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 邵頔 楊媛媛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新時代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當前在校大學生大多是“95后”的年輕人,他們思維敏捷、容易接納和消化新鮮事物,渴求成長成才。因此,回顧總結我國學者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研究,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新時代高等院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行模式,對進一步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著實際的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傳播現(xiàn)狀;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9-00-02
一、國外價值觀教育傳播研究概述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出現(xiàn)了文化反叛浪潮,青年的反叛思想和行為尤為活躍。自此,學校的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對于價值觀教育的研究更是逐步深入和拓展,現(xiàn)在已經形成了多種理論學派。
從對社會核心價值觀本身的研究來看,不同國家的學者,針對不同的現(xiàn)實狀況,對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有著不同的理解。美國學者克拉克洪在研究價值觀概念和核心價值觀內容時,建立了價值取向模型,該模型提出了三種人性價值取向,分別是人性本善、人性本惡以及善惡兼而有之。[2]羅伯特·貝拉研究了西方國家核心價值觀,他在《美國人生活中的個人主義和公共責任》這本書中明確認為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的核心。這些西方國家普遍將個人主義價值觀奉為圭臬,并十分推崇在此基礎上衍生而來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核心價值觀。[3]除此之外,學術界對以宗教為根本理念的核心價值觀、以老撾、越南、古巴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以新加坡、韓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的核心價值觀也已進行了較為充分的研究。
從對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的研究來看,西方國家注重將核心價值觀教育灌注于日常思想教育之中,在教育的方法上將體驗式、浸潤式的方法和知識和理念傳授結合起來,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其中,勞倫斯·科爾伯格是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的代表人物,該理論的核心是認知和發(fā)展。他首創(chuàng)了“三水平六階段”的品德發(fā)展模式以及與此相關的一系列道德教育策略,他認為德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因而主張在德育的過程中要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對道德的認知能力,包含個體道德發(fā)展觀、學生主體觀、道德滲透觀,以“道德討論法”和“公正團體法”為主要內容。[4]尤爾根·哈貝馬斯是價值商談理論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他在在其著作《交往與行為理論》一書中寫道,交往行為是個體在交往后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能毫無保留地使自身行動計劃變得合作化的一切內在活動。[5]路易斯·拉斯思、梅里爾·哈明、悉尼·西蒙等人是價值澄清理論代表人物,該理論包括四個基本構成要素:關注生活;接受實然;激發(fā)深刻的思考、反省;培養(yǎng)個體的能力。[6]體諒關懷理論的創(chuàng)立人是彼得·麥克菲爾和尼爾·諾丁斯等,該理論著重指出了情感因素對于道德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認為道德教育應當從關懷人的基本需要出發(fā),把培養(yǎng)青少年成為學會體諒和學會關心的人作為道德教育的關鍵。[7]社會行動理論由美國學者紐曼提出,他認為德育的關鍵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行動能力上,因此他主張把道德教育和環(huán)境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之上構建一套社會行動的計劃。[8]
國外學者關于價值觀的研究,涵蓋了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多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對我們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不足之處在于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關于如何培育核心價值觀的系統(tǒng)性論述相對缺乏。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內傳播現(xiàn)狀分析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要堅定信仰、積極傳播、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黨中央的號召下,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和方法成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之一。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來源和研究過程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經歷了一個逐漸深化認識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至黨的十六大(2002年)開幕期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處于萌芽階段;黨的十六大(2002年)至十八大(2012年)開幕期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被提出,成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前提;黨的十八大(2012年)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和內涵被正式提出,自此開始了多途徑的培育和踐行。[9]不少研究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其他世界文明成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軔的重要來源。[10][11][12]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闡釋來看,郭建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意義、原因現(xiàn)狀、實現(xiàn)途徑等作了深刻解析。[13]許俊主編用通俗易懂、生動詳實的案例剖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地位影響和踐行要求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闡述。[14]田心銘指出“以人為本、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質。[15]
從對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整體研究來看,學術界主要從宏觀層面上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包括建立長效機制的內涵、原因、方法等。邱偉光、張耀燦系統(tǒng)性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16]羅洪鐵和陳淑麗對“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概念進行了界定,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各個組成要素之間互相關聯(lián)、交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具有導向、協(xié)調、整合和規(guī)范等功能。[17]馬奇柯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組成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制度規(guī)范、內在關系和機制運用等四個方面,具有層次性、目標性、規(guī)律性、適應性等特征。[18]劉偉提出人的需要理論是確立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的內在前提,人的主體性理論是確立思想政治教育說服機制的主體條件。[19]
從高等院校在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發(fā)揮的長效機制研究來看,張斌和駱郁廷等學者提出,為了構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需要從需求機制、決策機制、實施機制、評估機制、激勵機制以及保障機制等幾個方面著手進行。[20]鄧純余提出了長效機制運行的目標體系,包括基礎性、決定性和終極性目標,以及理論灌輸、信息傳播和實踐育人三種模式、隱性教育模式。[21]曹喜龍?zhí)岢龈咝P枰獦嫿òu價、學習、保障、滲透以及激勵機制在內的多元化長效機制。[22]白顯良提出構建長效機制的三個關鍵點,即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做好“三落”工作——落細落小落實、做好“三全”育人工作——全程全員全方位、做好“三恒”工作——恒常恒久恒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