HAMD評分為(26.4±3.5)分,經(jīng)計算t=0.985,P=0.328;70例患者護理前HAMD評分分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HAMD評分為(6.4±2.2)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HAMD評分為(11.5±3.2)分,經(jīng)計算t=7.769,P=0.000;研究組患者護理后HAMD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心衰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終末期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慢性心衰的發(fā)生會加重患者的不適感受,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患者會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抑郁情緒, 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輕生等嚴重情況[5]。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護理后HAMD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癥患者治療中雙心護理模式的實施能夠促進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改善,緩解患者的不適感受,同時能夠緩解患者的抑郁情況,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6]。
綜上可知,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癥患者治療中雙心護理模式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zhì)量,提升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緒,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慧昭,譚玉蓮.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抑郁癥傾向的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8):30-31.
[2] 劉虹. 帕羅西汀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抑郁癥200例[J]. 中國藥業(yè),2012,21(9):63-64.
[3] 耿介立,俞羚.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處理指南: 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卒中協(xié)會的健康職業(yè)者指南[J]. 神經(jīng)病學與神經(jīng)康復學雜志, 2013,10(1):33.
[4] 謝曉艷.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和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 51(1):91-98.
[5] 張愛民,常艷敏.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水平與冠心病的關系[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8):1064-1065.
[6] 雷小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性分析[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6):6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