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霓,朱 虹,高逸鋒
(重慶科技學院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重慶 401331)
教育資助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做好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能上學”、“上好學”,發(fā)揮教育斬斷貧困代際的傳遞作用,是踐行“不忘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钡闹匾e措;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做好學生精準資助工作,有利于為國育才、為黨育人,推動建設教育強國,是踐行“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必然要求。在國家資助政策的整體布局下,重慶市高校學生資助也日趨完善。郭小萍指出:目前重慶市已經全面建立獎、助、貸、勤、免、補的多維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每年籌集高校學生資助金27億元,確保不讓學生因經濟問題失學。
2019年,我市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進一步優(yōu)化,從資助政策制度設計和資助工作實施機制上,為資助的全過程提供了保障。通過“新生路費資助”、“入學綠色通道”、獎助學金及勤工儉學等制度,確保了高校學生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后“三不愁”。同時,從市教委層面,更加注重資助育人的工作。2018年,重慶市全面開展與資助育人相關的經驗交流會,會上各個高校相互分享育人成果,將“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一同構建物質、道德、技能、精神四合一的資助育人機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學生資助良性循環(huán)。
以重慶科技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為例,2017-2019年,經學校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shù)為每年7 000余人,通過國家助學金、困難補助、生活費補助、路費補助、假期慰問的方式,每年獲得資助人數(shù)為7 000余人,幾乎100%資助全覆蓋。
自構建全國高校資助政策體系以來,在資助的廣度和力度上對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經費投入也明顯增加。使更多經濟困難大學生得到經濟上的資助,減輕生活壓力。但是,該項政策的實施效果能否得以有效落實,還需進一步跟進與觀察。
本研究著重參考了2016-2018學年期間,2016-2018級普通本科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將困難學生的學業(yè)情況,與全校學生的平均水平進行了橫向比較,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困難學生整體情況均好于全校平均水平,對困難學生的資助在其學業(y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中的學業(yè)效果,主要參考了學業(yè)平均績點、掛科率、獲得獎學金比例、勤工助學參與率、就業(yè)率等維度進行了比較分析。
學業(yè)成績反映了一個人在處理信息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的綜合情況,同時,也是個人自我效能感、情緒管理能力等心理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通過學校2016-2018三個年級近三學期的學業(yè)成績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業(yè)平均績點明顯高于全校平均水平0.3個績點,充分說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資助保障的情況下,學業(yè)表現(xiàn)良好。(統(tǒng)計如圖1~3所示)
圖1 2016級學生近三學期成績基點統(tǒng)計Fig.1 Statistics of score base point of students of 2016 in recent three semesters
圖2 2017級學生近三學期成績基點統(tǒng)計Fig.2 Statistics of score base point of students of 2017 in recent three semesters
圖3 2018級學生近三學期成績基點統(tǒng)計Fig.3 Statistics of score base point of students of 2018 in recent three semesters
重慶科技學院2016-2018級學生近三學期考試掛科統(tǒng)計如圖4~6所示,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看出,經濟困難學生考試掛科率明顯低于全校平均水平,基本上是低于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可以說明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更努力,學習效果比其他學生更好。資助既保障了學生經濟條件,也激勵了學生有更好學習的態(tài)度。
圖4 2016級學生近三學期考試掛科統(tǒng)計Fig.4 Statistics of failing the exam of students of 2016 in recent three semesters
圖5 2017級學生近三學期考試掛科統(tǒng)計Fig.5 Statistics of failing the exam of students of 2017 in recent three semesters
圖6 2018級學生近三學期考試掛科統(tǒng)計Fig.6 Statistics of failing the exam of students of 2018 in recent three semesters
我校獎學金是基于學生的學業(yè)情況、操行評價及競賽參與等綜合情況進行的分類設定。獎學金的獲獎情況,能充分說明個體綜合能力的水平。我校2018年學生獲獎學金統(tǒng)計如表1。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經濟困難學生獲得獎學金比例遠高于非經濟困難學生,特別在國家獎學金和校長獎學金這些更高獎勵方面,經濟困難學生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這也說明獎助學金的條件要求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激勵效果更加明顯,更大程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向上、奮斗拼搏的精神。
