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網絡新媒體的應用在教育領域中變得更加廣泛。大學生思政教育是大學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會大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思政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重視對網絡新媒體的應用,這有利于思政教育內容的準確傳達,使思政教育給大學生帶來更大的積極作用。為了能讓大學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合理地應用網絡新媒體技術是一個有效的方式。本文首先對大學思政教育現(xiàn)狀進行分析,同時對大學思政教育中應用網絡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劣勢進行探討,最后對大學思政教育中網絡新媒體的應用策略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為大學思政教育中應用網絡新媒體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大學思政教育;網絡新媒體;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9-0001-02
一、大學思政教育現(xiàn)狀分析
相比于十幾年前的大學生而言,現(xiàn)在的大學生已經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并成長于互聯(lián)網和電子游戲的環(huán)境中,所以很多大學生都有以自我為中心和性格獨立的特點。因為身處于網絡時代中,大學生可以自主地搜索網絡信息,并根據自己的傾向來解讀信息。如今的互聯(lián)網中包含了來自各個方面的信息,大學生難免會受到一些輿論的影響,從而形成較為極端的思想。如果這時教師沒能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大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思想偏激的情況。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方式,將很難獲得好的效果,甚至會遭到學生的抵觸和反感。網絡新媒體的出現(xiàn)為教學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教學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網絡新媒體無疑對傳統(tǒng)教學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教學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需求,因為大學生在互聯(lián)網的支持下能快速、及時地收集多方面信息,并能根據這些信息進行自我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法,這對于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那么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大學思政教育中應用網絡新媒體的優(yōu)劣勢
(一)優(yōu)勢
網絡新媒體的出現(xiàn)是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的,網絡平臺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的傳輸和接收,因此可以說網絡新媒體具有平臺屬性。對于這種特性,大學思政教育應該加以充分利用,并以此來提升思政教育內容的傳播力度,例如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來實現(xiàn)思政教育內容的傳播。除此之外,網絡新媒體也能為思政教育教師提供更多的案例和素材資源,為大學生理解思政教育內容提供幫助和引導作用,通過在網絡新媒體中相互交流和溝通來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內涵。網絡新媒體的影響力會使得大學生更愿意接受那些原本抽象的思政教育知識,從而幫助大學生理解思政教育理論內容。思政教育內容往往是較為枯燥乏味的,大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而通過網絡新媒體則能夠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理論變得更加豐富,例如加入一些教學案例,這種案例可以以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從而促使思政教育內容的傳輸,同時也更有利于大學生的理解和吸收。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利用網絡新媒體進行信息的獲取和理解,能夠顯著提升思政教育內容的學習效率。
(二)劣勢
網絡新媒體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其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再者,網絡本身具有虛擬化特征,其中包含著十分多元化的思政價值觀念。如果通過網絡新媒體來完成思政教育工作,那么則必須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嚴格把控,避免其中的不良信息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思政教師也不要過于依賴網絡新媒體的作用,只有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誤導情況的發(fā)生,否則將會對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網絡新媒體在為思政教育提供技術優(yōu)勢的同時,也為思政教育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中發(fā)表言論,而大學生現(xiàn)在所處的年齡階段還沒樹立完整的價值觀,在應用網絡新媒體時難免會被一些負面信息誤導,從而對思政教育造成不利影響。
三、大學思政教育中網絡新媒體的應用策略研究
(一)提升對網絡新媒體的認識和了解
很多思政教育工作人員對于網絡新媒體的認識仍然有待深入。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方面是思政教育工作人員的年齡較大,所以對網絡新媒體的認識較為有限,對于微博、微信、豆瓣、知乎等社交平臺缺乏了解,從而導致思政教育工作人員在和大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這對于思政教育工作是非常不利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思政教育工作者就應該積極地提升自身對網絡新媒體的認識和了解,熟悉并運用大學生常用的各種軟件,從而掌握和學生溝通的方法,為思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會運用網絡思維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所謂網絡思維,就是向互聯(lián)網一樣利用發(fā)散思維去考慮問題。知識的傳播方式除了傳統(tǒng)教授的方法之外,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教授。而在互聯(lián)網授課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網絡術語,掌握這些網絡術語,可以幫助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獲得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政教育內容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提升思政教育質量。
(三)增強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智能手機目前已經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大學生幾乎人手一臺,這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說,大學生運用網絡新媒體的頻率很高,這實際上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并以此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從而提升思政教育質量,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大學生的思政水平。
(四)建立新媒體團隊
學生干部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思政覺悟,他們可以作為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所以可以由學生干部協(xié)助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干部進行素質培養(yǎng),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思政教育知識和網絡新媒體技能。例如將一些優(yōu)秀的人物傳記輸入網絡新媒體中進行傳播,并將其與思政教育內容相結合,從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政水平。除此之外,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將學生干部作為核心建立思政教育網絡新媒體團隊,從而提升影響力,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助力。
(五)建立紅色網站
所謂紅色網站,就是包含了愛國、民族等政治觀念的網站。通過建立紅色網站,可以有效協(xié)助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一方面,在建立紅色網站的過程中,要注意其中的信息應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聯(lián)系,并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從而增強思政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應建立網絡平臺,這十分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網絡新媒體所具備的互動特征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紅色網站的建設,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來說,網絡新媒體的運用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因此,要充分發(fā)揮網絡平臺的功能和特點,不僅要加強教育工作者對網絡新媒體的認識和了解,還要建立相應的網絡新媒體團隊和紅色網站,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從而確保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成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立敏.探討網絡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9(26).
[2]楊金輝.探討網絡媒體在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運用[J].科技資訊,2019,17(24).
[2]祁鳴鳴.探究新形勢下應用網絡新媒體建設高校思政教育新陣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8).
收稿日期:2020-3-3
作者簡介:陳偉龍(1988—),男,安徽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思政教育管理研究。