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江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529500)馮麗嬌 姚影 馮海斌
慢性心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也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1]。中老年群體是慢性心衰竭發(fā)病的重要人群,在我國當前社會發(fā)展中,慢性心衰竭患者的發(fā)病幾率在顯著提升。如果不能科學的做好慢性心衰竭患者預(yù)后工作,將會影響到患者自身健康[2]。通過血清胱抑素C水平對比分析,可以將患者慢性心衰竭的各項指標作出判斷,對于患者的預(yù)后治療工作實施而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3]。在一系列的臨床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血清胱抑素C水平與慢性心衰竭患者的預(yù)后處置具有重要關(guān)聯(lián),所以本研究選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血清胱抑素C水平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yù)后的相關(guān)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49例。其中A組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齡(61.32±6.32)歲,B組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齡(62.35±5.25)歲。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且患者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血清樣本采集,進行血清胱抑素C水平檢測。其中B組患者以試紙免疫法檢測為主,經(jīng)過試紙檢測識別,記錄相關(guān)結(jié)果。A組患者以血清學檢驗分析為主,方法如下:首先,對患者進行清晨空腹靜脈血采集處置,靜脈血采集兩管,各5ml。其次,以微粒子捕捉免疫法進行NT-proBNP水平的定,以免疫濁法檢測CysC濃度,以統(tǒng)一測血清法進行SCr生化指標檢測分析,對LVEF檢測中以行超聲心動圖檢查為主,對患者檢測分析,記下相關(guān)指標檢測結(jié)果,用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檢查分析。最后,針對患者血清學檢測結(jié)果進行標記,針對不同患者的預(yù)后治療給予不同的用藥。主要用藥從阿司匹林、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和CEI/ARB等四種藥物用藥上進行對比。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心力衰竭指標、患者心力衰竭治療前后指標及患者心力衰竭治療用藥情況,其中患者心力衰竭指標對比從(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動脈氣血檢測分數(shù))NT-proBN、(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ysC和(血漿)SCr等指標進行了對比。而患者心力衰竭治療用藥對比中,則主要從阿司匹林、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和CEI/ARB等四種用藥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作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x2)校驗;計量資料用(t)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心力衰竭指標對比 A組患者心力衰竭指標與B組患者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1。
2.2 患者心力衰竭治療前后指標對比 A組患者治療后心力衰竭指標對比顯著好于B組(P<0.05),見附表2。
2.3 患者心力衰竭治療用藥情況對比 A組患者心力衰竭治療用藥情況與B組患者相比無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附表1 患者心力衰竭指標對比(n=49/±s)
附表1 患者心力衰竭指標對比(n=49/±s)
組別 LVEF/% NT-proBNP/pg/mL CysC/mg/L SCr/μmol/L A組 47.38±6.20 510.33±102.36 1.52±0.25 90.00±30.00 B組 65.25±6.25 272.25±85.36 0.86±0.36 70.00±20.00 t 22.360 80.325 8.366 72.363 P 0.014 0.001 0.037 0.004
附表2 患者心力衰竭治療前后指標對比(n=49/±s)
附表2 患者心力衰竭治療前后指標對比(n=49/±s)
組別 時間 LVEF/% NT-proBNP/pg/mL CysC/mg/L SCr/μmol/L A組 治療前 38.65±6.32 510.33±102.36 1.58±0.58 95.00±55.22治療后 43.65±9.32 230.22±56.32 1.09±0.56 88.32±40.15 B組 治療前 38.69±5.25 272.25±85.36 0.96±0.21 85.00±30.00治療后 58.36±4.52 183.25±25.33 0.88±0.14 70.00±20.00 t 24.336 69.332 6.988 75.213 P 0.013 0.001 0.045 0.004
附表3 患者心力衰竭治療用藥情況對比[n(%)]
慢性心衰竭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癥,在我國當前社會發(fā)展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發(fā)病人數(shù)在逐漸增加。通過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可以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身體狀況進行判斷,便于及時對患者治療處置[4]。尤其是通過LVEF、NT-proBN、CysC和SCr等指標的對比分析,更是可以判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現(xiàn)有狀況。當慢性心力衰竭發(fā)作過程中,患者自身身體素質(zhì)水平會出現(xiàn)差異,對患者自身的身體機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各項指標的檢查和判斷中,可以通過指標的處置,為患者慢性心力衰竭預(yù)后處置提供指導,便于醫(yī)護人員及時為患者用藥,從而提升患者治療水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選定的兩組患者中,通過對患者血清胱抑制素C水平檢測比較,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了患者檢測判斷,為患者檢測判斷工作的處置和實施提供了幫助,展示出了患者檢測救治水平。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心力衰竭指標對比發(fā)現(xiàn),患者在治療之前的心力衰竭指標檢出上,A組患者的心力衰竭檢出情況要明顯的高于B組,這說明在A組患者心力衰竭檢測過程中,以血清學檢測分析為主,提升了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檢出水平,為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和處置提供了幫助,實現(xiàn)了對患者診斷處置的科學性控制。而B組患者在臨床診斷過程中,由于患者診斷中的檢測方法影響,使得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檢出率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后續(xù)患者預(yù)后處置中,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預(yù)后效果,該點在附表2中可以看出,通過對患者治療后的心力衰竭指標對比發(fā)現(xiàn),A組患者的心力衰竭指標恢復情況明顯好于B組患者,由此驗證了患者檢測中方法選擇的重要性,為患者救治工作實施提供了幫助。在兩組患者治療用藥的情況對比中得出,兩組患者在治療用藥過程中,主要以阿司匹林、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和CEI/ARB等四種藥物為主進行了預(yù)后處置,但是總體來說,患者預(yù)后用藥中的差異不夠顯著,患者的預(yù)后實施效果也沒有影響。而在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檢測過程中,在各項指標的檢測過程中,得出了各項指標與患者慢性心力衰竭預(yù)后處置之間的關(guān)系,即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呈正相關(guān),血清胱抑素C水平越高,患者慢性心力衰竭預(yù)后治療的實施效果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