表1 困難學生與非困難學生獲獎統(tǒng)計Tab.1 Statistics of awards of student, with or without financial difficulties
圖7 困難學生與非困難學生獲獎統(tǒng)計Fig.7 Statistics of awards of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financial difficulties
在國家資助政策系統(tǒng)中,作為一種間接資助的方式,勤工儉學在高校資助體系中尤其重要。不僅為經濟困難學生搭建了一個平臺,還能夠為來自農村和偏遠山區(qū)的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這項政策的實施讓學生有機會在校內勤工儉學,提前進入社會學習、開展實踐活動。此外,還能夠從不同角度提升各項素質和技能,為將來進入社會創(chuàng)造條件。根據(jù)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參與勤工助學方式以學校的勤工助學崗位、創(chuàng)業(yè)實踐基地和暑期社會實踐為主。在參加勤工儉學后,對個人技能、社會工作經驗等方面都有不明顯提高。目前,在校生中的大部分經濟困難學生有參加勤工助學的意愿或經歷,在參加勤工助學后,有92.3%的學生從中得到幫助,不僅得到勞動報酬,緩解經濟壓力,而且能夠獲得寶貴的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
表2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勤工助學意愿Tab.2 Willingness of students with family economic burden taking part-time job while studying
表3 勤工助學政策實施效果統(tǒng)計表Tab.3 Statistical table of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aking part-time job while studying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就業(yè),不僅對學生個人的未來具有影響作用,同時對國家實現(xiàn)教育強國以及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就業(yè)是學生大學學習的重要目標,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yè)更是資助工作的重點,根據(jù)學校多年的就業(yè)情況分析得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yè)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可以看出在學校的幫助下和學生的努力下,受資助學生的就業(yè)效果良好。
表4 2016-2019屆家庭經濟困難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統(tǒng)計表Tab.4 Statistical table of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y from 2016 to 2019
本調查研究在資助政策受助者方面,從其學業(yè)績點與掛科、獎學金獲獎、勤工助學參與意愿及效果、就業(yè)比率等維度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這些數(shù)據(j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助政策的實施為受助者帶來了較為全方位的幫助,為其順利完成大學學業(yè),學生成長成才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盡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業(yè)效果表現(xiàn)較為突出,但在高校資助政策的實施方面,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加強,從而有利于資助效果在除學業(yè)以外的其他方面予以提升。
獲得資助金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如何使用的,資助金主要流向哪些方面,目前,對這個部分的系統(tǒng)管理和相應的獎懲措施還比較缺乏。如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資助金,將其最大限度地作用于個人的全面成長成才,是高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需要思考的問題。重慶市某些高校通過曬賬單等活動,提高了學生合理使用資助金的意識,但如何讓資助金的使用更加積極正向,從外在引導到內在自覺,高校資助政策的后期管理需加以思考。
作為一種處世態(tài)度,感恩是對他人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之情,同時也是資助育人活動的主要目標之一,在獲得幫助時銘記于心,能夠激發(fā)受助學生內心的情緒與動力,促使其主動要求自己通過實際行動報答、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F(xiàn)階段,高校普遍缺乏對受益學生的感恩教育,缺乏激勵他們奮發(fā)學習的精神動力,有時候感恩教育只是走走過場,沒有深入觸動受助學生的心靈。這樣在資助政策面越來越廣的情況下,受助學生逐年增多,管理和教育好這些學生對于高校來說任重而道遠。
獲得資助后,大部分學生能夠思想意識積極、行動態(tài)度正面認真,積極學習、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得到資助后,無法正確看待資助金的作用,認為這種幫助的必須的、應該的,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存在錯誤的價值觀和金錢意識,導致資助金被任意使用,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學生也難以在思想層面升華對資助育人工作的認識,久而久之便偏離了資助育人工作的本質和初衷。因此,高校工作者、輔導員需要及時、有效、長期的對受助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感恩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與理性的金錢觀念。讓受助學生在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國家和高校資助政策的內涵和初衷,以此激勵受助學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過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和社會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